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wdx-/2023-0103007 公文目录:发展规划 发文机关:武定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2022年12月30日 发文字号:武政通〔2022〕38号 主  题  词:“十四五” 水安全 保障 标      题:武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03日

武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省州驻武单位:

《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已经县十八届人民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武定县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县水务局

(2022年12月)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发展基础2

第一节 规划背景2

第二节 发展基础2

第二章 面临挑战与发展机遇7

第一节 困难和挑战7

第二节 面临的机遇10

第三章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13

第一节 指导思想13

第二节 基本原则14

第三节 总体目标15

第四节 主要任务19

第五节 总体布局20

第四章 重点任务23

第一节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23

第二节 加快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24

第三节 推进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29

第四节 加快智慧水利体系建设31

第五节 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32

第六节 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36

第五章 投资规模及空间规划衔接41

第一节 投资规模测算41

第二节 重大项目谋划42

第三节 国土空间规划衔接42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44

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44

第二节 对策与保护措施45

第三节 评价结论47

第七章 保障措施48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48

第二节 深化前期工作48

第三节 广辟资金来源48

第四节 加强监测评估49

附 件50

前 言

水利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直接关系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更关乎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县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水利改革不断深化、监管能力得到提升,水利发展改革成效显著。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迫切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保障和支撑。

根据《中共武定县委关于制定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按照“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武定县水务局组织编制了《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结了武定县“十三五”水利发展情况,系统分析了水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目标、总体布局、重点任务等,以指导“十四五”期间全县水利工作。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发展基础

第一节 规划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武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期,是谱写武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打造罗婺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时期。但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等老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的同时,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更加凸显,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和面临的突出安全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落实好“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编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根据李克强总理对“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的指示:“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县委、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总览武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为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提供重要依据,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节 发展基础

一、基本情况

武定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云贵高原西侧、楚雄州东部,县域国土面积3322平方公里,属滇中城市群、昆明半小时经济圈、攀枝花两小时经济区,是昆大丽攀黄金旅游环线和昆楚攀旅游金三角的旅游经济叠加区域。境内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产生,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936毫米,多年平均降水总量22.5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7.7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754立方米,水资源量近十年呈现出“上升-持平-下降”的变化趋势。

到2020年底,全县已累计建成库塘蓄水工程956件,库塘总库容1.314亿立方米,其中:已建成中型水库3件、总库容0.48亿立方米,小(1)型水库24件、总库容0.516亿立方米,小(2)型水库118件、总库容0.24亿立方米,小坝塘811件、总库容0.078亿立方米。另有小水池(窖)28981个,泵站56座、水闸30座。累计建成有效灌溉面积13.46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01平方公里,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416处,受益人口6.31万人。现状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4.04%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

二、建设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国家及地方相继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保障水安全、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治水理念不断升华,治水兴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五年来,武定县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66亿元,其中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保障工程完成8.51亿元,防洪减灾工程完成投资0.407亿元,农村水利工程完成投资0.5885亿元,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工程完成0.15亿元,水文基础设施及行业能力建设完成45万元。民生水利成效显著,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实施,水生态环境稳步改善,水利改革深入推进,“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良好。

(一)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一是重点城镇堤防治理取得重大进展,环州河环州集镇段河道治理工程、田心乡鲁期山洪沟治理工程、九厂集镇段菜园河河道治理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设。统筹推进了中小型病险水库及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县实际列入灾后薄弱环节建设的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38座,现已全面完工,重点河段和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升。二是成功应对2017年“8·02”大洪灾、2018年“8·15”东坡山洪灾害。全县投入大量抗旱人员及物资,最大程度减轻了2019年大范围严重干旱影响,解决了1.74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259件,投资2410万元,涉及农村人口25.6万人,所有脱贫摘帽的贫困乡镇、行政村均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续建的武定仁和中型水库和羊旧、保处鲁2座小(1)型水库已基本完工,新增水库总库容2305万立方米,新增年供水量1818万立方米。新开工建设武定土瓜地水库扩建、阿庆争小(1)型水库等水源工程,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完善。实施了近城、高桥2件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灌溉面积10.59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1667.8万立方米。大力推进武定县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已完成投资12483万元。制定了武定县节水型单位建设方案,组织创建节水型机关,推进节水机关、节水型小区、节水型学校建设,至2020年全县共创建机关节水型单位22个,占全县机关总数的100%。

(三)水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明显。一是认真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相关要求。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和二级专项督导制度已全面建立。全县共有46条河流(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28条、50平方公里以下的18条)、中型水库2座、小(1)型水库22座、小(2)型水库118座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做到河库渠全覆盖。全县共设河长426名(其中县级河长34名、乡镇级河长146名、村级河长246名),村民小组(社区)巡查员511名。设县级河长的28条河流、6座水库“一河(库、渠)一策”方案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二是严格执行《楚雄州地下水管理办法》,根据《楚雄州水务局关于印发县级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通知》(楚水资源〔2016〕16号)要求,完成武定县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所有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纳入考核水功能区2个,目前全县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推进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加力营造水土保持林,结合治理工程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及封禁治理工程,实施坡耕地小流域、重点小流域、清洁型小流域等治理工作。到2020年底累计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59.52平方公里。

(四)水利改革不断深化、监管能力得到提升。一是深入推广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试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印发《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定县县管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调整方案的通知》,批准执行水价改革调整方案。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水利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改变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二是落实全县已建中型、小(1)型水库工程大坝安全责任人,推行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卡制度,基本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监管力度,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业绩备案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招投标行政监管工作,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密配合,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三是建成武定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自动雨量站48个、水库水位站11个、河道水位站4个、图像站2个、视频站10个),完成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数据库相关信息整编,全县中型水库和部分重点小(1)型水库、重点河段建成视频监控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初步建成全县防汛抗旱监测预警预防体系。

第二章 面临挑战与发展机遇

第一节 困难和挑战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武定水利积极抢抓新机遇,一批事关全局的重点水利工作强力推进,全县防汛抗旱减灾,重点水利工程、民生水利、农田水利、水生态文明、水利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全县水安全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仍不匹配,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水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县除水害、兴水利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我县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水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难度日益加大。对标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提出的更高需求,全县水安全保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防洪减灾体系尚未完善

长期以来,流域性大洪水特别是主要江河支流超标准洪水始终严重威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和承担巨大风险来防范应对。目前我县大部分河流堤防尚未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防洪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问题突出,5条重点河流(武定小河、勐果河、沙拉河、己衣河、水城河)有超过90公里未治理,水库、水闸病险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点多面广的山洪沟还未得到全面整治,山洪灾害监测防治措施和基层防汛预警体系仍不健全,保障防洪安全任务依然艰巨。

