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材料之二
关于武定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年2月21日在武定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武定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武定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州委“一极三区”及县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三个强县、五个武定”思路目标,认真执行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深入推动落实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和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大力践行“两场革命”“三法三化”,克服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和产业转型升级滞后等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运行持续保持“难中求进、干中求进、稳中求进”的态势。
(一)经济实现稳进提质。抓牢发展第一要务,持续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四向发力”、大比拼、专班制、擂台赛等系列措施,全力拼经济、抓项目、增动能、惠民生、保安全。制定出台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项目倍增专项行动、要素保障攻坚专项行动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园区提质增效等三年行动,修改完善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指挥调度机制,适时出台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全年召开调度会12次、下发预警通报11期。稳增长“擂台赛”发放红旗奖励140面、黄旗惩戒161面,兑现奖励资金121万元,形成了激励先进、惩戒落后的良好氛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40.9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8.7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57.4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完成4.40亿元、24.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下降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1亿元、增长3.8%,外贸进出口总额940万元、下降43%,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700元和15630元、分别增长3.3%和8.4%,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达122.02亿元和115.54亿元、分别增长8.06%、13.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1%,城乡居民收入比较上年缩小0.1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下降0.6%,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数稳中有升。及时落实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系列政策措施,不折不扣执行降成本等措施,深入开展“三进”经营主体活动,县级领导联系服务127户“四上”企业,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组合拳,全年全口径减免和缓缴税费19691万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4501万元,其他优惠政策退税2248万元,其他政策减免12942万元。
(二)三大经济提速发展。树牢“产业为要、实干为先”,把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和开放经济作为产业兴县的重要抓手。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种植粮食面积42.0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2.83万吨。全县47.14万亩核桃种植提质增效,核桃产量达1万吨,建成核桃加工厂2个,核桃油产量1600吨,产值达2.88亿元。新建新能源烤房653座,种植烤烟面积8.3万亩,收购烟叶1137.5万公斤,实现产值3.98亿元、烟叶税8769万元。“一大一小”肉牛和武定鸡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成效明显,累计办理“金牛贷”等贷款10.77亿元,兑现2022年度“牛七条”奖补资金258万元,创新推出“禽保贷”,畜牧业实现产值24.7亿元,增长6%。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户、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9个企业和产品品牌、1个区域公用品牌进入2023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武狮牌武定壮鸡凉鸡系列产品走向全国市场。高桥镇、插甸镇、环州乡进入全省2023年“一村一品”专业镇,44个行政村进入全省2023年“一村一品”专业村。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国钛16万吨高钛渣扩建、上海冠业智能制造、年产30万吨粉体加工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精准服务4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认真贯彻落实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云南武定产业园区管委会挂牌成立,“管委会+事业单位+公司”运作模式迈出新步伐,机构实现了实体化运行,省级赋权14大项27个小项。积极汇报、争取出台《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云南武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紧盯项目、产业、集聚3个关键,禄金片区标准化厂房一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2023年新增入园企业31户,园区入驻企业达140户,其中:工业企业114户,规上工业企业23户,吸纳就业1558人。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34.89亿元、1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6%、增长35.1%。新能源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万德村1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大新庄等14.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具备并网条件。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成1.75万千瓦。共上报争取纳入年度项目清单光伏发电项目10个、风力发电项目4个。房地产和建筑业平稳发展。华康御府、翡翠庄园二期等地产项目实现交房,加快推进锦泰源、向荣学府等在建地产项目,翡翠庄园三期等一批地产项目开工建设,新增资质等级建筑企业3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5亿元、增长30%,完成房地产投资4.11亿元、下降41.3%,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7.25万平方米、下降27.9%。开放经济平稳推动。大力实施“云品入沪”工程,聚力打造“彝州驿站-武定站”。主动服务和融入滇中城市群和昆楚协同,出台融入昆明先行先试专项行动,编制武定主动融入昆明协同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上报纳入昆楚协同发展项目29项。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第一要事,在深圳市南山区和昆明市五华区设立招商联络办,县、乡“一把手”外出招商64次,24个招商团外出招商51次,深度策划包装招商项目41个,申报州级重点招商项目13个,州级储备项目28个。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大力发展绿色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高原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对标对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1+5+1”体系,做到补短板、锻长板、扬优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全省排名稳中有升。
