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武定县人民政府印发《武定县“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的通知

索  引  号:wdx-/2022-0916001 公文目录:利企惠民 发文机关:武定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2022年09月13日 发文字号:武政通〔2022〕12号 主  题  词:十四五 住房和城乡建设 发展规划 标      题:武定县人民政府印发《武定县“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14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省州驻武各单位:

《武定县“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已经十八届县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武定县人民政府

2022年9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定县“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

(2021年—2025年)

 

 

 

 

 

 

 

武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 “十三五”城乡事业发展回顾..................2

一、“十三五”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成就.............2

(一)重民生,住房保障成绩显著.....................2

(二)强弱项,基础夯实成效明显.....................3

(三)补短板,环境治理效果显现.....................3

(四)强保障,水 气供给效能增强.....................4

(五)重治理,行业管理效力提升.....................5

(六)严整治,城市治理水平提质.....................6

(七)聚合力,项目建设收效彰显.....................6

二、“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7

(一)“十三五”项目规划情况.......................7

(二)“十三五”项目落实情况.......................8

(三)“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执行情况.......9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0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较多.....................10

(二)人居环境项目建设任务艰巨.....................10

(三)两业市场主体培育压力增大.....................10

(四)城市棚户区改造进展较缓慢.....................10

(五)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缺口大...................11

(六)城市精细管理水平有待提升.....................11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11

一、有利形势.......................................11

(一)新时期发展面临新格局.........................11

(二)新技术革新带来新机遇.........................12

(三)高质量供给引领新创造.........................12

(四)高品质建设带动新发展.........................13

(五)高标准治理促进新提升.........................13

二、面临挑战.......................................13

(一)发展压力依然较大.............................13

(二)服务配套有待完善.............................14

(三)行业发展仍需发力.............................14

(四)治理水平亟待提升.............................14

第三章 “十四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15

一、指导思想.......................................15

二、基本原则.......................................16

(一)坚持新发展阶段...............................16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16

(三)坚持新发展格局...............................16

(四)坚持新发展质量...............................16

三、“十四五”发展目标.............................16

(一)城镇空间格局更加优化.........................17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实效.......................17

(三)两大产业转型实现升级.........................18

(四)城乡品质提升更加明显.........................18

(五)基础设施配套更趋完善.........................19

(六)人民防空发展更加完善.........................19

(七)城乡治理水平不断提升.........................20

四、二〇三五远景目标...............................21

第四章 “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21

一、构建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新格局.....................21

(一)融入滇中城市发展体系.........................21

(二)遵循城乡建设发展规律.........................23

(三)注重城乡建设品质提升.........................24

二、加快以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24

(一)完善城镇建设体制机制.........................24

(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5

(三)推动城乡发展高效融合.........................25

(四)促进人居环境加快提升.........................25

三、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县城承载能力...................26

(一)健全城市更新机制.............................26

(二)全面开展城市体检.............................27

(三)统筹推进城市更新.............................27

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夯实发展基础...................28

(一)加快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8

(二)提升城镇供水排水防涝水平.....................30

(三)强化城镇燃气基础设施建设.....................31

(四)合理开发城镇地下空间设施.....................32

(五)推进城镇环卫基础设施建设.....................32

五、塑造优美综合人居环境...........................34

(一)推进区域水环境治理...........................34

(二)完善城镇绿色生活空间.........................35

(三)打造城乡地域文化特...........................36

(四)加大城乡文化保护力度.........................37

(五)构建城乡便捷生活圈...........................38

六、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39

(一)提升城镇住房保障能力.........................39

(二)加强保障住房运营管理.........................39

(三)提高农房建设质量水平.........................39

(四)提升城镇住房建设品质.........................40

七、加快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41

(一)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结构.........................41

(二)加大房地产市场服务监管.......................42

(三)促进物业服务业高效发展.......................43

八、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44

(一)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专型升级...................44

(二)加大本土建筑业企业扶持培育...................45

(三)提升勘察设计行业服务水平.....................46

(四)加强建筑市场监管.............................47

(五)加强建筑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47

九、推进人防事业发展...............................48

(一)完善人防规划体系.............................48

(二)推动人民防空建设.............................49

(三)强化人防建设保障.............................49

十、提升城乡建设治理水平...........................51

(一)完善城市“智慧+”体系建设....................51

(二)加快城镇公共设施智慧化改造...................51

(三)提高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52

(四)推进抗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53

(三)提高消防安全监管水平.........................54

(四)提升城镇安全运行效率.........................55

(五)强化经营城市理念.............................55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56

一、加强规划引领...................................56

二、加强组织领导...................................56

三、加强多方参与...................................56

四、完善体制机制...................................57

五、健全监测评估...................................58

六、强化项目保障...................................58

附图:.............................................60

1.县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图...........................60

2.武禄协同发展规划图...............................61

3.县域重点镇分布图.................................62

4.县域特色小镇分布图...............................63

5.县域传统村落分布图...............................64

附表:.............................................65

1. 武定县2015—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

2. 武定县2015—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5

3. 武定县2015—2020年城镇建成区规模情况统计表...66

4. 武定县“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项目表......67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武定谱写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武定县“十四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和要求,围绕省域“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发展布局和州域“接轨昆明、双核驱动、聚群崛起、多点支撑、一体发展”城镇空间布局,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滇中发展战略。

本规划依据《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纲要》《楚雄州“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上位规划和纲要编制,明确了全县“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和推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总体遵循。

第一章 “十三五”城乡事业发展回顾

一、“十三五”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抢抓发展机遇,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改善民生和人居环境,提升城乡管理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重点任务和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重民生,住房保障成绩显著。城镇棚户区有序推动。投资23.95亿元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6338户,拆除房屋19.5万平方米,完成原畜牧局片区、北门坡片区棚户区开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投入资金4238万元,完成中医院住宿区、医药公司住宿区等21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户数2250户。城镇住房得到保障。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4705套,累计上缴房屋及商业设施租金2115万元,实现保障性住房和商业设施处置收入5923万元,上缴税金219万元,先租后售永吉村小区保障性住房530套,有效解决了城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农村住房安全稳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3388户、农房抗震改造3604户,农村住房危房全面“清零”。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27.51亿元,累计完成商品房销售148.46万平方米,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速21%,从业人员劳动工资报酬年均增速23%。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逐步规范。新建商业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100%。

(二)强弱项,基础夯实成效明显。城市路网更趋完善。新建亚行贷款项目8条市政道路,改造提升永武高速联络线、中新街、环城西路等市政道路,建成区市政道路达50.01公里,道路总面积达128.3万平方米,城市桥梁达12座,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25.36平方米,路网密度达8.9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21.7%,道路完好率达95.3%。综合管廊有序建设。与市政道路新建和改造同步推进地下管廊建设,建成狮山大道地下缆线管廊,启动建设永武高速联络线缆线管廊和元武路支线管廊。景观绿化显著提质。亚行贷款中期调整的城区绿化提升改造、城区路网路灯提升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乌龙河景观工程等子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西和湿地公园人工湖建设。武定亚行项目获亚行和财政部2018年度最佳表现贷款项目奖。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05%、绿地率33.11%、人均公园绿地9.51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09%,公众对县城园林绿化满意率达95.3%,省级园林县城创建通过考评并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示。

(三)补短板,环境治理效果显现。两污建设提标加速生活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80吨,新建日处理能力50吨的中转站1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及配套管网、乌龙河截污干管等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增污水管网34.13公里,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从1万立方米提升到2万立方米,处理标准从一级B标提升到一级A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3.55%。11个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31辆,建成投入使用垃圾焚烧场10座,新建垃圾池1640个,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65.98%,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31.43%。“厕所革命”全面达标。有序推进城市公厕建设改造,共建成城市公厕43座(含二类以上公厕32座、重点旅游城市A级厕所11座),县城建成区公厕覆盖率达每平方公里7.7座,城市旱厕全面消除。新建农村公厕170座、改造乡镇集镇公厕16座。公共停车设施配套不断完善。规范公共区域临时车位,新建县城临时停车场4个,配建地产项目地下停车场8个,智慧停车场建设取得突破,县城停车位达8151个。公共照明全面覆盖。县城建成区市政道路照明路灯达3538盏,城市照明装灯总功率达217.04千瓦,年总用电量63.38万千瓦时,城市路灯亮灯率达98%。