二、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配置能力有待提高

我县属典型的滇中缺水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北部低热河谷生态脆弱区分布全县13%的水资源量,承载了全县9%的人口和12%耕地,开发利用程度不到15%。中部水资源丰沛边远山区分布全县38%的水资源量,承载了全县27%的人口和30%耕地,开发利用程度不到10%。南部水资源匮乏经济聚集区水资源占有量为49%,承载了全县64%的人口和58%的耕地,开发利用程度已过25%,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日益趋紧。全县耕地有效灌溉率仍然偏低,粮食安全水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农村饮水工程标准普遍偏低,水质不稳定,农村供水规模化、集中化程度不高,工程管理薄弱,水资源应急备用能力仍不能满足应对风险的需要,县城区域仍然缺少质好量足的备用水源。农田节水体系尚不完善,灌区工程还存在标准不高、配套不全、设备老化失修等问题。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将呈刚性增长,加之气候变化引起水资源系统不确定性增加,保障供水安全的压力较大。

三、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需持续推进

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截至2020年末,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尚有575平方公里。河湖水域岸线分区管控有待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尚未完全根治,部分支流仍存在断流现象,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不足。农村特别是坝区部分河道淤积堵塞严重,河流水力联系被割断,严重影响河湖水生态环境,新老水生态环境问题叠加,导致治理难度不断加大。

四、水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行业能力建设有待提高

一是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有差距。截至2020年底全县仅有专业技术人员104人,占全系统83%,县水务局机关57人,平均年龄47岁,水利专业院校毕业的仅36人,全县水利人才力量与水利行业高质量、跨越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亟待加强。二是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等重点领域涉水事务监管薄弱。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监管队伍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检测体系不健全,监测设施覆盖率不高,监测能力不强。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尚未全面完成,河湖岸线管制、河道采砂监管任务复杂艰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过程监管还有待强化,特别是小型水库管护责任、管护经费落实不到位,管护人员不专业,造成人为的水库运行安全隐患。水利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高,先进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明显不够。三是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尚未形成,水利建设投资需求仍有较大缺口。水价、水权和水市场改革仍待推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节约用水、资金筹措和水利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十四五”期间水利投资依然是支撑全县投资的重点行业,对加大资金投入及深化投融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节 面临的机遇

一、党中央系列顶层设计战略部署,对水利改革发展赋予了新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的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等要求,将为水利改革发展赋予新使命。

二、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

202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了“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意见指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人口分散区域重点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保障好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护好湿地等生态资源。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展现大美西部新面貌”。

三、水利部“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明确了新阶段水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水利工作主题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一要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优化流域防洪工程布局。二要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构建国家水网。三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四要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开展智慧化模拟,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五要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六要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不断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省委、省政府明确大力实施“兴水润滇”工程,对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全面开创云南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基本消除云南工程性缺水瓶颈,基本消除区域性、大面积干旱为目标,大力实施“兴水润滇”工程,提升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五、州委、州政府把水利摆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主动服务和融入“滇中崛起、延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区域发展布局,深入贯彻落实好将武定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对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建设以“五大枢纽”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即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强力强势推进“两新一重”项目,下大力气做强做畅国际大通道,下大力气巩固提升国际大通道楚雄“五大枢纽”地位,下大力气织密织畅综合交通网、水网、能源网、数据网、商贸物流网,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巩固提升水利枢纽地位,实施“兴水润楚”行动,建设一批水源工程、连通工程、灌区工程、饮水工程,推进滇中引水、小石门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建成点线面结合的资源水网、民生水网、生态水网。

六、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加强现代水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

立足武定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着力实施“一圈两园三县四基地”战略。抓住实施“兴水润滇”工程机遇,统筹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增强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和保障能力,构建复合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水利网络体系。

第三章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抓住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两新一重”等重大机遇,主动服务、融入“滇中崛起、延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区域发展布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武定县“昆攀后花园·绿美卫星城”,打造“一极三区”发展定位和“三个强县”“五位武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

按照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思路,以着力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导向,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基本消除县域工程性缺水瓶颈,基本消除区域性、大面积干旱为目标,以加快推进现代化水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大力推进水生态修复与建设为着力点,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水利建设对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的重要推动作用,建成区域互济、均衡优质、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与利用体系,为我县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乡村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供水保障水平,完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加快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防洪、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水生态治理保护,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人居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坚持节水优先,加强水资源高效利用,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工、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县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空间均衡、协同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水资源作为先导性、控制性和约束性要素,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约束和规范各类水事行为,促进我县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加强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彰显河湖人文历史,提升河岸景观品味,还河湖以宁静、和谐、美丽,建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江河安澜的美好家园。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特点、发展水平和基层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提出合理的目标任务和可操作性强的措施。以防洪、供水、河湖管理和水系综合整治为重点,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确有需要、可以持续。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制定实施计划。抓住关键环节,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有序推进规划实施。

两手发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治水管水护水,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培育水产业,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和水治理制度体系。

预防为主、风险管控。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注意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建立水安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有效应对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第三节 总体目标

到2025年,以基本消除县域工程性缺水瓶颈,基本消除区域性、大面积干旱为目标,基本建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显著增强,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涉水事务监管能力全面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水资源节约集约目标。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明显增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

供水安全保障目标。全县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提升,城乡供水保障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消除工程性缺水瓶颈,基本消除区域性、大面积干旱。新增蓄水库容1200万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1700万立方米,人均供水能力提高到450立方米以上,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3,农村集中供水率提高到98%,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45%。

防洪减灾目标。中小河流重要河段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县城和重点经济区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高,重要江河堤防达标率提高到70%,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更加完善。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和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管理范围基本划定。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明显提升,备用水源水质稳定向好。菜园河坝区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水清、河畅、岸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水土流失区得到有效治理,水土保持率提高到84%以上。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0%。

涉水事务监管目标。逐步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涉水事务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水文水资源、河湖生态、水土流失、水灾害等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河长制深入推进,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得到全面监管,基本实现中型、小(1)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水利改革创新目标。建立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水利发展模式。全面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全面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全面推广农田水利水价改革试点经验。水权水市场改革取得突破。通过水务一体化、水利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全面实行水利工程“投融建管营”一体化。

