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关于武定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  引  号:11532329015178442p-/2022-0318002 公文目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发文机关:武定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2022年01月25日 发文字号: 主  题  词: 标      题:关于武定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8日


武定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材料之二

关于武定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25日在武定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武定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武定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力在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中勇当先锋、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中走在前列、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树立标杆,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7.5亿元,增长11.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49亿元,增长19.1%;完成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达4.8亿元、32.5亿元,分别增长6%、5.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9.35亿元,增长16.1%;完成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135.8亿元,增长15.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亿元、增长18%;粮食产量达12.5万吨;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2%;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803元、13441元,分别增长11.8%、12.8%。全县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起步。

(一)项目为王、真抓实干,有效投资稳定增长。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补短板、增动力、惠民生的有效途径,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压紧压实责任。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把固定资产目标任务下达到县级32家部门和11个乡镇人民政府,对县级110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固定资产投资实行月通报、季考核和年度纳入“大比拼”,做到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健全完善机制。建立县委常委会按季度听取项目工作情况、县政府常务会每两月听取项目工作情况、县人民政府每月调度项目工作情况的机制,同时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分片包保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项目推进工作,切实发挥“关键少数”在推动项目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营造以上率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项目建设良好氛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开展实地督导,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一线,在一线发现问题、一线交办问题、一线解决问题。州“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31个,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县级110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舞好项目谋划龙头。启动新一轮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及乡镇班子成员带头谋划项目,全县共谋划储备重大项目716项,总投资3115亿元。

(二)保持定力、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显著提升。三产比重进一步优化,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31亿元、43.8亿元、52.7亿元,比重为24.3:34.4:41.3。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平稳发展全县种植农作物67.3万亩,产值56.5亿元,粮食产量达12.5万吨,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46.01亿元,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1.2:1。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生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31.7万头、3.2万头、20.5万只、455万羽,分别增长22.4%、11.7%、8.9%、6.2%,肉类产量达4.22万吨、增长11.2%,生猪、牛、羊、家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例分别达25%、13%、28%、15.6%,实现畜牧业产值21.9亿元、增长11.7%。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完成2020年3.2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建设2021年5.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土地开发整理、拆旧复垦。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户,新纳规5户。云南古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7吨精品大麻二酚、塑丰科技PE隔离膜等一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云南武定产业园区优化整合方案通过省政府审批,长冲新型建筑材料片区入驻企业达21户,县城东南绿色产业片区入驻企业达7户,禄金片区入驻企业达13户,全年新增入园企业4户。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亿元,禄金片区供排水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争取到禄金片区核心区一期标准化厂房专债项目资金8000万元。“风光水储”一体化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田心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万德村1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和零碳园区项目开工建设。服务业逐步回暖复苏。培育成功“四上”企业达限22户,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商务部中期绩效考核,全县共有电商企业25户,实现网上交易额4300万元、同比增长36.38%。接待游客73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3亿元。

(三)强化监管、铁腕治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抓好环境保护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4个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4项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州下达目标内。监察企业56家73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6件,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75项问题完成整改74项,整改率达98.67%,菜园河—木果甸村断面水质劣Ⅴ类问题整改工作有序推进,水质持续向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营造林7842亩,落实2672名天保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管护森林315.68万亩,国家储备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落实能耗“双控”部署。全面清理“两高”项目,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四)夯实基础、完善功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城乡面貌持续改观。规划布局更加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有序推进。县城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村庄规划编制率均达100%。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全县853个基层党组织1338名干部参与其中。农村污水治理规划、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完成,划定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6个。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小(二)型以上水库达142件,新增供水能力808.7万立方米,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8万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36万亩,实际有效灌溉面积16.61万亩;完成骨干电网、农村电网改造,总体供电能力居全州第三。建设农村公路26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00公里,“路长制”全面施行,获州级“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称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完成,全县所有自然村全部达到人居环境整治一档标准。4G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城区、行政村、学校、卫生室覆盖率达100%,自然村覆盖率95.32%;新建5G基站148个。“美丽县城”建设加快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园林县城。大同公园、东岳公园建成投入使用,滨河路大桥等6座桥梁、永武高速联络线、北片区市政道路、环城南路建成通车,顺安客运站投入使用。菜园河截污干管项目、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工程完工,新建污水主(次)干管11.2公里。新建海绵城市31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6.3万平方米。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效明显,环城路人行道改造、禄武路道路环境整治、香水庄老108国道环境整治等一批创国卫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成使用,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100%,新建(改造)厕所8807座、洗手设施652个,765个餐饮服务单位“净餐馆”全达标,重点场所“常消毒”全覆盖,南街农贸市场环境全面提升,城北农贸市场启动运营。城镇化率不断提高。预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9.3%,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成3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和37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选点布局;获得“一村一品”省级目录认证行政村26个、州级5个;组织符合条件的65个行政村申报州、县级美丽乡村认证工作,编制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规划。建立县、乡、村三级救助运行机制,278个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党组织+公司+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等模式,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全县13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2225.67万元。累计投入资金123253.29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领域。培育“彝 乡英才”18名,紧缺人才引进10名。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1244场12.26万人次,完成136个村(社区)1579个村民小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11个乡(镇)建立“三资”管理台账1710套。