(四)强保障,水 气供给效能增强。城市供水提质增效。县城2家生活用水供水企业年供水总量达384万立方米,县城建成区累计建成供水管网90公里,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6.84%。武定县鸿盛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4000万元,启动县城第二水厂及配套管网改扩建工程18.28公里原水管道建设,县城日供水能力可提升到2万立方米。城镇燃气扩面增量。1家管道天然气企业储气能力18万立方米,建有供气管道35.01公里,现有用户4120户,年供气总量225万立方米,新建的狮山大道东段1.2公里、永武高速联络线1.7公里天然气中压管投入使用。1家液化石油气企业现有加气站1个、供气门店18家,液化石油气年储气能力712.5吨,用户5920户,年供气总量603.2吨。储气能力220立方米的武定清洁燃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和储气能力300立方米的武定内引燃气有限公司二甲醚储配站完成建设。县城建成区燃气普及率达85.97%。

(五)重治理,行业管理效力提升。建筑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持续深入开展整顿规范建筑市场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打击围标、串标,出借资质、挂靠、违法分包转包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建筑企业加快发展全县建筑施工企业共有12家(含二级资质企业3家、叁级资质企业9家),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5家,质量检测机构1家,“十三五”时期累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共计93.08亿元,年均增速29.4%。安全质量管理不断加强。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工程质量一次性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完结率达100%,纳入监管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连续21年未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及较大安全事故。城镇燃气管理安全有序。认真落实燃气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燃气安全事故发生。人民防空建设健康发展。完成4517人防指挥中心工程建设,人防指挥能力得到增强。依法开展防空地下室审批及易地建设费征收,人防工程管理、维护和使用有效加强。人民防空训练、人防知识“五进”活动,电台联勤和防空警报管理、维护、试鸣等工作全面开展,防空袭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等工作成效进一步巩固。

(六)严整治,城市治理水平提质。能力建设取得新成绩。围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总体目标,抓紧抓实教育培训、制度建设、作风转变,着力培育团结协作、坚强有力、务实高效的执法队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达100余人,依法行政得到进一步落实。综合管理取得新成效。突出重点,强化督导,高位推进“街长制”和“门前五包”责任落实,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公开曝光不文明行为,城市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市场运维取得新突破。加强街道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道路绿化、城区段河道管护等市场化运营工作考核,加大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城北综合批发零售市场、县城LED太阳能分类垃圾箱、路灯灯杆宣传牌等建设项目,引入专业企业运营管理城区停车泊位,有效解决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问题,城市运维管理进一步规范。综合整治取得新进展。完成南街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和秩序整顿,常态化开展非法广告、渣土车、占道经营、占道停车专项整治和城市亮化、城市护绿专项行动,市场及道路周边脏、乱、堵乱象得到有效改善,城市形象、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七)聚合力,项目建设成效彰显。抓紧项目谋划,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及政策支持方向,紧扣国家和省州关于“美丽县城”、城市更新、“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细化措施,压实责任,结合实际谋划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房地产等方面的工程项目共计40个。抓实项目争取,强化项目包装,落实项目前期,加强沟通对接,加大向上争取,积极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亚行贷款项目中期调整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项目资金申报,成功争取实施亚行贷款中新街提升改造、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城区绿化提升改造、城区路网路灯提升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乌龙河景观工程、新能源公交车采购、智能交通设备采购及环卫设备采购等9个中期调整子项目;成功申报县城第二水厂及配套管网改扩建工程、狮山大道地下停车场地方专项债券资金共计1.4亿元。抓细项目实施,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管服务,举全县之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亚行贷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建设;永武高速联络线等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已启动建设并加快推进;逸景华都、华府山水、华府嘉苑、狮山佳苑等地产项目先后交房,狮山大道二期、牡丹雅苑、华翔御府、锦泰源、翡翠庄园、御龙湾等地产项目加快推进;君润城、聚福园等烂尾楼顺利复工。“十三五”期间,住建领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89亿元。

二、“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

(一)“十三五”项目规划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十三五”规划项目40个,总投资123.9亿元。其中:城市燃气项目1个,投资3亿元;景观绿化及海绵城市项目3个,投资37.95亿元;房地产项目10个,投资55.91亿元;市政道路设施项目16个,投资13.23亿元;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项目5个,投资12.27亿元;污水处理及排水管网建设项目3个,投资0.25亿元;农村危房改造建设项目1个,投资1.07亿元;公安消防大队营房整体搬迁建设项目投资0.17亿元。

(二)“十三五”项目落实情况。完成项目14个总投资56.3亿元,占规划项目总数的35%,占规划项目总投资的45.44%。分别为:武定县乌龙河改造及绿化工程、武定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武定县东岳公园建设项目、武定县路景佳苑建设项目、武定县逸景华都房地产开发项目、武定县华府山水小区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武定县沿河路(五凤桥至上旧城段)建设项目、武定县南街安置点道路建设项目、武定县中新街提升改造(北门坡至客运站)项目、武定县永武高速公路联络线东侧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武定县亚行贷款北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武定县老城区道路公厕提升改造项目、武定县公安消防大队营房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农村危房改造建设项目。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17.7亿元,占规划项目数的12.5%,占规划项目总投资的14.32%。分别为:武定县狮山大道旧城改造项目、武定县西北片区华翔帝景二期房地产开发项目、武定县城北片区地产开发项目、武定县元武路西北侧扩建项目、武定县环城西路延长线(林业局到镇中路)建设项目。未落地项目21个总投资49.6亿元,占规划项目总投资的52.5%,占规划项目总投资的40.24%。分别为:武定县城市管道燃气利用项目、武定县城南片区五金建材物流地产综合开发项目、武定县依云温泉度假小镇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武定县秀坤山庄地产综合开发项目、武定县云岭苗族第一村地产综合开发二期项目、武定县智慧城市工程、武定县镇中路建设项目、武定县武禄大道(小营至北城大道)建设项目、武定县香水明珠南北侧路建设项目、武定县北城大道(五凤桥至中医院)建设项目、武定县静山路延长线建设项目、武定县狮山大道东延长线三期建设项目、武定县牡丹路延长线(环城路交叉口至狮山大道大坝)建设项目、武定县2017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武定县2018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武定县2019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武定县202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武定县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北城大道、镇中路、文化路玉皇阁、旧城)、武定县城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项目、武定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建设项目、武定县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项目。

(三)“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执行情况。根据《武定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涉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约束性指标4项,分别为城镇化率、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县城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

1城镇化率。“十三五”时期,武定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末的29.76%提高到2020年末的37.81%,与42%的目标值相差4.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为1.61%,与2%的目标值相差0.39个百分点。

2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十三五”时期,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6338户、老旧小区改造2250户;累计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73套,完成4000套建设任务的176.83%。

3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3.6992万户,完成2.9万户改造任务的127.56%。

4县城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十三五”时期,县城每年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均达95%以上,达到既定目标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较多。县城“断头路”“蹩脚街”仍然存在,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利用不足,停车难、交通堵、蜘蛛网等“城市病”问题化解难,公园绿地、广场、停车场等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需求差距较大。

(二)人居环境项目建设任务艰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等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县城厨余垃圾处理和建筑垃圾消纳处理设施配套短板问题突出,垃圾分类收运和资源回收利用存在明显不足。