专栏1 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主要指标表

主要指标

指标

备注

1.重要江河堤防达标率(%)

[70]

预期性

2.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1.5]

约束性

3.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

16

约束性

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3]

预期性

5.水利设施新增供水能力(亿立方米)

0.17

预期性

6.新增蓄水库容(亿立方米)

0.12

预期性

7.人均供水能力(立方米/人)

[>450]

预期性

8.农田有效灌溉率(%)

[45]

预期性

9.农村集中供水率(%)

[98]

预期性

1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88]

预期性

11.供水安全系数

1.3

预期性

12.水土保持率(%)

[>84]

预期性

13.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

[>90]

预期性

注:1.规划指标带[ ]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

2.重要江河堤防达标率指重要江河堤防长度中达标堤防长度占比。

3.农村供水受益人口达到20人及以上均纳入农村集中供水率统计范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统计口径变化,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标准由受益人口20人提升为100人,且农村自来水指在原管网入户的基础上,须增加配备净化或消毒设施。

4.供水安全系数是指工程供水能力和总用水量比值。

5.水土保持率指区域内非水土流失面积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6.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是指纳入生态流量保障重要河湖名录的河流和湖泊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实现比例。

展望2035年,武定县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人民群众饮水放心、用水便捷、亲水宜居、洪旱无虞,做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第四节 主要任务

针对防洪、供水、水生态、水利信息化四大领域,切实做好查短板、补短板工作。根据流域或区域水利建设的规划标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对照规划标准,分析本流域、本地区水利改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查找水利基础设施方面的主要短板和薄弱环节,统筹考虑补齐短板与提升质量的关系,科学厘定建设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在现状规划措施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深化论证,围绕“一河三区”统筹提出水利建设任务和重大举措。

防洪方面“消隐患、补短板”。根据流域、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据流域、区域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针对防洪不达标、水利工程病险隐患突出等问题,对照防洪标准提出工程措施和建设任务,不断完善水利工程防洪减灾体系。

供水方面“抓节水、构骨干”。按照节水优先、保护优先原则,围绕经济社会对供水安全保障需求,深化重点水源、重大引调水等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前期论证,谋划一批节水供水水利工程,构建完善区域供水骨干网络。

水生态方面“重保护、促修复”。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结合河长制实施,针对生态受损严重河湖,统筹系统治理,以重点河湖为单元,提出水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的重点综合性工程。

信息化方面“强感知、增智慧”。以智慧水利为基础,加强水利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围绕本流域、本地区水利建设现代化的需要,加快提升水文等领域现代化水平,分阶段提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第五节 总体布局

为全力推进武定县“3815”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十四五”期间,针对武定县北部低热河谷生态脆弱区山高水低、中部水资源丰沛边远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防洪薄弱环节突出,南部水资源匮乏经济聚集区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等实际问题,聚焦基本消除工程性缺水瓶颈,基本消除区域性、大面积干旱,围绕建设由水物理网、水信息网和水调度网共同组成的复合网络系统,划分防洪、供水、水生态、信息化四大任务进行谋划布局。

一、防洪减灾布局

为保护输水通道安全,保护受洪水威胁建筑、河流两岸农田、山洪灾害防治区以及重点涝区等防护区安全,着力构建“一大五中通畅、库闸蓄泄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一大五中通畅”即通过开展大江大河以及中小河流重点段治理,实现金沙江1条大江大河以及勐果河、菜园河、沙拉河、己衣河、水城河5条中小河流的行洪通道稳定、安全、通畅。“库闸蓄泄安全”即通过实施水库清淤增效,新建防洪调蓄水库,开展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作,增强水库洪水调蓄能力,消除水利工程带病运行隐患。

二、水资源配置布局

依托勐果河、菜园河、铺西河等江河水系和现有供用水工程,通过实施中上游水库工程、跨区域引调水工程、城乡供水工程、灌区工程等建设,初步构建“以点带面、三区联动”的武定县水资源配置体系,以中型、重点小(1)型水库为控制性节点,消除覆盖面域内缺水问题。以江河及其支流、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等输排水通道作为纽带,联动“北、中、南”三大区域水资源调配,加快推进武定现代水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统筹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以及灌区及其配套工程建设,为粮食安全保障和乡村振兴提供水利支撑。

三、水生态修复与治理体系建设布局

为有效保护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安全,通过采取重点河湖水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河湖库渠水生态建设等综合措施,构建“两河三库多源”的重点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体系,即开展勐果河、菜园河以及流域内新村、仁和、石门坎3座水库的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重点推进菜园河脱劣达标项目。同时对全县11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升级。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水利风景资源,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同时结合乡村振兴项目适时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及水库生态改造工程等,有效遏制水土流失,连通河湖水系增加水力联系,恢复水生态功能。

四、水利信息化建设布局

打造“一部手机水利通”。基于政务服务平台已有数据和服务功能,围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进行应用建设,从“看水利、知水利、管水利”三个维度构建“智慧水利指挥、智慧防汛抗旱”等八大系统,为实现信息公示、灾害预警预报、公众服务、监督举报提供精准服务。

第四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消隐患,强弱项”的思路,统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隐患、江河防洪能力提升、山洪灾害防治和超标准洪水防御为重点,加快补齐防洪薄弱环节短板。完善“一大五中通畅、库闸蓄泄安全”的防洪工程体系布局,强化洪水风险管理,整体提升我县洪涝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一、消除病险水利安全隐患。常态化开展水库、水闸、江河堤防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全面完成新村1座中型水库、中干河1座小(1)型水库和寨子山水库等20座小(2)型病险水库以及麻栗园等7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强应急度汛和水毁修复工程建设,消除工程安全运行隐患,恢复病险水利设施供水、防洪等功能效益。

二、提升重点江河防洪能力。继续加强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防洪任务较重、保护对象重要的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综合治理,完善重点坝区和重点经济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重点地区防洪能力。继续实施一批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对防洪未达标段的重要支流开展达标建设,优先解决集镇河段防洪不达标、近年洪涝灾害频发、河堤损毁严重等问题,全面提升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率、堤防达标率,不断增强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本次重点规划对“一大五中”河段进行治理,治理长度90公里。

三、补强防洪薄弱环节。继续开展县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统筹城市面山雨洪出路空间,以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提升为主,结合城区滞、蓄、截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排涝体系,确保城市内涝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统筹城市防洪与排涝,不断优化城市蓄排泄空间,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城市防洪安全体系。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全面强化已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运行管理,提升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及基层防御体系,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自动监测站网布局,补充预警报警设施设备,扩大预警预报信息覆盖面。加快实施16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成效,减轻山洪灾害损失。