(三)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县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谋划为先”的理念,以项目倍增专项行动为抓手,把项目工作作为一项啃硬骨头的攻坚战,组建29个工作专班推动重要工作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撬动和重大项目牵引作用。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占比分别达69.8%、67.7%、38%。长己线老木坝至发窝段三级公路等一批项目竣工。滇中引水主干渠武定段、大板桥水库、禄金新型工业片区标准化厂房一期、老年护理院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县城污水管网改扩建、县城明惠路片区城市更新、己衣万德田心乡镇通三级公路改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志黑中型水库、金沙江上游菜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金沙江新民便民码头、数智武定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快速推进。树牢“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谋划储备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5项总投资75.83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30项总投资25.22亿元,增发国债项目34项总投资34.58亿元,新增中央投资50项总投资71.23亿元,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要素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年争取到位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7个资金8145.48万元,专项债券项目2个资金1.41亿元,增发国债项目7个资金3.22亿元,省州预算内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含骏马奖)1940万元,县级下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246.55万元。完成耕地流出问题整改恢复14349亩,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20个。共供应建设用地7宗面积315亩,完成土地出让金收入3413万元,省州重大项目保障率分别达88.42%、88.64%。上报审批林地39宗面积405亩。
(四)服务业持续回暖复苏。实施服务业提升行动,统筹推进批零住餐、租赁和商务服务、文旅、金融、房地产、商贸、交通运输等发展,推进旅游业与健康、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银行入驻武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休闲农业,立足区位资源,11个乡镇依托民间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节庆活动。成立武定县宾馆与餐饮美食行业协会,举办“云南武定2023年牡丹文化旅游节”“火把节”“彝族年”“武定县首届电商直播大赛”及“首届村BA”等活动,全年全县接待国内游客370.17万人、增长11.97%,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35.03亿元、增长14.8%。认真落实促进消费恢复等政策措施,广泛动员参加彩云购车补、新能源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活动,新建充电桩50枪,建成11个乡镇物流中转配送中心、69个村级物流服务点,电子商务体系实现县乡村全覆盖,累计培育电商企业40户,实现网上交易额2.87亿元。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个体19户,完成工贸分离、产销分离16户,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五)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力巩固脱贫 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位衔接资金29073万元、“沪滇帮扶”资金5910万元、招行定点帮扶资金2958万元。严格落实“一月一研判”“一月一监测”“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未消除风险620户1849人已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发挥救助平台作用,共受理群众申请救助4198件,办结4166件,办结率98.76%。完成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5.96万人,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和护林员岗位4381名。全县共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9亿元,实施产业项目60个。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6384元、增长13.37%。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投资4574万元建设3.11万亩高标准农田。争取到以工代赈专项项目3项资金1917万元,在30个重点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发放劳务报酬5789.42万元。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得到中组部肯定。稳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武定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待批,完成编制1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其余10个乡镇已完成前期调研工作,完成6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五城共建”稳步推进。确定2023—2025年“五城共建”支撑项目37个投资61.5亿元。健康县城创建与国家卫生县建设同步推进,有力推进“绿城市”“治污染”“除四害”等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暨健康县城建设,国家卫生县创建2023年11月份通过了州级技术评估和省级暗访。美丽县城建设取得新提升。县城共建成各类城市公园、游园、口袋公园、街头绿地20个,新建和提升改造游园12个,县城建成区累计新增绿地面积约11.9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02平方米。智慧县城建设取得新突破。共建成5G基站385个,县城核心区域建成的5G基站已达到每平方公里3个。依托公安天眼项目及“亚行项目”已建成安全可靠的监控体系。武定县城市管理运行服务平台和红土田智慧社区投入使用。文明县城建设有序推进。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狮子山红军哨等16个场所为武定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11个、136个文明实践站,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4723场次,经典活动212场次,参与人数达38万人次。幸福县城建设步入新阶段。
(六)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认真落实双碳战略和绿色转型,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管理,7家重点用能单位接入云南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全年能耗强度预计下降3%。绿美武定建设加快。县乡村三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形成。林长制会议、巡林、督察、考评等制度全面落实。全县完成营造林9.68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27.5万株,投资1669.37万元的2023年国家储备林项目开工建设。全县196个绿美点位完成绿化面积31.88万平方米、植树量29.94万株。狮山镇、己衣镇花果山新村、县职业高级中学、华翔帝景小区分别被命名为省级绿美标杆典型点位,到位奖补资金269.75万元。全面启动2023年度省级绿美点位标杆典型申报工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武定小河、西村河、仁和水库评定为州级绿美河湖。县城污水管网改扩建项目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项目开工建设,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16个乡镇级饮用水源地水质检测指标均达到III类以上标准,优良率和达标率均达100%;3个国控断面、1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9%,成功申报云南省第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以奖代补”试点县。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9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88个问题,省州推长办交办生态环境警示问题已完成整改。