(三)两业市场主体培育压力增大。县属建筑业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承揽工程少,建筑业总产值难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房地产业发展后劲乏力,储备项目和在库项目少,完成上级下达的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销售指标任务的难度大。

(四)城市棚户区改造进展较缓慢。由于融资政策调整,棚户区改造项目提款困难,补偿资金尚未完成兑付,房屋拆迁工作受阻,土地无法连片整合,土地招拍挂工作难以正常推进。

(五)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缺口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大,项目投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打通,项目落地受资金瓶颈制约大。

(六)城市精细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城市管理系统化、规范化、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不高,管理体制不顺、职责边界不清、制度机制不健全、管理方式简单、服务意识不强、执法行为粗放等问题依然存在。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

一、有利形势

(一)新时期发展面临新格局。面临新时期、新形势,武定县应在构建区域城乡发展格局方面进一步衔接。要充分结合“一带一路”“两新一重”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滇中城市群等总体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具有武定特色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为重要抓手,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依托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围绕州域“双核、三群、四带、多点、一体、两屏”的生产力空间布局,主动服务和融入楚雄州“接轨昆明、双核驱动、聚群崛起、多点支撑、一体发展”的城镇空间布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镇。

(二)新技术革新带来新机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革新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历史关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BIM、CIM、5G、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装配式建筑等将会给住房和城乡建设带来新机遇,催生出一批新业态同时促进传统产业依托信息技术转型升级。综合统筹多种新技术、新方法贯穿运用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管理与运营全过程,将全面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助推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建设。深刻把握新一轮技术更新迭代的历史机遇是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高质量供给引领新创造。新时期面临配套供给新要求,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相关政策和要求提供了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城乡建设的新旧动能转换方向。要避免以往粗放、低效、低质量要素配置,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发力,围绕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优化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养老托育、文化旅游、社会福利、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农贸市场等。围绕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配送投递设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和县城智慧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围绕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公共厕所等设施配套。配套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和智慧化体系建设,综合形成高品质、高质量基础设施配套供给。

(四)高品质建设带动新发展。宜居城乡人居环境是新时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愿望的必然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水平、塑造武定特色风貌是推进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城乡综合治理,在“干净、整洁”的基础上向“宜居、美丽、健康、智慧”等方面转变,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把握好云南推进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和统筹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等政策机遇,继续推进美丽县城、美丽公路、美丽乡村、美丽景区、特色小镇建设,系统解决武定城乡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五)高标准治理促进新提升。社会发展对城市治理效能日益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更加强烈。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保障城市高效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综合城市服务管理平台、部门协同治理、街长制、网格化管理、社区治理、城市总建筑师制度、社区(乡镇)驻点设计师等各种城镇治理的体制机制正在不断健全,有助于城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二、面临挑战

(一)发展压力依然较大。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对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及城乡建设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对全球化经济形成冲击,对全球经济发展形成一定压力。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全面调整、创新发展新阶段转型,“六稳”“六保”和防风险压力较大,城乡发展尤其是在创新发展、产城融合、高品质配套供给、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巨大挑战。

(二)服务配套有待完善。城镇规模扩张较快,“城市病”逐渐凸显,配套设施建设还较为滞后,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刚起步,资源环境承载的压力较大。公共资源分布不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待加强,乡村建设项目实施难度较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还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差距较大。配套设施与地域特色匹配不足,城乡特色有待加强,高品质城乡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行业发展仍需发力。住建行业及建筑业发展仍处在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全县建筑业企业小、散、弱,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建筑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缓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房地产开发投资依靠规模扩张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市场房地产供需矛盾较大,房地产投资开发意愿降低,新开工房地产项目和投资额将持续降低,保持房地产平稳发展的任务艰巨。

(四)治理水平亟待提升。城乡管理方式还较为粗放,现代信息技术与城乡治理结合不够,智慧化、数字化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协同机制尚未健全,未能全面理顺规划、建设、管理三者间的管控边界及部门职责,协同化程度还不够高,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城乡治理仍然存在盲区。

第三章 “十四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融入昆明半小时经济圈,全力打造昆明、攀枝花城市休闲后花园和云南武定产业园,着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长江经济带区域开放合作重点县,推进武定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新发展阶段。健全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要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推进广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把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加快推动城市更新,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全过程,破解发展和建设难题,支持建筑业“走出去”,实现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三)坚持新发展格局。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营造市场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和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坚持新发展质量。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强化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倡导节能降耗,加大城镇减排力度,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罗婺特色风貌,提高城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

三、“十四五”发展目标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城市更新、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城市建设发展更加智慧高效,保障高品质、高质量配套设施供给。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投、融、建、管、营”一体化发展,提高精细化、智慧化城乡治理水平,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塑造山水环抱、蓝绿交织、环境优美、别具特色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推动城乡双向流动、要素畅通,强化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加高效,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城镇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围绕省域“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发展布局和州域“接轨昆明、双核驱动、聚群崛起、多点支撑、一体发展”城镇空间布局,主动接轨昆明,积极融入滇中发展,优化武定县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构筑武定县域“重点引领、协同两禄、多点支撑、廊带联动”的城镇空间布局。推进与禄丰市和禄劝县协同发展,加强三地设施联通、人流畅通、物流贯通、产业融通、市场相通,支撑楚东城镇群形成“一区一轴两心两环”空间结构,打造省域武定禄劝滇中经济圈北部增长极和形成州域武定禄丰城镇发展带。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实效。坚持以人为核心、以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促进县城与小城镇、特色小镇和乡村协调发展,强化补短板强弱项,走具有武定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到2025年,武定县常住总人口预测达24.2万人,常住城镇人口预测达12.2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6%,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楚雄州州域发展次级核心能级。

(三)两大产业转型实现升级。坚持“房住不炒”,引导房地产市场合理有序开发、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多样化的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养老地产、旅游地产、康养地产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十四五”时期,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20%,全县房地产投资累计达69.25亿元,房地产销售面积累计达54.04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100%,老旧住宅区专业化物业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物业服务企业规范达标率在90%以上;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加大市场主体培育,落实企业帮扶政策,提高县属建筑业企业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助推一批县属企业到外地承揽工程。“十四五”时期,建筑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县建筑业总产值累计达232.7亿元,装配式建筑及采用装配式技术体系的建筑与新建建筑的占比达30%以上,城镇绿色建筑与新建建筑的占比达70%以上,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达到一定规模。

(四)城市品质提升更加明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美丽县城”“智慧县城”建设,持续巩固提升“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连片改造,“十四五”时期,完成37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户数841户,改造面积8.8万平方米。提高保障性住房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建设高标准、高品质小区和高品质住宅,居住社区补短板强弱项取得明显成效,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基本补齐,新建居住社区同步配建各类设施。加强历史文化、特色风貌保护,彰显武定地域特色、地貌特征和时代风貌,加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景观绿地、绿道网建设,到2025年,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以上。

(五)基础设施配套更趋完善。统筹存量与增量、新城与旧城、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城市交通路网配套,完善地下综合管廊、供水供气管道、雨水污水管网,保障城镇供水安全,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效能。有序推进中水、雨水、处理废水等循环利用,全面推广垃圾分类、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到2025年,城市道路完好率不低于96%,县城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城市供水普及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5%、97%、100%和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全县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乡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县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5%、75%以上。

(六)人民防空发展更加完善。结合城市功能推进人防建设,加强人防规划体系构建,加快推进组织指挥、人员防护、目标防护、专业力量和支撑保障“五大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全县人民防空事业补短板和智慧化水平,加强人防法制创新和宣传教育。到2025年,县城人均占有防空地下室面积达到0.5平方米以上;城区警报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完好率达到95%以上。