专栏2 防洪排涝重点建设任务

消除病险水利安全隐患。实施7座中型病险水闸、1座中型病险水库和21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提升重点江河防洪能力。实施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5条18段,治理河道长度90公里。

补强防洪薄弱环节。实施武定县城防洪排涝建设,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16条,治理长度68公里。

第二节 加快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

按照“抓节水、构骨干”的思路,深入贯彻节水优先,完善空间分布均衡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按照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结合,加快构建“以点带面、三区联动”的武定县水资源配置体系,不断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完成跨县主要河流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从严节水指标管控,严格用水总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等约束性指标的管理,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水资源论证许可工作。强化用水管理,提高农业灌溉、工业和城市用水计量和取用水统计,推动非常规水利用,建立水资源监测预警机制。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水,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措施和重大节水工程。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用水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二、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

通过水源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全县工程性缺水问题,改善区域供水结构和提高供水保证率,不断筑牢武定水网基础支撑。“十四五”期间力争开工建设志黑、咪书拉、石门坎3件中型水库;继续加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续建阿庆争及大板桥、石腊它水库扩建工程,力争开工建设老悟、木高古、布鲁箐、龙树湾扩建、故木箐扩建5件小(1)型水库,加快推进大村河1件中型水库,大银山扩建、岩子脚扩建、乍基、平地扩建、哈哞、石灰窑、阿末额、吕家、腊作、牛尖包、山居、横山、申祖箐水库等13件小(1)水库前期工作,条件成熟的择机开工建设。储备一批水源工程,加快推进储备项目前期工作,滚动和优化项目实施。

三、推进重大引调水及水系连通工程建设

积极推进滇中引水二期工程武定段开工建设,尽早发挥效益。与全县中型灌区和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相衔接,因地制宜实施一批引提水工程和水系连通工程,着力构建“以点带面、三区联动”的特色体系,实现水资源丰枯相济、区域互补、互联互通,不断提高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十四五”期间力争开工建设勐果河与菜园河河库连通工程、羊旧水库至田尾巴水库连通工程等2件河库水系连通工程;积极开展插甸河至土瓜地水库河库连通等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前期工作,条件具备时加快实施。

四、加快推进灌区建设

对已完成续建配套的灌区,围绕“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开展现代化及生态灌区建设。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理念指导灌区改造建设,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打造灌区工程设施,用现代科技引领灌区发展,用现代管理制度、良性管理机制完善灌区管理,建立公平、可靠、灵活的供水服务和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大幅度提高灌区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有效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推进田心、东坡等7件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有效促进灌区深度节水和减排,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五、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量质提升、安全可靠、城乡统筹的要求,开展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推行城乡一体化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重点解决分散供水工程保证率低、水质保障不高的问题,对老化失修、建设标准低的工程进行提升改造,加强小型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重点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千吨万人供水、万人以下集中供水等工程。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断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六、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县城目前供水水源仅为小型规模,供水水量紧张、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要在对现有供水水源挖潜改造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在建和规划水源,合理确定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方案,加快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完善城市水源格局,增强城市应急供水能力。应于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实施石门坎水库至县水厂供水工程、新村水库至仁和管道连通工程、土瓜地水库至麦良田县城水厂供水管道工程等3个项目。

七、推进水库清淤增效工作

对部分淤积严重,蓄水功能受到较大影响、制约水库效益发挥的水库,加快推进清淤增效工作。“十四五”期间力争实施新村、干坝庄、石关、田尾巴水库等24座水库清淤工作,恢复兴利库容535万立方米。

八、加快山区小水网建设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快山区小水网建设。在干旱易发区、分水岭地区、高寒山区建设一批小型、微型水源工程。在光热条件充足的山区、半山区,干热河谷区实施一批光伏提水工程。结合水窖、水池、塘坝等小微蓄水工程,提高雨水积蓄能力,通过抗旱水源储备和区域水源科学调配,充分发挥各类水源调节互补的抗旱减灾作用,改善乡村基本生活生产条件。

九、推进大中型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我县邻近的大型水电站水资源具有广阔的综合利用前景,位于六大水系干流的水电站可作为支流水利工程的有效补充,推进流域或跨流域统筹配置水资源,加快河湖库渠水系连通,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武定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乌东德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前期工作,条件具备时实施。

专栏3 供水工程重点建设任务

供水骨干工程。全面完成阿庆争、大板桥、石腊它扩建等3件小(1)型水库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志黑、咪书拉、石门坎3件中型水库,老悟、木高古、布鲁箐、龙树湾扩建、故木箐扩建5件小(1)型水库。加快推进大村河1件中型水库,大银山扩建、岩子脚扩建、乍基、平地扩建、哈哞、石灰窑、阿末额、吕家、腊作、牛尖包、山居、横山、申祖箐水库等13件小(1)型水库前期工作,战略储备勐果河大型水库,储备大西邑、嘎纳、波必里河、永厂河、自乌河等中型水库,储备插甸河等小(1)型水库。“十四五”末新增库容1200万立方米。

重大引调水工程。开工建设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尽早发挥效益。

水系连通工程。开工建设勐果河与菜园河河库连通工程、羊旧水库至田尾巴水库连通工程等2件河库水系连通工程;积极开展插甸河至土瓜地水库河库连通工程等前期工作,适时实施。

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工程。逐步推进田心、东坡等7件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工程35处,新增覆盖人口61537人,新增供水规模4838立方米/天,增加净化设备39台,消毒设备37台,管网配套819公里,进出水厂计量装置47块,规模化水厂水质化验室建设6处,规模化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8处。

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完成石门坎水库至县水厂供水工程、新村水库至仁和管道连通工程、土瓜地水库至麦良田县城水厂供水管道工程等3件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供水规模2.18万立方米/日。

水库清淤工程。实施新村、干坝庄、石关、田尾巴等24座水库清淤工程,恢复兴利库容535万立方米。

山区小水网工程。实施小型水库、连通等9件抗旱水源工程建设。

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加快推进武定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乌东德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前期工作,条件具备时实施。

第三节 推进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作为一系列建设的前置要求。按照“重保护、促修复”的思路,牢固树立“山水田林湖草”系统治理观,以“两河三库多源”为重点,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流域水生态修复、农村水系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用水退还和河湖生态补水,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