(七)改革激发活力动力。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市场准入、国企、财税、金融、产权制度、事中事后监管等改革。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和40个重点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调整新增项目174项总投资786.76亿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作用,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挂牌成立,完成11个乡镇整合审批服务执法改革,武定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改制完成。出台《武定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武定县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资产资源整合的工作方案》等,武定县欣武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挂牌运营,完成自来水厂等7户机关事业单位下属企业单位划转整合工作。制定《关于完善武定县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武定县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试行)》,建立以投资、融资、利润、资产收益、债务风险化解指标为主要考核依据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完成县城供排水价格、县城公共交通运营价格调整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隐性壁垒专项整治,自查发现和交叉检查发现6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武定效率”“武定服务”“武定诚信”三大品牌,聚力推动政务、市场、法治、创新、人文“五大环境”全面提质,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发布率、准确率均达100%,网上可办率达99.78%,全程网办率98.75%,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窗口全覆盖,加大力度破除隐性壁垒、规范涉企收费、优化涉企服务、加强公正监管、规范行政权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全县经营主体达3.4万户,新增经营主体1万户,净增市场主体8102户,个转企561户,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144.14户。深化“放管服”改革,印发《武定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编制《武定县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2023年版)》。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云南通成工贸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成功申报2023年度云南省知识产权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势企业,武定臻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申报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共组织申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户,新培育申报省级星创天地3个,成功申报兴楚企业家1人,培养彝乡科技领军人才1人,电商英才2人,申报成功创新型中小企业4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组织申报省级专家工作站1个、州级专家工作站2个。2023年11月,武定永丰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云南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块挂牌。印发《武定县贯彻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任务分工方案》,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大力推广信用承诺制,扎实落实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信息修复机制,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覆盖更多领域,全年信用信息一体化平台录入数据322万条,“双公示”信息3143条,信用修复10条,报送信用承诺信息14家,县法院公布严重失信惩戒6期。
(八)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全县民生支出达19.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79%。全力以赴稳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贷免扶补贷款资金8353万元,拨付财政贴息资金583万元,帮助498名符合条件、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实现创业。城镇新增就业316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2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1%。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6万人次、转移就业率达86.27%。开展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无欠薪企业”和“无欠薪项目”创建活动。近城小学和城南小学实施一体化办学,插甸、白路中小学实施九年一贯制办学,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通过省级评估。全面落实推进“双减”,抓好“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高中教育提质增效,2023年高考州下达武定县一本任务数34人,完成66人,完成率194.1%;下达武定县二本任务数552人,完成583人,完成率105.6%。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立云南武定乡村振兴学院,与省级3所高校联合开办五年制大专4个专业。健康武定建设加快推进。成立了武定县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管理委员会,组建了武定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总医院,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州人民医院建立帮扶机制,在全县11个乡镇分院完成武定县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授牌工作,建立1个省级基层专家工作站、16个专家团队工作站和9个省级专科联盟。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村低保保障纳入9987户16374人,发放农村低保4695万元;城市低保纳入4549户7428人,发放城市低保4236万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养老保险参保20.2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1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09万人,社会保险执行率达100.15%。历时10年的逸景华都地产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破解,续多年的狮山大道二期项目成功注入“保交楼”资金,第一、二批264户业主拿到钥匙,狮山镇4868名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稳妥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完成农村户厕新建(改建)3029座,建设自然村公厕19座,建成绿美乡镇1个,州级绿美村庄147个。公共文化普惠性增强。“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共接待群众14.71万人次,开展“送戏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112场次、“乡村村晚”群众文化系列活动57场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94场次,公共文化云展览展示文艺作品453件,文艺演出活动直播4场,线上观众达40余万人,白路镇成功申报为“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白邑五孔桥列入第四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绩实属不易,需要倍加珍惜。这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精准施策、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广大代表、委员建言献策、聚众智汇的结果;是县级各部门、各乡镇践行“两个革命”“三法三化”,主动作为、扎实履职、同向发力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奋力拼搏、团结干事、攻坚克难的结果。