(七)城乡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推进城乡建设管理更加精细化、智慧化,提升城市韧性,建设武定县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推进城镇公共设施智慧化改造,加强城市信息模型(CIM)建设,推进行业智慧化、精细化监管和大数据辅助决策,提升市政公用设施等安全运行效率,加强消防等安全监管。加快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全覆盖,强化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

表1 武定县“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类别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属性

1

城镇化

水平

常住总人口(万人)

23.91

24.2

预期性

2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37.81

50.60

预期性

3

城镇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11.64

14.3

预期性

4

城乡

品质

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8.93

9

预期性

5

城镇供水普及率(%)

96.84

99.5

预期性

6

城镇燃气普及率(%)

85.97

90

预期性

7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93.55

97

预期性

8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40

预期性

9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预期性

10

城市公厕配建比例(座/平方公里)

7.7

8

预期性

11

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31.43

75

预期性

12

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率(%)

65.98

85

预期性

1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

75

预期性

14

绿化

环境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33.11

37

预期性

15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8.05

41.5

预期性

16

城市(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9.51

13

预期性

17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80.09

90

预期性

18

住房

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数量(户)

【2250】

【841】

预期性

19

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148.46】

【54.04】

预期性

20

农房抗震改造户数(户)

【1472】

预期性

21

产业

发展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亿元)

【27.51】

【69.25】

预期性

22

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93.08】

【232.7】

预期性

23

绿色

低碳

装配式建筑及采用装配式技术体系的建筑占新开工建筑的比例(%)

30

预期性

24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70

预期性

25

海绵城市建成面积占建成区面积比例(%)

30

预期性

备注:【】表示累计数。

四、二〇三五远景目标

到2035年,武定县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建成楚雄州次级区域中心城市;高品质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持续完善,城乡智慧化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优美的人居环境,实现新旧城区建设融合协调发展与产城融合,形成高效的“15分钟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城镇和特色乡村,形成可持续的武定县城乡建设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

第四章 “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构建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新格局

(一)融入滇中城市发展体系。积极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围绕省域“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发展布局和州域“接轨昆明、双核驱动、聚群崛起、多点支撑、一体发展”城镇空间布局,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滇中发展战略,构筑武定县域“重点引领、协同两禄、多点支撑、廊带联动”的城镇空间布局。以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为契机,聚焦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更新改造、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城融合提质增效。推进高品质、高质量配套供给和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区域协作和互联互通,充分融入“滇中城市群”协同发展体系格局,积极推动武定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生态环保、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多领域协调发展和布局,努力构建楚雄州次级区域中心城市。

表2 2025年武定县乡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表

规模分级(万人)

城镇名称

乡镇(5≤P)

乡镇(3≤P<5)

乡镇(1≤P<3)

乡镇(P<1)

猫街镇、高桥镇、插甸镇、白路镇、己衣镇、万德镇、发窝乡、田心乡、环州乡、东坡乡

备注:狮山镇纳入武定县城规划区。

表3 重点镇及分类引导表

重点镇类型

重点镇名称

综合型(1个)

狮山镇

现代农业型(3个)

高桥镇、田心乡、白路镇

工业带动型(1个)

插甸镇

商贸集散型(1个)

猫街镇

表4 重点发展小城镇名单示意表

类型

名称

州级重点发展小城镇

(1个)

己衣大裂谷户外探险小镇

(二)遵循城乡建设发展规律。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发展,尊重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把握区域与局部的关系,正确认识县域内各乡镇的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促进城乡整体协调和局部特色发展。推进建设项目混合用地和集约节约用地,引导人口向城镇有效聚焦,发挥规模效应,改善用地结构,整合优化土地配置,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设施配套高质量建设。把握好城乡建设存量与增量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城乡建设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转变,加大对城市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力度,稳妥推进城市更新,优化新增建设内容,提高城乡供给配套水平。统筹推进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牵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围绕综合管廊和人民防空、地下停车、地下商业等工程建设,坚持“地上”和“地下”统筹、“面子”和“里子”并重,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处理好开发建设与旧城保护的关系,避免大拆大建,提升老旧城区基础设施水平,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强化规划建设管控,引导武定县城乡建设风貌特色展现,同时避免特色表达庸俗化和同质化,注重整体风貌协调与局部特色凸显的关系。

(三)注重城乡建设品质提升。按照“高质量、高品质、精细化、健康可持续”原则,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促进形成城乡之间、城镇之间、乡村之间分工合理、协调发展格局。推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及高品质配套,构建城乡“15分钟生活圈”。顺应城乡发展规律和发展模式,避免粗放式、随意性开发建设。引导城镇多节点、组团式发展,打造生态网络型田园城镇。引导城镇发展融入自然,积极采取新技术、新措施、新材料,坚持土地混合利用和高品质建设,用足城镇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促进城镇精明增长。结合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充分挖掘和展现武定地域特色,着力在“投、融、建、管、营”一体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城镇形象和品质。

二、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完善城镇建设体制机制。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促进县城与小城镇、特色小镇和乡村协调发展。积极引导就地、就近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综合功能和产业支撑,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引导功能组团平衡发展,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乡村辐射。提高城镇建设利用效率,推进集约节约发展,引导产业布局适度聚集,人口居住相对集中。促进城镇用地功能布局适度混合,加强低丘缓坡和城镇地下空间合理利用。

(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提升区域承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上,构筑全县互联互通的现代城乡交通设施网络、给水排水设施与管道网络、燃气设施与管道网络、垃圾分类与运输处理网络、健康步道与线性绿地连通网络、地下空间与地下管道连通网络、城市商业与活力地区联系交通网络,推进区域、城镇和乡村道路“能通全通”和“互联互通”工程,推进乡集镇建成区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专栏1 乡集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乡集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乡镇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除狮山镇外10个乡集镇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设项目。

(三)推动城乡发展高效融合。把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相互结合,把特色小城镇作为城乡要素融合的重要载体,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电商等培育,建设美丽城镇和特色村庄。推进实施城乡统筹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城乡联结的冷链物流、城乡农贸市场一体化改造、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一体化布局、市政供水供气供热向城郊村延伸、乡村旅游路及产业路等城乡联动建设。整治村容村貌,加强村庄绿化,规范村庄建设与管理。差异化分类推进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搬迁撤并型村庄建设。

(四)促进人居环境加快提升。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加大集镇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分类等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力度。完善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提升农村污水处理水平。推进城乡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建设体系,加强镇村垃圾收运及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完善收储、转运设施和清运车辆标准化配置,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等处理模式,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就近分类、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全县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乡集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县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5%、75%以上。

专栏2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农村环境提升工程:加大集镇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分类等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力度,推进除狮山镇以外的10个乡镇农村人居环境(乡镇一水两污)提升工程。

三、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县城承载能力

(一)健全城市更新机制。探索建立城市更新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充分调动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性,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切实形成齐抓共建工作合力。探索建立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推动城市建设由“开发模式”向“经营模式”转变,通过“资源整合、资本引入、产业植入”多点发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模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探索建立适应城市更新改造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优化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探索建立城市更新项目目标责任制,分解压实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定期分析研判,有效化解城市更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探索建立城市更新项目风险管控和跟踪问效机制,定期组织评估分析项目建设各环节工作任务执行情况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探索建立城市更新“政府+专家”模式,为城市更新项目从论证、决策、规划、设计、建设、评价等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保障,形成县级专家和专业机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城市更新技术服务工作格局。

(二)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个方面建立科学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按照“突出重点、群众关切、数据可得”原则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搭建多行业、多部门数据共享的城市体检数据平台,逐步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精准评估分析县城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和“城市病”问题,结合城市体检成果,对症施策科学推进城市更新。