(五)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人民福祉不断增进。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完成民生支出达2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9.1%、96.3%、94.8%。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累计投入资金3853.41万元实施2021年城乡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项目269个,城南民族小学项目主体全面完工,香水中学、县幼儿园等项目有序推进;发放各类资助资金4219万元。“双减”工作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普通高中提质发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成效明显。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争取资金24450万元实施了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部、医疗废物收转运中心、县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等一批医疗基础设施项目。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58项。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控落实有力,实现“零确诊、零感染、零输入”。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健全完善。18.2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精准施保,发放城乡低保金9341.3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3350人。县殡仪馆、骨灰堂及火化炉项目投入使用,争取到老年护理院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3176万元。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全县录入系统农村户厕54923座,完成1575座农村户厕改建,新建公厕17座,全面消除城郊结合部旱厕,全县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达100%,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9.73%。移民搬迁工作全面完成。乌东德水电站建设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基本完成,白马口移民安置点建设完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加速释放。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激发发展活力动力。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完成17项改革任务,10项改革任务正有序推进,全县新发展市场主体3366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开放活力明显增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发展战略,加强与昆明及周边县市合作发展,参与推动永武经济走廊、禄武产业新区建设,促进市场融合开放、产业互补共建。巩固深化与上海市及嘉定区合作交流,积极争取产业转移承接和智力支撑。农业农村改革推动有力。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执法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迈出新步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牢固树立并践行“两山”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保护,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实施,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制度机制。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县融媒体中心进行流程深化改造、业务平台拓宽、服务功能提升。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织密卫生健康服务网络。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亮点凸显。市域现代化治理试点有力推进。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防控体系。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唯担当。越是形势向好、发展提速,我们越要清醒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优的问题还没从根本上解决;投资结构不合理,项目谋划储备不足,特别是产业项目谋划储备不够,缺乏重大项目支撑,破解用地、用能、资金保障等要素瓶颈不够,发展后劲仍需增强;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税收结构不优,收入质量不高,新税源少、体量小,影响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教育、医疗、文化、养老、扶幼等公共服务供给总量、结构、质量与人民群众期盼有较大差距,民生领域补短板任务依然繁重。对此,我们必须勇于直面,不遮掩、不回避、不懈怠,只要我们敢闯敢干、埋头苦干,就没有攀不上的山,没有闯不过的关!

二、2022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州第十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一)发展环境

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同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我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扩大开放合作提供了机遇、拓展了空间。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共同富裕,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为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省形势看,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全省未来五年指明了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实施打造“三张牌”、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等,加快推进滇中崛起,为我们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州情况省委省政府楚雄现场办公会明确楚雄州要努力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并将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楚雄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同时,全州枢纽区位、绿色资源、特色文化优势突出,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全州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精神空前高涨,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从我县情况看,我县“欠发达”的基本县情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档次还不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工业经济比较薄弱,现代服务业体系不够完善,文旅资源优势还未充分显现;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相对突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解,特别是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人才贡献率6个关键短板依然突出,与现代化差距仍然较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

(二)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定行动,努力在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中勇当先锋、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中走在前列、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树立标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招商引资额增长15%以上;

——粮食产量稳定在12.5万吨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州下达目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州下达目标。

