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0月以来,武定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关于“家门口务工车间”的工作部署,秉持“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双并重”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促进就业、促农增收”的核心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武定特色的就业帮扶之路。
为推动“家门口务工车间”高质量发展,为更多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武定县对全县闲置的经营性帮扶资产、国有资产和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通过股份合作、合作经营等模式,引进了一批企业和合作社,让“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目前,已成功盘活8处闲置资产,建成了一批“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1600余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32人。
武定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鼓励企业向乡村延伸产业链,带动务工车间稳定发展。同时,通过技能培训、岗位开发和就业服务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岗位匹配度,确保“家门口务工车间”高质量运行,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武定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依托县城区昆明后花园的有利区位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功引进了声曼电子、云万电子、四正电子等企业,在多个社区建成便捷车间,开展智能佩戴电子产品等产品的代加工生产。截至目前,全县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企业15家,提供就业岗位1050个,吸纳脱贫劳动力205人就业 。
针对现有企业和帮扶车间,武定县积极开展提质扩容工作。通过技术升级与规模拓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生产效能。以插甸镇的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投入资金购置自动化生产线等现代化设施,优化包装设计和营销推广,产值一年内实现翻倍增长,带动1020名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其中脱贫劳动力210余人,每年户均增收30000元以上。
武定县对于符合条件的,及时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对适合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生产车间建在乡镇和农村,吸纳脱贫劳动力5人以上、稳定就业1个月以上的,按政策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奖补资金。目前,全县已认定“就业帮扶车间”26家。
为确保“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高效运行,就业中心从人员招聘、技能培训、政策扶持、劳动权益保障四个方面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在人员招聘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沟通桥梁;在技能培训方面,针对群众技术熟练度低等问题,开展种植养殖、电工、厨师、装载机驾驶、电梯维修、刺绣等实用技能技术培训9500人次,让群众更好地匹配企业用工需求;在政策扶持上,武定县积极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为企业和就业人员提供补贴和支持;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定期开展检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劳动者安心就业。
2025年,武定县被列为“家门口务工车间”市级试点县。目前,全县已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40个,提供就业岗位2510个,实现了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