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欠发达、发展不充分仍是基本县情,受信心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风险隐患较多等多重因素叠加,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回落,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财政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离预期目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挑战。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压力大。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未充分转换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问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欠发达”仍是武定基本县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新型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仍较突出,电力负荷分级管理措施将给工业经济持续带来挑战。“三大经济”推进力度不够,一产不特、二产不强、三产不活的现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新增长点、新动能培育不足,创新引领发展差距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远低于全国和省州平均水平,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支撑高质量发展方面还有不少差距。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任务艰巨。因我县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脱贫人口基数大,特别是全县还有“三类人员”3471户11422人,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主体带贫“双绑定”机制不稳定,基本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压力较大,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繁重和艰巨。三是经营主体总量不大、结构不优、韧性不强。全县经营主体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总量少、规模小、活力不足、结构不优,“少、小、散、弱”的问题依旧没有改变,总量占比、千人拥有经营主体数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市场化程度低,优化营商环境还需加力提效。四是风险隐患挑战压力巨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房地产、金融领域风险交织,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难度依然较大,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难度大,化解政府债务压力巨大。同时也要看到,虽外部形势复杂多变,但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武定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为一体,区位优势突出、矿产资源富集、物产特色鲜明、旅游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气候宜人,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昆楚协同发展等系列发展战略、利好政策的叠加下,发展优势将更加凸显。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重点工作建议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省委“3815”战略和州委“一极三区”定位和县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三个强县、五个武定”,大力发展“三大经济”,落实“六个大抓”,纵深推进系列三年行动,加快构建“1+5+N”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实施园区建设和园区经济攻坚年、能源建设和保供攻坚年、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攻坚年、农民生活品质提升攻坚年“四个攻坚年”行动,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着力做好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武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主要目标
结合“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兼顾需要与可能,突出主动作为、跳起摸高,按照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
——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增长20%;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户动态清零;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粮食产量稳定在12.83万吨以上;
——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州下达目标。
(三)重点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推进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实现“三年上台阶”的攻坚之年。全县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大力践行“两个革命”“三法三化”,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9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政策落地,保持经济平稳。聚焦发展第一要务,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持续推动落实“两场革命”“三法三化”、大比拼、专班制、擂台赛等行之有效措施,全面推动重要工作、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供给,按照党中央“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要求,结合国家和省州出台的民营经济发展、扩大需求和消费等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及时出台县级贯彻落实政策措施和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确保上级出台的政策措施在武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强化经济运行调度,严格执行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坚持“督帮”一体,精准掌握经济运行形势,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深入开展“三进”经营主体活动,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攻坚年行动,抓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举措”,持续推进领导挂点联系企业、消除隐性壁垒、优化政务服务、融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减税降费等,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新开工项目竣工达产、停产企业复工复产、半停产企业稳产达产。高质量完成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提早谋划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