1.关于经济增长指标

2022年,全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平稳增长,全省经济增长目标在7%左右,全州经济增长目标在9%以上。统筹考虑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机遇、发展需要和现实可能,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按照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四高于、两提升”要求,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保持经济稳定是推进各项重要工作的基本前提,随着“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陆续实施,在稳增长系列政策持续效应释放下,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伴随竣工投产达产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县域经济具备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基础,2022年全县经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是积极稳妥可行的,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精力集中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有利于统筹“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并与2023年、2024年目标相衔接,兼顾当前和长远,体现实事求是和“助跑跳起摸高”的工作要求,为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留有弹性和余地,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是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统一。主要考虑: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现实需要。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是我县欠发达、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小的县情决定,是我县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后发赶超、争先进位的必然选择。保持一定的增速有利于增强发展信心、稳定社会预期,才能进一步缩小我县与全国全省全州人均生产总值的差距,并考虑在“十四五”期间“前紧后松”,避免压力后移。二是与新发展阶段相协调,体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相衔接,为保持社会大局稳定,需保持经济运行必须在合理区间,为“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完成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需要。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粮食能源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等重点领域及疫情防控、债务化解压力、社会稳定压力,需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空间,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留出更大空间。四是与省、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匹配,不层层加码也不降低要求。尽管我们尽可能地考虑各种情况,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可预期性仍然较多,实现这一目标既有支撑,也有难度,关键在产业支撑和项目建设,压力在第二产业的支撑和第三产业的回暖复苏,全县上下必须勠力同心、苦干实干,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完成预期目标。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第一产业增长6.9%以上;第二产业增长13.1%以上,确保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7%以上;第三产业增长9.8%以上,实现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23%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26%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9%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4%以上。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5%以上、房地产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17%以上。加快交通运输、邮政和电信业发展,确保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29%以上、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8%以上、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5%以上。推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确保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工资总额增长25%以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增长16%以上、教育工资总额增长19%以上、卫生和社会工作工资总额增长18%以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资总额增长21%以上。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确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7%以上。

2.关于需求增长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招商引资增长15%以上。主要考虑是:扩大有效投资仍是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主要路径,也是改变我县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和补齐民生短板最为现实的途径。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支撑项目204项,总投资844.88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126.48亿元。其中:在建项目50项,总投资123.99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45.32亿元;新开工项目113项总投资158.99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79.31亿元;前期项目41项总投资561.91亿元。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实施,一批交通、水利、工业、文旅、市政等重大项目将陆续建设,进一步强化投资对实体经济的长效支撑,但受土地(林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重大项目支撑效应未显现,社会投资意愿不强,有效投资较快增长面临压力。通过努力,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是比较稳妥可行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主要考虑:一是“十四五”时期,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二是近年来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推进,消费环境不断完善,消费预期继续增强。四是就业稳定和居民收入增加,将夯实消费基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促进更多的人进城工作和生活,释放新增消费潜力。五是电商、网购等新型消费模式,有助于降低流通费用和交易成本。旅游、休闲、文化等新兴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继续升温有利于促进消费。

3.关于收入增长指标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3%以上、1%以上。主要考虑:一是财政收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企业降成本的情况下,努力挖潜重点税源企业,大力培植新税源,积极盘活现有资源,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征收力度,拓宽土地出让金、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来源,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二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机构运转支出的现实需要。三是坚持民生优先,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刚性支出需要相应财力保障。四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需要。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同步,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需要。主要考虑:一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起步平稳,为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创新创业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社会保障扩面提质,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因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不旺,企业盈利能力降低,职工工资上涨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波动导致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形成较大压力。

4.关于民生保障指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主要考虑:一方面,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推进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就业观念和就业选择更趋实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作用逐步显现。全面落实支持企业发展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对就业的吸纳作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随着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对生产性和服务性消费的需求增长,也会消化部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技能性劳动力和高端人才供应不足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主要考虑:一是全国加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提高城镇化率。二是我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全国、全省、全州,是加快城镇化的现实需要。三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将促使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民工和其他外来常住人口举家在城镇定居落户。在实际工作中,城镇化力度要更大一些,速度要更快一些。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考虑:一是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在适时降准、降息等措施作用下,保持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助于遏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一步走低,有利于物价保持稳定。二是劳动力成本呈现出刚性上涨态势,服务价格稳中趋升。三是全面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价格上涨空间。四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将继续推进,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给物价稳定带来压力,但考虑到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物价将持续保持稳定。

