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着力“五个”强化,确保“四个”到位,推进“三个”举措,把优化营商环境与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深度融合,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
着力“五个”强化。一是着力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认真落实《武定县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细化责任网格。做到工作责任、安全监管、隐患整改“三落实”。二是着力强化能力建设。聚焦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操作规范,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执法监管和从业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三是着力强化体制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强化县食安办规范化建设,设立11个乡镇食安办,充实基层监管力量,落实133名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明确职责分工,形成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四是着力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开展“12315”、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启动仪式、现场咨询、科普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五是着力强化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白酒、米线、肉类产品、养老食堂等系列专项整治,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对象、重点时段,严厉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确保“四个”到位。一是确保“两个责任”落实到位。严格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建立责任清单,落实包保责任,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314份,确保“两个责任”落实落地。实现问题清单整改率100%。二是确保风险防控机制落实到位。做到食品抽检监测全面覆盖,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实现对食用农产品、肉制品、粮食加工品、食用油、食品添加剂等重要食品类别和安全性指标有效覆盖。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会商、监测、排查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风险监测体系,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处置风险隐患。三是确保示范创建落实到位。以示范创建引领带动,开展基层单位示范创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区3个、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184家、餐馆达标示范店37家、示范企业3家,以点带面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整体水平。四是确保消费投诉机制落实到位。畅通12315等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对投诉举报及时受理、查处、反馈,食品安全处置投诉举报办结率100%。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推进“三个”举措。一是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对食品经营主体强化指导,提升服务效能。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进行分类改革。大幅减少企业领证前需要办理的各类审批事项,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让食品经营主体能够更加快速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出台《武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行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减免责清单”的指导意见》,提出“五张清单”共100条,具体针对不触碰“四大”安全底线,不涉及人体健康、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以及一般生产经营行为,全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减免责清单”。三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落实食品安全质量管理责任,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机制,强化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和信用修复制度落实。依托市场监管一体化系统,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列入食品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加强监管,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对A类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实现“无事不扰”,为企业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良好经营环境。
我们将继续聚焦“五强化、四到位、三推进”,探索实践市场“监管+服务+规范+发展”的创新模式,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遵循“四个最严”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严守食安防线,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为武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市场监管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