(三)统筹推进城市更新。立足“罗婺山水城,昆攀后花园”的县城发展定位,合理划定县城更新边界和更新片区,科学定位更新目标,遵循县城自然地理风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空间格局。以生态发展和突出城市特色为重点,打造绿色智慧的生产生活环境、文明多元的人文生态环境、健康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以“活化”老城区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试点引领、分类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三区一村”更新改造,系统治理县城老城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人居环境条件差、生态承载能力弱、安全韧性不足等较为突出的“城市病”问题。围绕“特色、产业、生态、干净、智慧”5大要素全力打造“美丽县城”,全面提升县城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推动县城老城区连片更新试点,到2025年,争取完成复兴街片区和北街片区两个连片城市更新试点片区更新改造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县城其他城市更新片区改造。完成37个存量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任务,改造户数841户,改造面积8.8万平方米。

专栏3 统筹推进城市更新

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城市体检工作机制,形成城市体检评估报告,找准“城市病”问题。

编制更新实施方案。充实和完善武定县城市更新项目储备库,进一步优化城市更新试点片区实施方案和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

实施城市更新改造推进武定县复兴街片区、武定县北街片区两个连片更新改造试点片区建设,积极谋划县城其他城市更新片区改造。完成37个存量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任务。

创建“美丽县城”。按照“特色、产业、生态、干净、智慧”美丽县城创建5大要素,开展城镇化补短板,加快推进武定县“美丽县城”创建工作。

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夯实发展基础

(一)加快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网格化的城镇交通体系。围绕片区、组团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树立“小街区、密路网”城镇道路布局理念,打通城镇“断头路”“蹩脚街”,建设完善的以主次干路和支路为主路网,以单行道、小街巷、自行车道、步行道为毛细血管的县城道路系统,增加次干路和支路路网密度,提高道路通达性。改造城镇老旧市政道路,修复破损路面,提升城市道路完好率,鼓励公交出行、绿色出行,结合城市路网和绿道布局,完善非机动车、人行交通及过街设施等慢行系统配套。完善配建公共停车场和立体停车设施配套补建新能源机动车停车位,强化城市停车智慧化管理。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按机动车保有量1.5倍规划布局,以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可根据规定利用人防等设施设置停车场。加大充电桩、换电站、加气站和公交站点等设施补点布局。到2025年,县城建成区城市路网密度不低于9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不低于16%,道路完好率不低于96%,城市公共停车场车位占比达到15%。步行、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承担率不低于75%。鼓励推广节能环保、新能源、天然气清洁能源等绿色公交车辆应用,绿色公交车辆比例达到70%以上。

专栏4 城镇交通设施建设工程

道路建设及品质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县城市政道路补短板建设,提升路网密度,实现道路畅通快捷。推进县城镇中路、环城西路、复兴街片区市政道路、陵园路、武禄大道、滨河路等33个道路新建、提升改造项目。推进除狮山镇外10个乡集镇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

人行天桥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完善县城部分主要路口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提高行人和机动车通行效率。推进县城元武路与北城大道交叉口等主要市政人行天桥项目。

慢行系统建设工程。结合县城道路、河道、公园绿地、商业及文化等布局,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静态交通建设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县城停车场、立体停车场、充电站、充电桩、道路无障碍设施等项目建设,缓解县城停车难、充电难等“城市病”问题。

道路亮化工程。结合县城道路建设改造,同步配套建设道路照明亮化工程。

(二)提升城镇供水排水防涝水平。提升城供水节水能力。加快提升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和公共饮水安全,加强城镇供水设施和供水管网建设,推进老旧管网改造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切实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加强城镇水资源循环利用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鼓励将中水、雨水等用于市政杂用、绿化浇灌、公园景观、生态补水等;加强城市供水管网计量管理,提升管网漏损控制水平;加快推进城市节水综合改造,提升节水型居民小区、节水型单位等覆盖程度,有序推进节水型县城建设步伐。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提标改造,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及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补齐老城区、城郊等区域管网设施短板,全面整治管网错接混接和雨污混流等问题,推进城镇排水系统数字化管控,基本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到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以上,重点镇污水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推进排水防涝系统升级改造,改造提升城市排洪通道;继续开展城市排水系统维护、河道清淤、内涝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全面消除城市易涝点,切实提升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化能力;实施雨水源头减排,在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中积极落实“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城市工程措施。到2025年,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县城基本消除严重易涝积水点,做到雨停后及时排干积水、重点路段快速排干积水;县城建成区不低于3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

专栏5 供水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程

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工程。推进武定县自来水厂净水厂区及配套管网改造项目、武定县二水厂及配套管网改扩建项目、武定县东南片区供水管网建设项目、武定县城周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

城镇污水、雨水、再生水利用、防涝设施建设工程。推进武定县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武定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武定县中水回收利用建设项目、武定县城市排水防涝建设项目、武定县城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项目。

(三)强化城镇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镇燃气管网设施建设与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城镇燃气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提高城镇燃气普及率,完善天然气储备和应急体系,保障燃气设施运行安全。积极推广天然气应用,同步推进城市天然气管网向小城镇延伸。加快推进燃气下乡,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到2025年,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

专栏6 燃气设施建设工程

城镇燃气设施和管网建设工程大力提高城镇燃气普及率和覆盖面,完善燃气设施和管网配套,加快推进燃气下乡。结合城市道路新建和改造同步配套完善燃气管网设施。

(四)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设施。强化城市地下空间高效利用,统筹考虑地下停车、人民防空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通道等地下设施建设。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工作,全面查清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获取管线数据,整合各行业和权属单位管线信息数据,建立信息系统,明确管线责任单位。有序推进县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结合新区开发、老城改造、道路改造、河道治理、管线改造、人民防空建设和地下综合体建设等契机,推进以地下综合管廊为主导的地下市政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全过程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

专栏7 地下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查清县城地下综合管线现状,获取管线数据,整合各行业和权属单位管线信息数据,建立信息系统。

地下管道、综合管廊建设工程。因地制宜,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管网入地改造同步配套完善地下市政管线或综合管廊建设。

地下停车、地下通道建设工程。结合县城交通体系建设、商业开发、居住开发,因地制宜引导完善地下停车、地下通道等配套建设。

(五)推进城镇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和无害化处理。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落实《楚雄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方案》《楚雄州环卫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年)》《武定县环卫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8-2030)》要求,全面推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健全城市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处理全链条运行体系。合理布局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完善有害垃圾、餐厨(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再生利用回收系统设施和转运设施建设。落实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全面整治旧垃圾填埋场。危险废弃物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进行集中清运处理。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县城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垃圾中转站(转运点)、垃圾收集点、智能垃圾箱、垃圾处理设施等配套更加完善,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覆盖率达7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县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85%;县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0%。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继续推进全县公共厕所新建和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和改造一批带母婴室、环卫工人休息室和具备智慧化功能的高标准公共厕所,积极发展环保、节能型公厕;鼓励公共机构厕所对外开放;强调公共厕所人性化设计,女厕位与男厕位(含小便站位)比例不小于2∶1;巩固提升公共厕所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到2025年,县城建成区城市公厕配建比每平方公里范围内不少于8座,城乡公厕覆盖率达到100%。

专栏8 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工程

持续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巩固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以“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为主题,实现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公共厕所及公共洗手设施全达标、全覆盖,着力补齐全县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短板。

全面推广城市垃圾分类。加快推进县城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垃圾转运、资源回收利用等设施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推进县城垃圾中转站、厨余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厕所革命”工程。持续推进全县公共厕所建设和改造,积极发展环保、节能、智慧型公厕,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公共厕所。

五、塑造优质特色城乡环境

(一)推进区域水环境治理。加强生活饮用水安全治理综合整治水源和水质,依法清理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容、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推动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以及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全面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到2025年,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以上。实施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和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新污染,医疗废水和工业废水等必须经预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加强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绿色蓄排与净化利用设施等建设,到2025年,县城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加强城市综合排水防涝整治加强县城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城市地下雨水管渠和地上河网排水衔接,有效整治城市内涝点和易积水区域。加强水生态修复强化县城水系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巩固水质整治提升成果,加强县城沿河园林绿化建设,营造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科学实施清淤疏浚,清除河道底泥中沉积的污染物,保护沉水植物和水生植物生长空间。