二是持续扩大需求,增强发展动能。坚持把项目谋划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持续开展项目倍增专项行动,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力争民间投资和产业投资占比均达70%以上。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省州重大项目和县级100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抢抓政策窗口期,全力以赴争取政策支持。县级安排不少于15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大力度申报2024年提前批专债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新增中央投资等项目,力争志黑中型水库、县职业高级中学建设项目、武定产业园区禄金片区标准化厂房二期、数智武定、猛果河河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新民便民码头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学深悟透《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全力推动新PPP项目机制,建立发布民间投资项目库和重大项目、产业项目、特许经营项目“一库三清单”,鼓励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市政、交通、水利、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项目建设。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出台的促消费稳增长政策措施,扩大汽车、家电、文化、旅游、养老、家政等领域消费,把罗婺彝寨、明惠路.喜市打造成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抓住春节、元宵节、火把节、彝族年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打造“酒歌之乡热情好客的靓丽名片”。加快推进全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大“三进”企业力度,力争2024年新达标纳统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户以上,推动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挥好平台消费、线上消费,鼓励快递业务延伸覆盖,推动2024年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0%以上,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分别增长11%和15%以上,公路运输总周转量、邮政业务总量均增长10%以上。
三是树牢产业为要,推动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产业强县建设,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1+5+N”现代产业体系。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猫街镇近万亩天然富硒地块为抓手,打造“富硒之乡以产富民的特色名片”。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7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基。着力抓好农业产业。围绕壮大“1+9+1”主导产业,持续推进壮鸡、生猪、蔬菜、中药材、花卉等优势主导产业建设,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依托独有的资源、区位、气候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擦亮“云药之乡”品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2024年推广种植滇重楼、续断、附子、玫瑰茄、白芨、黄精等中药材15万亩,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中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园、优质种业基地、种质资源圃、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种苗繁育基地,打造全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原材料供应基地。支持云南宝田滇重楼种植加工基地、云南珍逸德农业科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省级药用植物滇中资源圃等企业提质增效,开工建设云南道地药业附子生产加工基地,发挥“云药之乡”专班作用,强化招商力度,以县城东南片区绿色产业基地为平台,引进落地一批中药饮片、颗粒加工企业,确保中药材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打造云药之乡绿色健康的传承名片。2024年种植粮食作物42万亩以上、实现粮食总产量12.83万吨以上,以核桃、野生菌、林下经济等产业为抓手,促进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农林牧渔业可比价总产值增长5.8%以上。种植8.5万亩以上烤烟,确保实现烟农增收4亿元以上。打造全产业链、特色化现代农业品牌,新增省州农业龙头企业4户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8个以上,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20户以上,打造一批“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高”壮鸡、肉牛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园区,打造“壮鸡之乡声名远扬的美食名片”。深入落实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支持武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园区建设和园区经济攻坚年行动,高位推动武定产业园区建设,锁定项目、产业、集聚三个关键,做好园区企业培育和服务工作,力争2024年园区入驻企业达160户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以上、达155亿元,营业收入达162亿元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对全县经济发展贡献率明显提升,提高亩均投资、亩均效益、亩均税收。鼓励工业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方式供应土地,推进落实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全力化解园区用地批而未供、批而未征遗留问题,构建以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的“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破解企业用地、用能、环评要素保障瓶颈,加快实施禄金片区供排水、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专债资金争取力度,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提升园区承载力和产业集聚发展能力。加快新动能培育力度,加快推进国钛年产16万吨高钛渣生产线扩建项目、上海冠业智能制造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推进国钛金属600万吨钛矿开采加工及年产3万吨钛铁合金、万鑫年产6万吨高钛渣、鑫玮钒钛公司年综合循环利用20万吨含钒废渣等项目开工建设,打造“钛仓之乡集群发展的示范名片”。实施能源建设和保供攻坚年行动,力争武定万德光伏发电项目、上利普光伏发电项目、三月山风电场扩建、康西保风电项目等13个能源项目进入2024年省级项目清单,推进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加快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加强推进抽水蓄能、储能等项目前期论证,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加快服务业发展,尽快补齐九大服务业领域“空白”行业。加大进出口规模和利用外资规模,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
四是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抓住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机遇,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户动态清零,守牢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巩固成果,最大限度争取衔接资金、沪滇帮扶资金、招商银行和社会捐赠支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破解用地、利益联结机制弱等难题,利用狮子山、己衣大裂谷等自然生态优势,打造“乡村旅游环线”,积极申报狮山大村为国家级旅游名村,发展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争取实施3个以上专项以工代赈专项项目,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在农业农村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强化动态监测帮扶,落实“一月一研判”“一月一监测”“一月一帮扶”“一月一调度”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将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及时纳入监测帮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转移脱贫人口不少于6万人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开展“提质增效行动”“收入增百”计划和“十个增收一批”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培训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占比;因地制宜开发巡河员、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以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增加经营性收入,扎实开展“八个一批”工作,实行“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等模式,深化“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增加资产性收入,探索整合利用集体土地,严格落实惠农惠民、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持续增加转移性收入。