一、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

强化重要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重要水源地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要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重点推进金沙江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基础。规划金沙江中下游武定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等26件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项目,“十四五”末力争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0平方公里。

二、推进重点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重点实施菜园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勐果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等2件工程,改善河湖水环境,修复河湖水生态。

三、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立足乡村河流特点和保护需要,总结国家试点县建设经验,以乡镇或流域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采取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多种措施,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有效解决农村水系存在的淤塞萎缩、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四、推进河湖库水域岸线划定工作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防洪、河势、供水及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加强河湖岸线管理,科学划定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及岸线开发利用区,构建功能分区管理体系;提出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建议,规范岸线开发利用行为;合理确定涉及岸线开发利用行为的部门间的管理范围与管理职责,促进岸线科学、有序、规范利用。

专栏4 生态修复建设重点任务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实施金沙江中下游武定片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十四五”末力争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0平方公里。

重点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菜园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勐果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等2件工程。加快其余31件重点河湖生态修复工程前期工作。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政策积极开展11个乡镇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第四节 加快智慧水利体系建设

按照“强感知、增智慧”的思路,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水利”项目、数字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水利信息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的能力及水平,以水利信息促进水利现代化。

一、建设空天地一体化信息感知网

综合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建设覆盖全县流域的空天地一体化水信息感知网。利用水利卫星遥感信息服务平台,逐步用自动监测替代常规人工监测,加强对流域雨情、水情、工情、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相关指标的感知,进一步扩展监测指标范围,形成多对象、多要素的全域覆盖空天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实现全县所有水信息“一张网”。

二、建设水利数据中心

通过实施水利数据中心整合、水利业务应用整合、水利一张图、核心支撑框架等,构建水利大数据资源池,汇集和共享全域数据,提高水利数据成果利用率,提升全县水利数据接收、综合服务分析、决策分析能力。

三、构建创新协同的智能应用

打造“一部手机水利通”,基于政务服务平台已有数据和服务功能,围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进行应用建设,从“看水利”“知水利”“管水利”三个维度构建“智慧水利指挥”“智慧防汛抗旱”等八大系统,为实现信息公示、灾害预警预报、公众服务、监督举报提供精准服务。

四、提升网络安全威胁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实施水利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水利信息化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安全服务能力。

第五节 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针对全县水利行业监管薄弱的突出问题,按照“建机制、强能力”的思路,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监管标准,创新监管手段方式,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提升监管和服务支撑能力,努力破解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主要矛盾。

一、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进一步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将基层管理员等人员整合起来,按照行业重点工作、重点时段统筹安排,使他们在防汛抢险、河道保洁、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等基层水利工作中形成合力,实现网络化管理目标;尝试整合乡镇水管站,组建区域站,通过组建的区域站进一步整合现有技术、人员资源,针对水利行业特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以及灌溉排涝区域化管理,实现统筹兼顾、系统协调的工作目标;充实水利专业人才队伍,健全完善引进人才的奖励资助制度、工作和生活保障制度,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全面开展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从根本提升执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尤其是基层水利队伍人才培养。

二、完善监管体制机制

进一步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水域和岸线保护、河湖采砂管理、水域占用补偿和岸线有偿使用等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制。探索建立由水利部门牵头,公安、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加大水政执法队伍建设力度,配置设备、落实经费,提高执法装备配给率,提升日常监管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强化江河湖泊监管

进一步加强河湖监管能力建设,抓紧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等规划。纵深推进河长制,进一步推进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转变。强化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监管,依法查处非法侵占河湖、非法采砂等行为。抓好河湖“四乱”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清理现有的非法侵占水域滩地、非法采砂、非法堆放固体废弃物、非法排污以及河道内非法建筑物。加强日常监管,鼓励媒体、群众参与监督,形成良好的公众监督氛围,确保河湖治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强化水资源监管

一是强化取用水监管。明晰流域区域用水权益,落实空间均衡要求。开展河流水资源调度,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制度,规范取水行为,强化取水计量及监管。完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推进用水总量指标逐级分解工作,狠抓取用水管控。推进取用水计量设施、监测设施、节水设施等的升级改造,提升用水计量监测监控能力。二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监管,加强生态流量(水量)管控,开展生态需水研究,明确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统筹流域来水、水库蓄水和用户需水,制定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实施方案,着力保障流域生态用水,加强关键断面和重点区域的河道水位、地下水水位等监测。

五、强化水利工程监管

一是加强工程建设和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建立完善水利建设招标投标、质量管理、市场监管工作流程,规范过程监管。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市场主体的主体责任,完善有关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县建设管理水平。严格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资质审批,加强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持续做好各级招标投标监管工作,推进全县水利建设电子化招标投标进程,确保招投标相关工作规范运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水利建设市场正常秩序。二是加强工程运行监管。完善工程运行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强化工程安全和运行调度监督检查,防范化解水利工程运行安全风险。加快水库、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围划定,明确工程管理边界。开展工程安全鉴定和隐患排查,对新增病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编制水库等工程运行调度方案,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力度,逐步完善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设施,提高小型水库管理能力和水平。

六、强化水土保持监管

一是完善水土保持监管体制机制。完成年度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推行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承诺制管理。二是加快水土保持基础支撑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县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按要求完成全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有序推进全县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体系及信息系统建设和布局优化,更新、维护现有监测站点设备,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能力。三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和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水土保持监管,严肃查处生产建设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加强农林开发活动监管,防止大规模农林开发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制作并向社会发放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义务告知书和简易指南,提高生产建设活动主体的水土保持意识。

七、强化水旱灾害防御监管

一是编制和修订勐果河、菜园河、铺西河等重要江河的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重点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和山区小型水库联合调度方案,建立流域防洪动态调度协同机制,加强联合调度能力和监控措施建设,实现对水旱灾害的科学防控。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二是加大汛期洪水监测、旱季墒情监测,以及预警预报工作。做好全县水情旱情预警以及暴雨洪水期间重要水利工程调度工作。

第六节 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

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思路,全面深化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水利投融资机制和建管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创新引领、法治保障的水治理、水管理体制机制。

一、完善水治理体制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障水安全,有效约束规范涉水行为,依法治水管水护水。适应新时代治水需要,加快完善与执行节约用水、水量调度、防洪、饮水安全、河道管理、水库管理、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二、全面深化水价改革

