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11532329015178442p-/2023-0103033 公文目录:政策文件解读 发文机关:武定县政府办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解读《武定县“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03日

解读《武定县“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武定县作为农业大县,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机遇,适宜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依据《云南省“十四五”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楚雄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编制了《武定县“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武定县“十四五”期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发展重点以及重大工程,是未来五年全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求,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向绿色农业、精致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转型升级,全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布局,集群发展,

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市场导向,开放发展,创新业态,融合发展的原则。

发展目标: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40亿元;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建成规模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基地30个以上,农业产业基地化率提高到30%;农业规模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户入社率达40%以上;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数量和产值实现“双倍增”,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6:1。

农产品品牌打造取得新突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15个。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县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户以上,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培育3-5个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家庭农场达到20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00个以上,80%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达到5000人以上。

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产业基地设施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数字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不断增强。力争到2025年,在全县范围内改造建设中低产田地和高标准农田13.6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高稳产农田地面积达到35万亩,农田耕地质量持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

到2035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服务和融入国家、省重大战略更加有为,产业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全县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

空间布局:依托武定县“一江一河四区五山十五坝”光热水土优势,提升“一核牵引、两园示范、三区布局、四带联动”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布局。“一核牵引”即打造县城农业产业要素聚集核;“两园示范”即打造高桥猫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打造县城东南绿色食品加工园;“三区布局”即海拔1450米以下金沙江勐果河低热河谷特色农业发展区、海拔1450米至1950米中海拔优势农业发展区、海拔1950米以上高山生态农业产业区;“四带联动”即南部高效农业产业带、北部热带特色农业产业带、东北部农林牧游复合产业带、西部冷凉特色农业产业带。

二、发展重点和重大工程

(一)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以实施“一二三”行动为主线,突出“一大一小”(即牛和鸡)产业培植,力争2025年全县肉牛存栏达30万头以上,出栏达15万头以上,肉牛产业综合产值达20亿元以上;培强做大武定肉鸡“一县一业”,把武定肉鸡打造成年出栏0.5亿羽以上、综合产值60亿元以上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推进农业有机化发展,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全县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突破1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0.5亿元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7%以上,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覆盖率达30%以上。

(二)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优质粮豆、蔬菜、食用菌、畜牧、特色水果、植物蛋白、中药材、淡水渔业、林下经济等重点产业,实施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提升行动,以“一县一业”为抓手、“三化发展”为提升、“八有三档”为标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模式,集中打造一批高端农产品基地,支撑武定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农业增加值达20亿元。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2.6万吨以上。发展蔬菜20万亩,产量3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25亿元以上。创建“绿色食品牌”省级基地1个、州级基地1个、县级基地2个。种植特色花卉1.5万亩以上,产值达7亿元以上。建设野生菌保育基地23万亩,建成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1个,野生菌交易量1.25万吨,综合产值达10亿元以上。全县种植优质林果8万亩以上、产值达3亿元,年增速达6%以上。力争建成云南省“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5个,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达15万亩,实现农业产值5.5亿元,年增速15%。全县水产品产量达1500吨,渔业产值0.6亿元,实现林下经济产值达0.5亿元。

(三)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推动食品加工业集聚化发展,提升绿色食品加工水平,扶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培强一批产值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上和10亿元以上的产业领军企业,到2025年,实现规上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倍增、产值倍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不断提高加工转化水平,推动武定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重点工程。主要是实施新动能培育工程,发展“互联网+”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共享经济。实施主体培育工程,到2025年,全县有省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达48户以上、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业联盟)1个,“双绑定”机制覆盖率达70%以上。全县平均每个行政村至少培育1个规范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入社率达4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达380个以上,新增种养殖大户300户。实施平台建设工程,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园区平台、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农业金融服务平台。实施融合发展工程,做到“内向”“纵向”“横向”“逆向”“多向”融合,建设融合载体,到2025年,争取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1个、州级乡村振兴范园1-2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园3-5个。实施品牌打造工程,到2025年,全县新增“三品一标”30个,达到80个以上。做大做强品牌产业,持证产品复查换证(续展)保持在80%以上。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到2025年引进新品种5个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实施“楚品出滇”工程,拓展国内市场,创新营销方式,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开放型农业水平。实施农业基础设施筑强工程,十四五期间,全县新建高标准农田17万亩,到2025年,全县实施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设施的耕地面积达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5。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耕地生态治理修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建设动植物防疫体系,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绿色化发展。实施人才强农工程,培育农业领军人才、建设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人以上,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协调配合,创新工作推动体制机制,推动农业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 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发展乡村普惠金融为抓手,建立适应武定县农业发展现状、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

(三) 加强项目支撑。加快实施“谋划-前期-开工-推进-完工竣工-投产使用”的项目推进实施链和“周报告-旬督查-月调度-季开工”的项目推进时序链,建立滚动发展、有序推进的长效机制,推动武定县现代农业项目建设。

(四) 严格监督考核。完善高原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统计监测制度,运用研判、预警、应策、推动、问效“五个主题”制度,将高原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纳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纳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原文:武定县人民政府印发《武定县“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