5.关于节能减排指标

节能减排指标为约束性重要指标,严格按照上级确定的目标完成。主要考虑: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需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二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需要。随着去产能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将继续深度调整,“两高”企业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将进一步降低。三是上级的硬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四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体现产业转型升级导向,有利于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五是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倒逼作用,推动产业高端化,切实降低消耗、控制污染。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落实“河长制”常态长效管理。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为实现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稳增长、促投资,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坚决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继续制定实施稳增长系列制度措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严格落实经济运行“五个主题”制度,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继续推行项目“一对一”调度和“一线工作法”,认真落实“构二破三”“调二提三”项目推进机制,高位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以省州“四个一百”、“补短板、总动力”和县级100项重点建设项目为总抓手,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资金、土地、政府性资源等要素保障,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21年到位的禄金园区标准化厂房等5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志黑中型水库、长己公路提升改造项目、狮子山温泉旅游度假小镇、翡翠庄园三期、复兴街片区市政道路等项目建设,全面开工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强化要素保障供给。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强化煤、电、油、气、运调度保障,强化资金、土地、林地、环评、规划等保障,确保项目有序接替落地。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县级安排40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突出做好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项目申报。强化“一把手”招商。开展全民招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加强投资项目调度。按月召开全县经济运行暨固定资产投资调度会,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确保项目开工及时入库,做到依法依规、应统尽统、数出有据。

(二)坚定不移促转型、强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三张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优“绿色食品牌”。围绕“特色畜禽养殖、高山绿色蔬菜、优质粮豆、中药材、特色林果、食用菌、特色花卉、现代烟草”八大重点产业,充分发挥“武定壮鸡”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以“武定壮鸡”品牌的特色畜禽养殖产业的“一县一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申报中国绿色食品25个,培育省州农业龙头企业4户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8个以上。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54.5%。做强“绿色能源牌”。全力打造绿色钛产业基地,实现武定永丰钛业公司年产20万吨钛渣技改搬迁项目投产达产,开工建设龙佰武定钛业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高钛渣生产线建设项目、武定益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钛渣项目等一批绿色钛项目,招商一批钛白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全力打造云南钛产业基地。抢抓政策“窗口期”,打造“风光水储充”绿色能源基地。实现万德村15万千瓦光伏电站项目2022年8月并网发电,开工建设武定大新庄等4个14.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争取年内再开工一批金沙江下游光伏发电项目,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39.5万千瓦。零碳产业园区示范项目投入运营,分批分期开工项目,全力打造“零碳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富民—武定天然气利用支线工程前期。做精“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四大走廊建设”,围绕“文、旅、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积极探索“健康+养生、健康+智慧、健康+休闲”等健康养生产业新业态,武定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推进狮子山温泉旅游度假小镇、己衣大裂谷周边及金沙江沿岸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己衣大裂谷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抢抓楚雄州打造生物医药聚集区的机遇,擦亮武定“云药之乡”品牌,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云南白药、宝田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开工建设附子生产加工基地项目、生物制药饮片项目,加大现代中药饮片产业、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工业大麻等产品研发。巩固现代烟草基础地位。壮大新兴服务业。

(三)坚定不移抓机遇、固底板,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阿庆争水库、大板桥水库、石腊它水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志黑中型水库、勐果河高桥集镇段河道治理、车米典水闸和麻栗园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咪书拉中型水库、老悟、木高古水库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白环公路改扩建项目竣工完工投入使用,完成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加快建设长己公路老木坝至发窝段三级路,争取山品至田心、发窝至万德(己衣)、樟子树至万德三级公路开工建设,配合省州推进双柏至禄丰至武定高速公路、昆明至元谋城际铁路、成昆高铁云南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动数字武定建设步伐。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城市、数字社会、数字乡村等,编制印发《武定县“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数字武定·云上数创产业园项目。建成移动通信塔站606座,各类移动通信基站2024个,FTTH(光纤入户)端口125700个。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电子商务示范县、高桥镇勒外村农业产业物流园、楚鑫商贸物流城、武定县云启坤农产品仓储销售建设项目等物流项目示范效应。全力推动禄金物流园区、武定顺达物流园、武定·滇中北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等开工建设。