(一)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筹当地水资源条件、种植结构、耕作方式、经济发展水平、用水习惯等因素,分类施策积极探索创新农业水价改革模式。以工程建设为硬件基础,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制度基础,以工程管护机制为重要依托,统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形成促进农业节水的政策合力。充分利用设施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等措施腾出的空间,及时推进水价改革,合理调整农业用水价格。在提高水价的同时,促进省工省时和增产增收,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二)全面推进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改革。建立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健康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和水价体系。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社会合理承担与水利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相结合的改革机制。分类别分区域分阶段稳步有序推进全县水价改革工作,合理调整农业用水价格,逐步达到保本水平,非农业用水价格尽快调整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全面实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建立鼓励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价格激励机制。

三、积极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

加快建立健全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以水量分配方案为基础,确定区域取用水总量和权益。开展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范围的确定,分清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及使用量。建立健全水权登记、公示、调整等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使用、收益、处置等权利归属关系和权责。加快培育和发展水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取水权、排污权等交易。加强水权交易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四、全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继续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明确水利建设支出责任。加大政府投资对节水供水、防洪抗旱、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积极发行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用于水利领域公益性项目。落实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政策,发挥好政府性水利基金的支持作用。推进行业内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强化资金监督管理,对水利领域财政资金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运营管理。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资本金注入、价格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完善项目投资回报机制和相关制度;通过股权出让、委托经营、特许经营、整合改制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包括原水生产、自来水生产、节水开发、水环境整治等在内的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水生态保护与治理修复、水产业发展。规范运用TOT、ROT等模式盘活有稳定现金流的存量资产,转让所得优先偿还存量资产对应债务后用于新建项目,通过再投资形成新优质资产的良性循环。加快探索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水利领域的应用。

(三)做实做强水利投融资平台。以市场化改革推动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发挥水投公司作为融资主体,构建水利投资、融资、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体系。进一步依法理顺产权等关系,全面完成水利资产划转、管理、经营工作。

(四)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鼓励开展水务一体化改革,打造水源、供水、中水回用等完整的水务产业链,推动水务市场向城乡供排水经营一体化方向发展,确保经营性水利项目获取稳定收益以增强融资能力,打通以经营性供排水反哺公益性原水、农村供水的通道。

(五)加大金融支持水利建设。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用好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等优惠政策,拓宽水利项目融资渠道,缓解地方筹资压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将水利作为信贷投入的重点领域,形成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鼓励投融资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与银行、保险等金融资本及其他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水利投资基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设。

五、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改革

(一)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推行水利工程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建设管理,全面推行水利建设市场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监管,加强工程的扫尾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工程及时交付使用发挥效益。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移民安置新方式,健全落实移民安置监督评估机制,依法依规做好水利工程移民工作。

(二)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推行水利工程企业化、物业化管理。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专业化队伍承担工程维修养护和河湖管理。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推行“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的水利工程集中管理模式,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三)优化水利工程调度运用方式。综合考虑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兼顾防洪保安和蓄水兴利,按照安全第一、风险可控、效益最大的原则,合理制定各类水利工程调度运用方案,不断提高调度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稳步实施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完善优化洪水预报,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遇见期,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建立河湖生态水量(流量)动态调度机制。

(四)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网络,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标准体系。加强大坝安全监测、水情测报、通信预警和远程控制系统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第五章 投资规模及空间规划衔接

第一节 投资规模测算

到2025年(规划年),规划项目合计130件,总投资128.8亿元。其中:防洪能力薄弱环节工程64件,总投资12.4亿元,占9.6%;供水工程60件,总投资61.2亿元,占47.5%;生态修复工程5件,总投资42.6亿元,占33.1%;水利智慧化项目1件,总投资12.6亿元,占9.8%。预计“十四五”末完成投资53.0亿元,其余结转“十五五”规划实施。

到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项目合计275件,总投资588.4亿元。其中:防洪能力薄弱环节工程76件,总投资17.8亿元,占3.0%;供水工程127件,总投资351.7亿元,占59.8%;生态修复工程71件,总投资206.3亿元,占35.1%;水利智慧化项目1件,总投资12.6亿元,占2.1%。

规划所列项目仅作为开展前期工作依据,而不是必须开工的约束性任务,具体建设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资金筹措按分级负责、分类筹措原则,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各类专项投资,落实各级财政投入。利用行业优质资源和金融支持水利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专栏5: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项目统计表 (单位:亿元)

功能

分类

项目类型

项目

件数

总投资

拟完成投资

防洪

中小河流治理

18件

6.03

4.42

山洪沟治理

16件

3.11

3.11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2件

0.75

0.75

病险闸除险加固

7件

0.28

0.28

县城防洪排涝

1件

2.20

2.20

供水

重点水源工程

11件

33.77

15.68

重点水系连通工程

2件

2.80

1.45

山区小水网工程

9件

2.66

2.54

城市备用水源工程

3件

0.74

0.74

滇中引水及配套工程二期

1件

1.61

1.61

大中型水电站综合利用工程

1件

5.30

0.50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7件

4.25

4.25

水库清淤增效工程

24件

2.43

1.43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1件

2.25

2.25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1件

5.40

4.59

水生态

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2件

1.68

1.68

重点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

2件

19.91

2.70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

1件

21.00

1.50

美丽河湖及水利风景区建设

0件

0.00

0.00

信息化

水利智慧化建设

1件

12.61

1.26

全县合计

130件

128.8

52.94

第二节 重大项目谋划

“十四五”期间武定县谋划水利重大工程9件:含菜园河、勐果河2件大型水环境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滇中引水武定线二期工程(同时新建老悟水库)、乌东德大型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同时扩建龙树湾、故木箐水库)、勐果河与菜园河河库连通工程3件引调提水工程;志黑、咪书拉、石门坎、大村河4件中型水库工程,估算总投资63亿元。

第三节 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十四五”期间,以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图”为依据,同步编制了武定县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构建规划水利基础设施“一张图”。建立水安全保障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协调机制,根据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变化动态调整和优化空间信息。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本着集约用地、功能保障、安全可靠的原则,合理安排工程空间布局,做好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衔接,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分层次落图落地,增强项目可实施性。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

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洪工程、供水工程、水生态、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其中防洪工程重点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升重点江河、城市及薄弱环节的防洪排涝能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工程可提高供水能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快中型灌区建设,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河库水系连通,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水生态建设主要是加强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保障河道生态基流,积极开展水生态、水利风景区建设。由于规划项目所承担的任务以及保障对象的不同,其环境影响各异,其中水生态修复和治理属生态恢复与保护类工程,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规划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如下:

防洪排涝工程包括主要江河堤防工程、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山洪灾害防治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防洪排涝工程的主要有利影响表现在可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高重点江河和重要城镇防洪排涝能力,保障重点地区防洪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不利影响是改变河流水文情势、占地、移民安置、水土流失以及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影响。

供水工程包括中型、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水库清淤增效、山区小水网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中型灌区建设和已建成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重大农业节水项目建设工程。工程实施的主要有利影响为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可形成覆盖全县的供水骨干工程网络体系,提高区域供水能力。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原有天然河道的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水库淹没及占地、移民安置、水土流失、灌溉回归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环境用水的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区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在分析河道内外环境需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项目开发任务。

水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包括河湖水生态修复与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可有效控制入河湖污染物排放,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有效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水利风景区建设。通过规划实施,“十四五”末可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可有效提升。

第二节 对策与保护措施

《规划》实施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依法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监管,最大程度减免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各类工程的论证与选址选线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和“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约束和生态空间保护要求,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

一、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要求,相关指标应与空间规划的资源开发利用、空间用途管制等衔接协调。项目实施应优先避让法律法规禁止开发的各类区域,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敏感区管控规定,尽量不占或少占永久基本农田。对确实无法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敏感区、基本农田的项目,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认真落实基本农田“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制度。

二、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项目推进中要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完善方案设计,把生态环境措施放在同主体工程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根据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响应及时优化调整。重点做好陆生和水生生态、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等要素的保护工作。强化对工程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的监管,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对项目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应科学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制定防治措施方案并严格落实。

三、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充分征求移民意愿,依法移民,先移民后建设。科学合理编制移民安置规划,认真开展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好移民集中安置点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开展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和措施等工作。切实做好水利工程移民征地补偿、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加强监督管理,维护移民合法权益。重点保障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安置区稳定发展,保护安置区生态环境。

四、加强《规划》实施跟踪监测评估。加强项目实施后可能影响的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监测与保护,及时掌握环境变化,采用相应对策措施。加强项目实施的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环境风险问题,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应急管理措施。适时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对项目实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或减轻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关注项目实施后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系统和区域环境质量的长期性、累积性影响。

第三节 评价结论

本规划实施后,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规划项目建设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将得以减缓、消除或改善。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规划是可行的。

第七章 保障措施

“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任务重、投资力度大、管理要求高、改革难度大。为推动《规划》顺利实施,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保障规划目标任务完成。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强化各级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责任,加强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统筹部署协调各项任务。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挥牵头作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主动与其他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林草、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要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合力。

第二节 深化前期工作

建立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优化项目建设时序,建立开工一批、推进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前期工作滚动机制。切实发挥重大项目协调机制作用,各级政府及发展改革、水务、自然资源、林草、搬迁安置等部门要加强服务、积极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前期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堵点、卡点问题,尽早介入用地选址、生态红线、环境影响、林地审核、移民安置等专题工作,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要素保障,加快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加强技术把关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和深度,继续深入推行“放管服”改革,加快项目审查审批进度。加大各级财政前期工作经费支持力度,建立前期经费滚动使用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三节 广辟资金来源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政府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切实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投入;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要争取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各渠道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在符合政策规定和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加大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水利建设力度,用好用足专项债券用于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合理通过专项债券筹措重大水利建设项目资本金。

第四节 加强监测评估

加强《规划》实施的目标指标、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举措等的监测评估和跟踪落实,提升《规划》的严肃性、约束力。加强相关指标数据统计与监测,对项目前期工作质量、深度、进度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切实加强巡视巡察及审计、督查、考核等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附件: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附表

附件

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附表

附表1 防洪类工程

序号

主要建设内容

投资(亿元)

总投资

“十四五”拟完成投资

一、

主要支流治理(3000平方公里以上)

/

/

储备1件:金沙江武定段堤防建设工程

二、

中小河流治理(200~3000平方公里)

6.03

4.42

拟建18件:武定县勐果河下矣马拉~高桥集镇段河道治理、武定县勐果河高桥集镇~勒咩小村段河道治理、武定县盘龙河木果甸段治理(菜园河下段)、武定县勐果河所所卡段河道治理、武定县勐果河阿朵卡段河道治理、武定县勐果河普寨至所所卡下村段河道治理、武定县勐果河仓房段河道治理、武定县勐果河勐果新村至必地里下村段河道治理、武定县勐果河必地里下村至东甸段河道治理、武定县东坡乡沙拉河踏南卧至法它段河道治理、武定县东坡乡沙拉河苦龙箐至东坡村段河道治理、武定县东坡乡沙拉河沙拉村段河道治理、武定县勐果河猫街镇段河道治理、武定县勐果河老把至河门口段河道治理、武定己衣河石灰窑至分耐段河道治理、武定水城河大平地段河道治理、武定县武定小河海外里-秧田冲段河道治理、武定县武定小河桥头厂至沙外河段河道治理

储备3件:武定县勐果河河门口至普寨段河道治理、武定县勐果河所所卡下村至勐果新村段河道治理、武定县武定小河白邑村至木果甸段河道治理

6.03

4.42

三、

山洪沟治理

3.11

3.11

拟建16件:武定县铺西河下椅子甸~大梨园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古柏河麦良田至吉家村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插甸河扯衣咩至扯衣乍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扯基河安乐至安德村段山洪沟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万德镇自乌小河自乌村段山洪沟治理工程、老城河武定县白路镇小井村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古柏河吉家村至西和村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插甸河扯衣乍-下干纳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环州河东坡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环州河二道河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环州河移山至小荒田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古柏河古柏村-麦良田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西村河恕德-麦良田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普龙河品山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铺西河铺西村~陡水段山洪沟治理工程、武定县插甸河达坡村段山洪沟治理工程

储备7件:武定县大村河铁厂至花椒树段河道治理工程、武定县普龙河山品至下村段河道治理工程、武定县大箐河星光水库至猫街段河道治理工程、武定县花桥河永兆水库至高桥段河道治理工程、武定县唐小家河石关水库至勒外段河道治理工程、武定县新村河大村至瓦窑段河道治理工程、武定县石板河新房子至杨家村段河道治理工程

3.11

3.11

四、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0.75

0.75

加固22件:新村水库(中型)、中干河水库、寨子山水库、万年青水库、烂木桥水库、龙王庙水库、上海子团结水库、桃树箐水库、哨房水库、甲马石水库、哑吧水库、嘿咩水库、阿宗立水库、三岔箐水库、羊凹沟水库、河沙坝水库、龙口水库、它亨水库、安乐德水库、荣丰水库、白岭岩水库、上秧田箐水库