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实施市场拓展畅通工程,建设田间地头冷链仓储设施,依托农特产品消费帮扶生活体验馆、“小净菜”蔬菜包、电子商务协会等平台,实现产销精准对接,不断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广“千万工程”专项行动,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2024年实现常住户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处理设施等全覆盖,改建卫生户厕6500座以上,建成5700户美丽庭院,完成4个“示范村”、100个“提升村”、321个“整治村”建设任务,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1个、州级绿美村庄146个以上、美丽庭院5700户以上。
五是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协调发展。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群和昆楚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产业发展聚人、农民市民化聚人、回乡创业聚人、提升城市品质和优化公共服务功能聚人、医养康养聚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聚人“七大聚人”行动,以“五城共建”为抓手,实施县城提质专项行动,打造高品质“罗婺山水城”。完成审批颁布《武定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11个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完成120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围绕设施互通、产业互补、公共服务共享、环境共治等,持续实施融入昆明先行先试专项行动,跟踪推进昆楚协同项目。积极争取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建设,完成明惠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带动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县城污水管网改造建设项目、县城排水防涝、智慧停车场项目、镇中路和环城西路延长线项目建设、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提高县城承载能力和宜居环境,推动以城聚产、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六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争取全省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试点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准备,加快推进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移交问题整改工作,守牢生态环保底线。持续提升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20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保持在Ⅲ类以上,3个国控断面、1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无劣Ⅴ类水体和黑臭水体,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加强重点单位监管和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防控,巩固土壤环境安全,土壤安全利用率达100%。完成武定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示范项目),力争行政村、自然村治理率分别达91.18%、69.5%。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开展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措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行绿色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节能、节水良好氛围,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广使用节能建材,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补齐厨余垃圾处理能力短板,确保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和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0万亩,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小流域治理,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46座。发挥国家储备林项目支持城乡绿化美化建设,实施完成金沙江生态保护与修复三期项目,申报创建2024年度省级绿美城市试点、绿美社区7个、绿美交通45公里、绿美河湖2个、绿美校园1所、绿美园区1个、绿美景区1个,把树种到群众身边,壮大“绿美+”产业,提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辨识度,不断提升人居环境。
七是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加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落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深化沪滇协作,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对口支援专场招聘”“金秋招聘月”“就业帮扶行动周”等活动,培树“武定绣娘”“武定保安”等劳务品牌。以武定乡村振兴学院为依托,围绕中草药、护理、彝绣等大力提高“定向、定岗、专修”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确保全县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12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推进教育强县建设,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项行动。开工建设近城小学教学楼、西和移民幼儿园、民族中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2024年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2024年城乡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项目,支持县幼儿园晋升“省一级一等幼儿园”。落实好普通高中教育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云南武定乡村振兴学院),努力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嘉定区、云大附中、云师大附中、曲靖一中等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力量,打造高品质课堂阵地,提升全县教师队伍素质。加快健康武定建设。深入推进医共体改革提速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武定县中医医院、武定县人民医院门诊楼、紧密型医共体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落实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招银村卫生室建设。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县城创建,不断扩大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覆盖面。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以武定县体育公园建设为重点谋划一批体育产业与体旅融合、体文融合建设项目,继续组织好群众性体育活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抓好全民参保扩面,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中有升。统筹社会救助体系,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强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等综合保障措施。