专栏9 区域水环境治理工程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持续巩固县城水系水质提升整治成果,系统推进武定县长江上游武定流域水环境生态修复综合治理。

(二)完善城镇绿色生活空间。提升城镇园林绿化品质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提高县城公园绿地的覆盖率,按照“出门见绿、300至500米见园”的要求,均衡建设各类绿地,完善街头绿地(广场)、口袋公园等建设,避免城镇高强度开发、高密度建设、大面积硬化。综合采取立体绿化、滨水绿化、地形改造等方式,加大乡土植物应用,打造优美城市景观轴线和滨水景观线。加快推动城镇绿道网建设,推动绿道向生态绿地、公园、城乡社区等延伸,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建设城市绿化美化示范,提升绿道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2025年,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7%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1.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积极创建绿色社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全过程,推动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到2025年,力争县城60%以上的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专栏10 城镇绿色生活空间建设工程

公园绿地及绿道网建设工程。按照“出门见绿、300至500米见园”要求,均衡建设各类绿地,完善城市绿道、街头绿地(广场)、口袋公园等建设。推进武定县西和湿地公园二期、武定会堂广场等公园绿地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绿色社区创建。推进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和老旧小区改造,力争县城60%以上的社区创建为绿色社区。

(三)打造城乡地域文化特色。体现民族特色、地域特征,传承历史文化,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优势,并与生态环境、人文和空间控制要素相协调,塑造特色鲜明的建筑、街区、村庄等外观风格与形象,体现武定多民族文化特色、元素、节庆、环境和山水相融等整体特色风貌或格局。特色外部环境重点关注自然山水风貌、外部道路交通、气候特征、乡土建材和地方植物。建设特色重点关注地形条件、天际线、街道立面、建筑高度、建筑风貌、传统建筑、附属设施(户外广告与标识系统、路灯、公交站台、雕塑小品等)、重要特色空间(标识物、广场节点、街巷及滨河等)。特色元素重点关注特色产业(产品)、民族图案、民族风俗、色彩、夜景照明、民族文化元素等。各要素控制的单元尺度应当从城市、片区、街道、节点的层面出发,整体考虑,相互协调。传统街区、特色街区应当遵循传统建筑的尺度感,塑造以亲切宜人为主的街道尺度。加强重点地段、重要建筑风貌管控,深入实施主次干路、标志性建筑和重点公共场所立面等民族特色风貌打造工程,结合城市更新,积极打造一批“主题街”“主题巷”“主题广场”“主题公园”等特色文化体验和展示区。加强城乡夜间风貌管控和品质提升,促进城乡夜间经济发展。

专栏11 特色风貌建设工程

城镇特色风貌建设工程。关注城镇整体风貌、重点地段风貌以及建筑色彩、夜景照明、户外广告、雕塑小品等风貌要素管控。推进县城主次干路建筑外立面特色风貌打造工程,结合城市更新,推进“主题街”、“主题巷”、“主题广场”、“主题公园”等特色文化体验展示区建设。推进乡集镇特色风貌改造建设项目

(四)加大历史文化保护力度。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健全和完善武定县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挖掘民族特色建筑符号和传统建造工艺。挖掘和保护好全县具有保护利用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挖掘资源、优化功能,重点打造一批传统村落,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提升工程,建立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良好态势。

专栏12 城镇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工程。推进全县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完善传统村落供水、污水、垃圾、消防等基础设施配套;推进高桥镇老滔村、插甸镇水城村、猫街镇咪三咱村、白路镇木高古村、万德镇万德村、己衣镇己衣大村、发窝乡大西邑村等7个国家级民族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保护的前提下丰富业态,引导创新发展特色农业、文旅文创、传统手工艺等产业。

(五)构建城乡便捷生活圈。依托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加快完善城乡居住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形成各级各类设施衔接配套及布局均衡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构建居住街坊、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居住区生活圈,配套教育(中小学、幼儿园等)、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园绿地广场(含绿道和健康步道等)、社会福利、社区养老和其他(智慧化设施、菜市场、便民超市、智能快递柜、其他特色化设施等)补短板强弱项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公众开放水平。关注“一老一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老年(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加大和提高“儿童之家”建设力度和水平,协同创建儿童友好社区。鼓励构建功能复合型社区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为居民生活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完善乡村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乡村便捷生活圈,在保障乡村通硬化路、通电、通安全饮用水、通电视广播、通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养老服务设施、多功能健身活动场地、公厕、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等配套设施供给,结合公共服务中心增配村史馆、民族健身运动场地等其他设施。

六、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一)提升城镇住房保障能力。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社会化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住房、安置型商品住房供应力度,积极推进货币化租赁补贴发放,多渠道解决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创新分配管理模式,提高分配效率。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外来新市民以及棚户区改造、城市村改造、零星旧屋区改造家庭等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强化困难群体的精准保障,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发展现代住房租赁产业,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住有所居的需求。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物业服务企业等各类机构投资者依法成立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

(二)加强保障住房运营管理。持续提高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推进住房保障领域信用体系和信息系统建设。结合实际制定住房保障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武定县推进公租房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制度,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三)提高农房建设质量水平。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管理维护机制、动态监测和公共服务机制。加强农房设计管理和技术服务,加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引导农村建筑工匠规范化发展,消除农房建设安全隐患。推广新型农房建造方式,发展绿色农房,配套完善现代化生活设施,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和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住房安全保障新生安全隐患,加强农房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提升农房居住品质和抗震性能,解决一批抗震能力达不到基本设防烈度要求的住房抗震问题。鼓励提高对农村住房保障资金投入力度和扶持政策,多渠道拓宽财政资金来源。指导和督促乡镇主动对农房抗震改造开展全过程管理,定期开展质量抽查巡查等工作,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建房知识和防灾抗灾常识。加快推进农村农房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到2025年,实施农房抗震工程1472户,保障农村住房安全稳固。

(四)提升城镇住房建设品质。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监管,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标准,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管和验收等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住宅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质量。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工作,完善住宅小区基础设施配套,按规划配建幼儿教育、老年康养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推进配套社区服务设施与新建住宅项目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短板。

专栏13 住房安居保障工程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长租房等模式,合理推进租赁补贴发放范围,多渠道解决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住房问题。

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加快推进住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鼓励对依法登记备案的住房租赁企业、机构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基本形成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七、加快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一)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结构。完善房地产业发展结构。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把加强城市更新、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棚户区改造和缓解供需矛盾结构性失衡作为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科学精准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规模、结构、时序,解决区域性结构、产品结构、供应体系失衡等问题,完善住房供给体系,切实满足群众住房消费需求,引导房地产市场合理有序开发。重视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坚决遏制投机炒房,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完善用地供应,统筹安排近五年的住房建设所需用地,结合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保证住宅用地供应平稳有序。加强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预警,科学进行宏观决策。促进房地产业优化升级。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园区地产、养老地产、旅游地产、康养地产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丰富产品供给,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实现由相对单一的居住型产品向多元化类型产品转变,满足人民群众从有房住到住好房的改善性需求。加快发展精品特色房地产项目,积极推动智慧小区建设,提升住宅产品的建筑质量、使用功能和居住舒适度。支持二手房市场发展,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推动住房租赁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培育租赁市场多元供应主体,盘活空置住房资源,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鼓励成立或引入住房租赁的专业化经营机构或住房租赁平台,支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和物业服务企业增加住房租赁经营范围,开展住房租赁业务。着力抓项目,做好房地产项目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主体和产品多元化。鼓励有资信实力和品牌优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规模化开发和集团化运作,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县房地产投资累计达69.25亿元,房地产销售面积累计达54.04万平方米,建成一批智慧、宜居的高品质居住小区。

