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万德司法所联合万德派出所和万德村委会,运用“联防联调”机制,成功化解了一起因赡养问题引发的纠纷,同时也避免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年过七旬的老人共有四个子女,两个女儿都已嫁到他乡,老伴也已去世。老人本与次子共同生活,但儿子儿媳却没有尽到合格赡养的义务,导致老人居无定所,老无所养,兄妹之间的关系也为此越来越僵,老人便向司法所提出调解请求。
接到老人的调解申请后,司法所干警同派出所民警、村委会干部共同到村里了解详细情况,并制定了调解方案。但初次调解时老人和子女情绪激动,双方僵持不下,调解以失败告终。
考虑到老人体弱多病且年事已高,兄妹之间不仅矛盾深厚还积怨已久,若建议老人申请法律援助,按照常规程序指派援助、起诉、开庭、判决,不仅所需时间长,对簿公堂,亲情裂痕也难以修复。调解员又联系各方当事人,组织第二次调解。这次调解,各方当事人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解释了矛盾的发生并说明自己的看法,调解员也适时提出了调解建议,但因财产分割问题还是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调解仍以失败告终。调解员决定给当事人一个冷静处理期,择日再次进行调解。
第三次调解时,调解员认真倾听各方意见,分别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的方式,从情、理、法多方面对当事人进行耐心劝解,与其一一谈心,逐个击破。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耐心劝导和释法明理,打开了当事人的心结,并达成了调解协议。至此,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矛盾也在根源上得以化解。
此次三方联调不仅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还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把法治课堂搬到群众家中和身边,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将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工作落到实处。

(图为调解员了解纠纷详细情况)

(图为调解员做当事人思想工作)

(图为第一次调解现场)

(图为第二次调解现场)

(图为第三次调解现场)

(图为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

(图为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