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和星级创评,完成县老年养护院建设),实施插甸、猫街、万德等敬老院和县社会福利中心护理能力改造。兜牢民生底线。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兜准、兜住、兜牢”行动方案,重点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儿童等重点对象排查,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分类帮扶。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奖补政策,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深入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狮山镇综合文化站,加快推进县文化馆提升改造、非遗传承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县图书馆争创“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国家一级馆”。围绕送戏下乡、广场文艺、戏曲进校园和乡村惠民演出等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聚力打造壮鸡美食节、牡丹文化旅游节、彝族火把节民族民间文艺展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力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联创联建活动,深入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等重点工程,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巩固拓展“四大工程”行动和“十进”活动,创建省级示范单位3个、州级示范单位10个、示范教育基地3个、示范家庭20户。
八是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发展动力。统筹推进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着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作用,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落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抓实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化财政金融领域改革,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入推动落实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持续推动与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座谈会机制、领导挂钩服务民营企业,开展“干部进企”活动,提升对企服务水平,推广使用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和楚雄州金融服务(楚金云)平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级分类和事后依法依规联合惩戒。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转让“三权”。实施居住证管理制度,推进流动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权利。推动以城聚产、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城镇聚人行动计划,健全完善保障和配套制度,确保人进城、留得住、能发展。实施招育并举促进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抓紧抓实“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用好“双评双推、暖心行动典型事例通报、聚企直通车、容错纠错、优化中介服务”五个机制,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营商环境不优专项整治,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推进数字赋能,持续推动政务、市场、法治、创新、人文环境全面提质培优,全力打响“武定效率”“武定服务”“武定诚信”三大品牌。强化“一把手”“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的思路,加强产业谋划、项目策划、招商计划,全面提高签约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率,努力落地一批绿色钛、新能源、绿色能源与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农文旅等项目,全面构建“一盘棋”招商工作新格局。实施经营主体倍增专项行动,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着力稳存量、育增量。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工贸分离、产销分离”工作,全县新增经营主体4300户以上。
九是防范化解风险,守牢安全底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提高“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水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做到精准拆弹,有效化解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融资平台债务、拖欠企业账款风险,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动法治武定、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基层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机制,全力排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
各位代表,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做好202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坚定信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武定篇章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3815战略发展目标: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奋力赶超,后来居上,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年上台阶,就是紧扣2023至2025年,通过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八年大发展,就是聚焦2023至2030年,到“十五五”末,使云南与全国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十五年大跨越,就是锚定2021至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接续奋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一极三区: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
3.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三个强县、五个武定:“一个定位”,指武定“昆攀后花园·绿美卫星城”的发展定位;“四个打造”,指在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中勇当先锋、在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中走在前列、在打造“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中争先进位、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树立标杆;“三个强县”,指绿色发展强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强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强县;“五个武定”,指奋进武定、开放武定、法治武定、绿美武定、幸福武定。
4.两个革命:作风革命、效能革命。
5.三法三化: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
6.四向发力:向下调研摸实情、向上对接争支持、向外招商增项目、向内聚力抓落实。
7.擂台赛:每季度对经济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向上争取资金等8项指标进行“擂台比武”,县级部门前3名、乡镇前2名授予“红旗”以示奖励;县级部门后3名、乡镇后2名给予“黄旗”以示惩戒。
8.“五个主题”制度:经济运行研判、预警、应策、推动、问效。
9.“三进”经营主体:政策宣传、政策服务、政策兑现进经营主体。