(二)加大房地产市场服务监管。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房地产企业和项目的跟踪服务,及时制定出台有利于本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稳定和引导好市场预期。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中介机构的监管,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和销售行为,完善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市场监测队伍建设,健全落实房地产市场动态监测、统计分析和定期通报制度,促进房地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引导开发建设房地产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建立全县房地产业基础数据库,切实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市场监测手段和科学调控能力。提高住房维修资金使用效率。优化简化资金使用流程,畅通应急使用渠道,发挥维修资金对老旧小区和电梯更新改造的支持作用。推进维修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提高资金使用和管理透明度,提升维修资金监管水平,维护业主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维修资金存储管理,提高维修资金增值收益。加强宣传引导,普及维修资金政策法规,提升业主自我管理维修资金的能力。

(三)促进物业服务业高效发展。建立和实施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评价制度,推动行业自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县级相关配套制度和办法,组建武定县物业管理专家库,引导业主委员会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稳步提高老旧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或准物业服务覆盖率,从住宅物业服务加快向办公楼、工业企业、医院、学校、市政设施、城市综合体等多种物业服务延伸拓展。进一步完善物业服务市场竞争机制,健全物业服务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收费制度,加快培育一批优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提升物业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探索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指导好住宅小区依法依规成立业主委员会,进一步提升业主委员会成立的覆盖率。持续开展平安小区创建工作,力争已实施物业服务的城镇小区均达到创建标准。到2025年,全县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100%,老旧住宅区专业化物业服务水平有显著提升,物业服务企业规范达标率在90%以上。

专栏14 房地产建设发展

(三)建设宜居、高品质的居住环境目标。引导建设高品质居住小区。菜市场、医院、养老院、学校等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15分钟生活圈覆盖率达到100%。到2025年,全县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100%,老旧住宅区专业化物业服务水平有显著提升,物业服务企业规范达标率在90%以上。

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武定县北片区房地产开发等15个地产项目有序建设,实现君润城和聚福园两个“烂尾楼”整治清零。

引导房地产与特色产业联动发展。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和“大滇西旅游环线”,丰富产品供给,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养老地产、旅游地产、康养地产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积极推动智慧小区建设,加强对房地产业监督管理。

八、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一)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建标规〔2020〕8号)要求,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推动全产业链协同,促进多专业协同,引导相关建材生产企业向绿色化、工业化转型,积极引导各方参与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开发建设。优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推动部件和构件标准化;有序推广精益化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益;提升智慧建造水平,夯实新型建筑工业化硬件基础。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建设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落实《关于印发云南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建科〔2020〕120号)《云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及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楚雄州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计划的通知》(楚住建发〔2020〕13号)等要求,引导新建、改扩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和运营,建立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扩大绿色建材范围和应用,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打造一批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转型,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造方式,有序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开展建筑行业碳达峰实践,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严控高能耗公共建筑建设,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到2025年,全县设计阶段符合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达到90%以上,竣工验收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面积比例力争达到70%以上;绿色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应用比例明显提高,新建建筑应用比例力争达到40%以上;装配式建筑及采用装配式技术体系的建筑占新开工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二)加大建筑业企业扶持培育。落实《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做优做强总承包企业,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带动力、聚集力和竞争力的建筑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做专做精专业承包企业,重点支持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承包企业向专业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尽快成为技术密集型的专业承包企业。做实做好劳务分包企业,鼓励县属骨干建筑企业组建劳务公司,逐步培育一批技术素质过硬、管理规范的劳务分包企业。引导、促进建筑业企业拓展经营范围,支持本土建筑业企业积极申请“1+N”个类别资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拓展承揽工程范围,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发展态势。鼓励建筑业向相关行业延伸,构建多专业、跨行业的大建筑业格局,推动全县建筑业由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由市场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培育以高资质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主体,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承包商体系,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和专业型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建筑业产业结构。以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建造水平、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建筑业企业市场开拓由县内为主向县外为主转变、承接任务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方向转变、生产方式由传统方式向绿色装配式转变、业务领域由以房建为主向多元拓展转变。“十四五”时期,全县建筑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建筑业总产值累计达到232.7亿元。

(三)提升勘察设计行业服务水平。基于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要求,加强勘察设计理念创新,继续坚持国家绿色节能、智慧城市、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城市更新等发展导向,倡导精细化、专业化设计,不断推进勘察设计行业服务、管理、建设和体制创新,倡导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创新发展成为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推进绿色、低碳、节约资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推广BIM、CIM等新技术应用。提高建筑与景观设计水平,实现与城市、建筑“一体设计”。

(四)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形成市场监管合力,推进建筑市场闭环管理。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完善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和信用评价制度,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继续抓好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努力构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推进专项整治,创新监管模式,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做好源头治理,严格防范一般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落实工程质量安全“双随机”监管制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执法。

(五)加强建筑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建筑业产业人才队伍培育积极推进管理、设计和智能建造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引进,提高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工程总承包、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等先进管理模式和新兴建造技术的主动性。全面推进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针对岗位特点,通过对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素养。通过组织职业技能竞赛等形式,打造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平台,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稳步推行社会化培训,通过创新培训方式,为建筑业执(从)业人员提供多渠道、多类型的继续教育资源。

专栏15 建筑业转型发展

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提高建筑业工业化水平,积极引导各方参与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开发建设,到2025年,全县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面积比例力争达70%以上,装配式建筑和采用装配式技术体系的建筑占新开工建筑比例力争达30%以上,全县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建筑业总产值累计达到232.7亿元。

九、推进人防事业发展

(一)完善人防规划体系。坚持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人防规划全面融入武定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多规合一”工作要求,积极构建人防工程规划信息系统数据库,形成“州市体系指导、城区重点控制”的人防体系。以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为重点,平战结合统筹兼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和能力。落实《楚雄州人防体系专项规划(2019—2035年)》的统筹引领作用,完善人防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提升人防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水平。人防专项规划编制需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指标管控相衔接。加强人防建设专项规划衔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推动将专项规划中重要人防工程配建指标和管控要求纳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作为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基本依据,保障人防工程建设得到有效实施。强化人防规划落实和监督管理,在项目规划审查和施工图审查等环节,强化人防专业审查,保证人防指标的落实和实施。建立人民防空全流程审查机制。

(二)推动人民防空建设。稳步推进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以人员掩蔽工程为基础,积极完善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配套工程等建设。到2025年,全县人防工程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全县城市人均占有防空地下室面积指标达到1平方米以上。积极推进智慧人防。加强城市通信警报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区警报基本全覆盖,城区警报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完好率达到95%以上。结合城市新建用地配套建设人防工程,满足人口防护需求。

(三)强化人防建设保障。加强人防法制创新建设。依法配套建设人防工程,明确人防工程建设要求,提升人防工程建设科学性和合理性。调动社会资金开发利用单建式人防工程的积极性,服务立体城市建设和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加强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完善全县行政审批、工程建设管理、资金资产管理、行业监管、易地建设费收缴等关键环节有效管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相关人民防空规定为依据,对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的人防工程,要责令采取补救措施,限期整改,对拒不执行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开展人防法制宣传教育。把人防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本地区普法教育规划计划,纳入全民国防教育计划,丰富人防法制宣传途径。

提高人民防空法制化管理水平。加强人民防空地方性法规政策制度建设,改革完善人民防空行政管理、行政审批制度,明晰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权责边界,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行政许可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全面推进权力清单、行政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要加强人民防空行政执法力量建设,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民防空行政执法专兼职人员,切实解决基层人员防空行政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探索人民防空行政执法纳入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依法查处违反人民防空法律法规行为。不得将少建、不建防空地下室或减免易地建设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