(四)坚定不移抓基础、增动能,全面推动县城扩容提质

坚持规划引领,立足武定资源、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发展优势和特色,加大云南武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禄金片区供排水项目、禄金新型工业片区一期标准化厂房项投入使用,开工建设禄金新型工业片区二期标准化厂房项目,力争启动县城东南绿色食品片区建设,优质服务产业项目落地。推进武定—禄丰协同发展、武定—禄劝一体化发展,加快接轨昆明都市圈、融入滇中城市群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滇中旅游圈,打造以生态疗养、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旅游服务基地,打造昆明、攀枝花城市“后花园”。加快推进4G网络补短板工程,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行动,有序配套5G、产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市更新、美丽县城等工作,积极推进复兴街片区和北街片区城市更新试点项目申报和项目前期可研、规划设计工作。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复兴街片区市政道路、镇中路、环城西路延长线后续工程、滨河路南段、等项目建设。探索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模式,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模式积极开发建设县城地下立体停车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设施,全面加快建设狮山大道立体停车场和武定县智慧停车场项目。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扎实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健全完善 长效管理措施,长久常态抓好爱国卫生运动,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五)坚定不移抓巩固、促衔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

以“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契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推进“五个振兴”。扎实巩固脱贫成果。加强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持续抓实监测帮扶和一平台三机制建设,持续推动四个专项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抓好产业培育。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发展战略、滇中崛起、“三张牌”“数字云南”等战略,坚持“两型三化”“一突出两打造”和“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模式,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推动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四轮驱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农村“两污”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强化人才振兴。细化落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创业、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扶持政策措施,在人员编制、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社保衔接、创业扶持等方面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有作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推广“社区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网格”管理模式,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巡、事在格中办”的基层治理体系。

(六)坚定不移抓防治、重保护,构建绿色发展生态屏障

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方位推动发展绿色转型,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筑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美丽新武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严格保护狮子山、水城河、水源地等各类重要生态空间,持续落实河(湖)长制,坚决落实金沙江十年禁渔。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面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和全流程、全方位监管,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整治水污染、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8%以上。补齐城镇“两污”短板,加强勐果河、水城河、菜园河水质动态监测,确保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提升菜园河木果甸村断面水质治理成果,全面完成菜园河五凤桥至白邑村河道绿化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能耗“双控”,遏制“两高”项目发展。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武定新时尚。持续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成果,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实施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九大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1300万立方米以上,林地保有量控制在328万亩以上。

(七)坚定不移抓民生、保稳定,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提高居民就业质量。坚持经济发展促就业导向,扩大就业范围,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就业充分。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办人民满意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施普通高中扩容提质行动,开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落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措施。推进香水中学、县幼儿园项目、环州小学搬迁等项目建设。推进健康武定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稳步推进医联体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支持忠爱、大同、吉慈堂等民营医院加快发展。提升县域医疗水平和能力,完成投资2.87亿元县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力争武定县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开工建设。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发展中彝医药事业。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扩面行动,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等综合保障措施。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推进县老年护理院项目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八)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发展,全面释放县域发展动能

全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大抓营商环境。巩固提升“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成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保持在96%以上,全程网办率达50%以上。大抓市场主体。持续实施扶企业激活力、“四加大”强保障等专项行动,力争净增市场主体2500户以上。大抓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实好惠企政策,抓实民营企业发展“十大攻坚工程”,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促进民间投资,大力培育一批“小而强”“小而优”的“小巨人”企业。大抓创新发展,推动创新型建设。申报培养培育彝 乡英才,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州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户,组织申报专家工作站、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做好立足武定发展武定、跳出武定发展武定“两篇大文章”,深化与上海等交流协作,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增强“走出去”的竞争力、“引进来”的吸引力,提高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质量。

(九)坚定不移抓安全、守底线,做好风险防范化解

维护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风险清单动态管理,守住地方政府债务底线。加大监管协调力度,引导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筑牢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守牢粮食播种面积底线,坚决纠正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推动全县粮食生产增产增效,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强化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治,抓实抓细防汛减灾救灾各项工作。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把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持续用力抓好环境卫生整治、保障群众“入口”安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健康宣教提升自我防护能力、推广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措施落实,把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到实处。统筹发展与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堵漏洞、强弱项、守底线,有效应对风险,解决突出问题,及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各位代表,唯有只争朝夕,方能不负韶华。做好2022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加快建设“多彩罗婺·幸福武定”,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动武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