10.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4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11.一大一小:肉牛、武定鸡。
12.“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3.“一村一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元,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14.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1+5+1”体系:综合质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发发展、共享发展、安全发展“1+5+1”体系。
15.骏马奖:每年安排3亿元省级预算内投资作为正向激励资金。
16.以工代赈: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主要包括使用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等,主要目的是向参与工程建设的群众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其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17.五城共建: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建设。
18.爱国卫生新“七个专项行动”:绿城市、治污染、除四害、食安心、勤锻炼、管慢病、家健康。
19.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20.双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做出决定后上网公示的制度。
21.星创天地:是指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是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发性综合服务平台。
22.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的大市场。
2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24.信用承诺:是指个人或企业在某种情况下作出保证,承诺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建立起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
25.信用信息修复:是指信用主体为积极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后,向认定失信行为的单位或者归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台网站的运行机构提出申请,由认定单位或者归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移除或终止公示失信信息的活动。
26.三大经济: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开放)经济。
27.六个大抓: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改革开放、大抓经营主体、大抓绿色发展、大抓创新发展。
28.增发国债:2023年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主要支持七大领域17个投向。
29.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含经省级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30.中央预算内投资: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管理和安排的中央财政性投资资金。根据《政府投资条例》,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的安排方式包括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投资的项目,为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对企业投资项目仅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实行核准或者备案制。
31.“1+5+N”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将云南武定产业园区打造为千亿级园区,全产业链打造绿色钛、绿色能源和先进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旅游文化、现代商贸物流五个百亿级产业,加快培育烟草、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兴服务业、数字经济、金融等一批十亿级产业。
32.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举措”:做优政务服务、做实政策支持、做好法治保障、做强要素支撑、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推动科技和管理创新、加强关爱引导、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33.富硒:硒元素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与功效,以其阻断致癌物质、防止某些癌症发生的特性而被誉为“抗癌之王”。武定县猫街镇9184亩土地平均每千克土壤含有硒元素0.54毫克,2023年12月26日成功获得中国地质学会授权云南省地质学会颁发的第三批天然富硒土地证书。
34.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和科技进步等手段,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5.1+9+1:1指粮食;9指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坚果、中药材、牛羊、生猪、武定鸡、乡村旅游;1指烟草。
36.云药之乡:是指云南省行政区域内中药材产地环境良好,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和中药材发展潜力,注重中药材资源保护、规范种植与持续利用,参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局令第32号)(GAP)等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组织中药材生产,能够起到较好示范作用的中药材种植、养殖(主要以种植为主)的县(市、区)。2009年,武定县属全省首批20个县(市、区)被认定为“云药之乡”之一,2018年全省“云药之乡”综合考评中,武定县的考评等次为“优”,为全省5个“优”县(市、区)之一。
37.工业项目“标准地”: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用地先行完成区域评价、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前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38.亩均论英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排放、单位能耗、容积率等5项控制性指标,要求用地企业须按照具体项目标准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并向社会公开公示后方可开展设计施工,切实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9.“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
40.“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41.“两高”行业:国家暂按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34个小类列入“两高”行业。
42.“能耗”双控: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进行控制。
43.“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建设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10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并在示范村(社区)中选择创建10000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
44.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医院、进旅游景区、进军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家庭。
45.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各族青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
46.四大工程:“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润土培根”工程。
47.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兑现政府承诺、企业家关爱、典型引路、企业反映问题交办督办、县级领导联系服务“四上”企业全覆盖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