储备1件:保处鲁水库

0.75

0.75

五、

病险闸除险加固

0.28

0.28

加固7件:麻栗园拦河闸、小箐水河闸、和尚庄拦河闸、双山河拦河闸、吴溪拦河闸、车米典拦河闸、石关拦河闸

0.28

0.28

六、

城市防洪排涝提升工程

2.20

2.20

对县城进行防洪排涝提升建设

2.20

2.20

合计

12.37

10.77

附表2 供水类工程

序号

主要建设内容

投资(亿元)

总投资

“十四五”

拟完成投资

一、

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续建3件,拟建8件,储备40件)

33.77

15.68

(一)

大型水库(储备1件)

0.00

0.00

储备1件:勐果河

(二)

中型水库(拟建3件,储备6件)

20.14

5.57

拟建3件:志黑、咪书拉、石门坎扩建

储备6件:大村河、大西邑、嘎纳、波必里河、永厂河、自乌河

20.14

5.57

(三)

小(1)型水库(续建3件,拟建5件,储备33件)

13.63

10.11

续建3件:阿庆争、石腊它、大板桥

拟建5件:老悟、木高、布鲁箐、龙树湾扩建、故木箐扩建

储备33件:大银山扩建、岩子脚扩建、乍基、平地扩建、哈哞、石灰窑、阿末额、吕家、腊作、牛尖包、山居、横山、申祖箐、百花箐、插甸河、点膜、发古河、老深箐、毕家村、鲁巧河、下井、转嘴河、大跌水扩建、长冲河、秧草地、沙拉箐、打铁箐、老村、中岭冈、和尚庄、石板沟、高姑拉、滴水箐

13.63

10.11

二、

重点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拟建2件,储备5件)

2.80

1.45

拟建2件:勐果河与菜园河河库连通工程、羊旧水库至田尾巴水库连通工程

储备5件:山居至石门坎水库河库连通工程、山品河至大银山水库河库连通工程、老深箐至龙树湾水库河库连通工程、插甸河至土瓜地水库河库连通工程、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白马口至新村水库引调水工程(战略储备)

2.80

1.45

三、

拟建大中型灌区(储备1件)

储备1件:白路灌区

四、

山区小水网工程建设(拟建9件、储备21件)

2.66

2.54

拟建9件:刺竹箐至上响水箐水库连通工程、平地水库至三河营盘引水连通工程、水冬瓜箐水库、扯衣咪水库、拉米长水库、甲马石水库、羊槽水库、羊肠水库、螃蟹箐水库光伏提水增蓄项目

储备21件:关岔箐、河尾、箐门口、窝堵、上冷饭田、大桥山、滴水岩、热水塘、白路、石笕槽、半箐、荣丰、向阳、羊窝子、蜘蛛、小红坡、移山、阳家村、明珠、绿茵、武定县小水窖雨水收集综合利用工程

2.66

2.54

五、

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拟建3件)

0.74

0.74

拟建3件:石门坎水库至县水厂供水工程、新村水库至仁和管道连通工程、土瓜地水库至麦良田县城水厂供水管道工程

0.74

0.74

六、

滇中引水及配套工程建设(拟建1件)

1.61

1.61

拟建1件:滇中引水工程二期武定段

1.61

1.61

七、

大中型水电站综合利用工程(拟建1件)

5.30

0.50

拟建1件:楚雄州乌东德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武定片)

5.30

0.50

八、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0.00

0.00

九、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拟建7件)

4.25

4.25

拟建7件:田心灌区、东坡灌区、万德灌区、插甸灌区、己衣灌区、近城灌区、高桥灌区

4.25

4.25

十、

水库清淤增效工程重点(实施24件)

2.43

1.43

拟建24件:新村、干坝庄、石关、田尾巴,赵家庄、石头房、跃进、七里箐、花桥地、大永西、汤郎四队、下响水箐、小石桥、马桑凹、瓦窑箐、长坝塘、木西格、徐岔湾、水红花、横山营、向阳、马鞍桥、阴箐、滴水岩

2.43

1.43

十一、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

2.25

2.25

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35处,管网配套819公里

2.25

2.25

十二、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

5.40

4.59

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规模化的供水灌溉体系

5.40

4.59

合计

61.21

35.04

附表3 水生态类工程

序号

主要建设内容

投资(亿元)

总投资

“十四五”拟完成投资

一、

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拟建2件、储备24件)

1.68

1.68

拟建2件:金沙江中下游武定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11个集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范化建设项目

储备24件:大村河小流域治理工程、乐茂河小流域治理工程、新村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武定岔河小流域治理工程、胜德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城河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古柏小流域治理工程、乌龙河小流域治理工程、毕家小流域治理工程、支卧小流域治理工程、清水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小井河小流域治理工程、九厂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发块小流域治理工程、古柏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冷村河小流域治理工程、陈官小流域治理工程、普龙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启凤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田心小流域治理工程、恕德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平田小流域治理工程、香水小流域治理工程、三家村小流域治理工程

1.68

1.68

二、

重点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拟建2件、储备31件)

19.91

2.70

拟建2件:菜园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勐果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储备31件:新村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仁和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己衣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石门坎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羊旧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土瓜地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螃蟹箐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大雪坡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干坝庄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石窝铺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龙树湾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铁厂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石板河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上响水箐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胡家村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武定烂泥箐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岔河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分洲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水城河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保处鲁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田尾巴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干河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芭蕉凹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永兆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石关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故木箐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平地水库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金沙江武定段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沙拉河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己衣河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

19.91

2.70

三、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21.00

1.50

逐步开展11个乡镇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21.00

1.50

四、

美丽河湖及水利风景区建设

0.00

0.00

实施楚雄州武定县新村湖水利风景区建设

0.00

0.00

合计

42.59

5.88

附表4 水利信息化类工程

序号

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

投资(亿元)

总投资

“十四五”

拟完成投资

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控制网

应用包括遥感、无人机、5G、NB-IOT等新技术,增补、升级改造监测站网,建设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控制网

11.03

1.10

水利能力中心

云数据中心、数据资源池、使能平台、基础支撑平台

0.53

/

智慧水利应用综合系统

软件基础平台的搭建和业务软件的开发

0.53

/

水利通信网

对公网、国家水利信息网、地方政府网未能覆盖区域进行网络延伸

0.53

0.16

合计

12.61

1.26

解读《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图解《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