专栏16 人民防空事业建设

健全人防指挥机构。根据防空袭方案细化人防指挥部编成,按照编成定人、定位、定责,成员实名率达95%以上。

防空袭方案修订。2023年前完成防空袭方案修订。

人防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等配建,以城区人防工程功能配套、布局优化作为指引,合理配建人员掩蔽工程及配套工程。

防空警报器建设。推进县城重要区位和重要目标毁伤影响区域警报覆盖程度。到2025年,力争城区警报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完好率达到95%以上。

推进人防专业队伍组扩建。建立专业队伍归口建设、归口管理、归口使用、归口保障制度,整组现有人防专业队伍,探索新型专业队伍建设。

人防实兵演练。落实全县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单位人防实兵演习工作,确保人防工作在必须时刻做到快速反应,高效反馈。

十、提升城乡建设治理水平

(一)完善城市“智慧+”体系建设。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网络、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及运营中心建设。打造面向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和以服务民众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城市特色的“智慧+”应用及推广“一部手机”系列应用。到2025年,基本建立智慧城市运营基础体系,基本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统一标准和统一监督评价的智慧城市管理网络。

(二)加快城镇公共设施智慧化改造。围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3个方面建设要求,积极推进城乡建设领域融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围绕县级“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需求,深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推动地上建筑、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网、管线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广实施智慧停车、智慧小区、智能垃圾回收箱、分类回收屋、一杆多用智慧灯杆、新能源智能充电桩(站)等设施或服务供给,提升基础设施调度与智慧监测水平。

(三)提高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即时汇聚、协同共享、融合创新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构筑信息资源共享、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统一标准、统一监督评价的数字城市管理网络,提高智慧化治理水平,推广“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部手机治理通”等“一部手机”系列应用。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综合评价和管理运营,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和运用,通过部门协同、信息联动,逐步实现网格管理、联合执法指挥调度、网上办事服务、监督考核及信息共享等系统功能,构建 全要素、全覆盖、无缝隙的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

专栏17 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体系建设。推进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完善智慧社区、智慧停车、智慧公厕、智慧市政、智慧城管、智慧工地、智慧物业、智慧消防等智慧功能。1.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供社区综合管理、社区智能家居安防等功能,积极争取云南省智慧社区示范。2. 推进县城智慧停车项目,配套完善智慧停车功能设施。3. 推进智慧公厕化改造,提供红外感应、客流、坑位、温湿度、气味等数据监测和显示,云广告播放等功能。4. 推进智慧市政建设,提供供水、排气、燃气、道桥、公交、园林、路灯、综合管线等市政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市政业务智慧运作和科学管理。5. 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供城市事件与城市区域信息采集、分析、共享、智能化和网格化管理。6. 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可视化过程智能管理,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7. 推进智慧物业建设,提供智慧物业管理如停车场管理、闭路监控管理、门禁系统、智能消费、电梯管理、保安巡逻、远程抄表等功能。8. 推进智慧消防建设,推进市政消防管网、市政消火栓、消防车道及物业小区停车等维护管理及智慧化。9. 稳步探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CIM)建设。

(四)推进抗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落实《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云南省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促进规定》《云南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云南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管理办法》《云南省建筑消能减震设计与审查技术导则(试行)》等要求,实现从设计到施工及验收阶段的全过程控制。加快推进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全覆盖,加强城市空间安全韧性。推动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改造和老旧房屋抗震加固改造。积极推进隔震减震技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等运用。合理布局建设城乡应急避难场所,避震疏散用地达2平方米/人。加强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城乡抗震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到2025年,新建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率达100%。推动开展城市房屋建筑抗震能力普查工作,逐步消除城乡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老旧建筑。科学布局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主要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和其它空地作为避震疏散场地,提高日常维护管理水平。完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提升震后处置能力建设。做好应急装备补充、更新、维护和地震应急队伍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城市防灾能力档案和信息管理制度。

(五)提高消防安全监管水平。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体制机制及队伍建设,落实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多审合一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云建设〔2020〕81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的通知》《云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工作办法(试行)》(云建审改办〔2019〕10号)等规定,完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持续推动将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提高审批效率。扎实开展全县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指导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加强消防安全。强化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建筑高度50米以上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平面设计等要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加强燃气、充电换电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消防安全监管及应急救援能力,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指导,强化物业服务区域内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管理,确保住宅小区消防安全。到2025年,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行政审批体系全面理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保障机制基本完善,城乡建设及相应工程设施消防安全实现全过程监管。

专栏18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抗震防灾专项建设。开展全县城镇建筑抗震能力普查,筛查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分批、逐步进行加固改造,并对城区不满足抗震疏散的道路进行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全覆盖,按照抗震设防烈度推进抗震防灾各项工作。

开展消防安全整治行动。重点对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尤其是城镇燃气、充电换电等)、公共建筑、建筑施工现场、物业服务区域(居住小区等)及其他薄弱环节等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六)提升城镇安全运行效率。全面加强城镇道路、桥梁、燃气、供水排水、防洪排涝、环卫设施、公园广场、绿化、照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运行监管,建立完善的定期巡查、巡查和隐患快速处置制度,及时消除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安全隐患。逐步提升市政公用设施专业化、系统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提升城镇安全运行效率。

(七)强化经营城市理念。积极探索“投、融、建、管、营”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以城市管理多元化和市场化促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把市场机制应用到城市管理中,利用市场机制盘活城市所蕴含的国有存量资源,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设施)营运市场化及多样化的良性格局,以市场化运作筹集城市管理资金,改变以往市政建设和公共事业管理投资主体单一、建设管理资金不足的局面。持续完善城市街长制建设,全面推动精细化管理和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治理水平。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规划引领

加强规划引领和规划执行,强化本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更新、住房保障体系完善、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建筑业转型提升、市政基础设施供给、人居环境提升、历史文化保护与特色风貌提升、人防事业发展、抗震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体制机制优化等方面的指导作用,确保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是城市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推进制度、规划和实施协调机制,对所提出目标任务要明确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强化措施,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研究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多方参与

以满足公众整体需求为目标导向,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意识,创新群众参与城乡建设治理机制,丰富完善公众参与方式,引导形成城市治理多主体共治局面,确保居民意愿得以落实。有序整合政府各层级、机构和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的“政府+”合作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施、城市平台运营等多领域有序引导各种社会资源与力量参与到城乡建设管理中。

四、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各部门协调对接机制建设。积极做好与国家、省级、州级、县级相关规划以及相关部门专项规划等衔接,统筹安排重大政策、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空间落位、推进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实施,确保全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同时根据本规划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推动与各部门、各方面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落到实处。加强住建、自然资源、交通、林草、农业农村、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相关规划与建设的衔接与协调。

强化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继续深化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审批改革,完善网上审批事项监督管理、网上投诉、咨询与回复监管职责,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切实做好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参与重大决策、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加强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建设。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为目标,树立党风廉政意识,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优化管理程序和审批流程,切实提升广大职工干部干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形成长期培训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干部队伍和从业人员素质,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规划建设管理人才,为规划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加快推进城市总建筑师、社区(乡镇、乡村)设计师驻点制度,为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五、健全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工作责任制,将本规划确定的重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要求,保障本规划顺利实施。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按照有关程序对规划进行修正和调整,鼓励引导公众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同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将本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作为年度综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把规划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

六、强化项目保障

强化落实武定县住房城乡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项目库,保障规划项目高质量落地。采取申请国家、省补助,州、县城建资金扶持安排及企业自有资金投入、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多渠道和多元化筹资方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落实项目保障工作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确保“十四五”时期谋划的项目任务按要求完成,为全县“十四五”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附图:1.县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图

2.武禄协同发展规划图

3.县域重点镇分布图

4.县域特色小镇分布图

5.县域传统村落分布图

附表:1.武定县2015—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2. 武定县2015—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 武定县2015—2020年城镇建成区规模情况统计表

4. 武定县“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项目表



附图.doc
附表.doc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