今年来,武定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三个三”工作法,让“服务擦亮窗口,真情赢得民心”的品牌更加闪亮。
解决“三个问题”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围绕“愿不愿”,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激发服务的自觉性。二是围绕“会不会”,通过积极参加全州“政务服务大讲坛”的学习,每季度进行审批业务知识竞赛比拼,开展综合窗口岗位大练兵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养,优化服务效能。三是围绕“好不好”,创新“专窗+专人”效能提升模式,推动服务作风从“被动应付”向“主动靠前”升级,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运行模式,有效破解了企业、群众“跑多窗”“跑多次”难题,大幅压减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确保办事群众方便、快捷办理业务,努力提高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开展“三亮三起来”擦亮服务窗口。一是亮党员身份,把党徽标识戴起来。通过开展“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佩戴工作证,党员同志佩戴党员徽章,亮明身份,面对面、电话、聊天软件等方式指导企业、群众上传材料、跟踪办件流程,协助完成线上申请,提供咨询、引导、帮办代办等“点对点”服务,做到导办全方位、帮办全过程、代办“一对一”,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确保群众进门好办事。二是亮示范岗位,把先锋作用树起来。不断修改完善《武定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试行)》《武定县政务服务管理局窗口工作人员规范(试行)》等制度,每季度开展“党员先锋岗”“最美服务之星”“红旗窗口”“群众满意窗口”等评先评优的评选活动,强化窗口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进取意识,提高了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三是亮服务承诺,把为民举措抓起来。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按照“一张表单、一次申请、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并联办理、统一出件”的审批模式,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努力让窗口多“使劲”。
健全“三个机制”保障服务常态长效。一是健全联合办事工作责任机制。以“检察监督+政务服务”合作机制为主框架,武定县人民检察院驻武定县政务服务中心检察工作站,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设立“检察工作服务联系点”,定期收集线索,对涉及行政争议的涉企纠纷,联合政务调解力量,提供法律咨询、释法说理、促成和解等“一站式”服务,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和前端。二是完善政务服务运行机制。以服务清单、办事指南、服务场所“标准化”,场所布局、服务行为、评价体系“规范化”,互联网+、一件事一次办、高效办马上办“便利化”(简称“三化”)建设为突破口,走出一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各自为政”到“协同高效”的政务服务“破茧”之路。三是健全规范监督管理约束机制。线上通过政务服务平台监控事项办理情况,对超时、违规行为预警督办;线下依托大厅“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投诉窗口、视频监控、纪律巡查等,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行为、工作纪律的监督,实现全渠道监督无死角。完善评价机制,畅通服务反馈渠道,赋予群众监督评价的权力,将话语权和评判权交给企业群众,满不满意企业群众说了算,实现线上线下评价渠道全覆盖,并定期分析反馈数据,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持续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通过党建引领“三个三”工作法的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品牌更加闪亮,服务成效更加明显。2025年1—7月,全县共受理事项合计296499件,办结率100%,日均办结2149件;共组织交易项目61个,实现交易额89852.24万元,增加收益金3.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