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  引  号:11532329015178442p/2025-00186 公文范围:公开 发布机构:武定县政府办 失效日期: 发文字号:武发改复〔2025〕53号 主  题  词: 标      题:对武定县第十八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10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5日

对武定县第十八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107号建议的答复

刘航鑫、杨胜林代表:

您在武定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易地搬迁点政策、项目支持力度的建议”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十三五”期间,武定县共投入资金 6.31亿元,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617户10654人,其中,建档立卡2330户9638人,同步搬迁287户1016人。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36个。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建设养殖小区圈舍35357平方米,累计投入畜圈建设资金1300余万元。“十四五”以来,武定县已争取各类后扶资金11851.76万元。其中,中央、省州衔接乡村振兴资金6190.76万元,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4802万元,社会捐赠资金859万元,上述资金均围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组织实施,为全县搬迁点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窝乡5个搬迁点自“十四五”以来,已累计安排后扶资金1596万元,实施专项以工代赈项目2个,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5 个。五个安置区中,除老猫安置区原住房保留为工具房,未新建畜圈,其余四个安置区均按户均30平方米的规模予以配建。

关于您在建议中所提的“人口自然增加,原住房难以保障需求、一些搬迁点远离老村生产要素保障不足、因三线政策非法建设与治理矛盾突出以及安置点畜圈不足难以支撑群众养殖发展”的情况,我单位已跟发窝乡人民政府进行了核实。目前,您在建议中所反映的问题,部分为全县共性问题。其中,“关于人口自然增加,原住房难以保障需求”的问题,全县各安置区均存在,随着婚嫁、人口出生等因素,确实存在部分住户原有住房不足的情况。为此,武定县先后出台了《武定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武定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三个配套文件的通知》《中共武定县委办公室 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武定县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方案的通知》《武定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房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3个文件,对加层扩建进行了明确,在确保不返贫及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农村住房建设相关要求进行加层或扩建,由项目乡镇严格按照文件执行。关于“一些搬迁点远离老村生产要素保障不足”问题,近些年,已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逐步解决,如2023年实施的发古旧村安置区道路硬化工程、永厂新村安置区原迁出村的部分基础设施项目,都是为了解决迁出地较远而专门安排的项目,后续也将继续争取资金予以解决。“关于三线划定后非法建设与基层治理的矛盾问题”,三线管控属于红线管控,目的是要牢牢守住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目前全县项目均涉及,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建议项目工程涉及土地等要素保障问题,专题咨询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安置点畜圈不足难以支撑群众养殖发展”的问题,也是全县安置点的共性问题,畜圈问题也成为制约发展及后续管理新的热点难点。一方面,畜圈面积无法满足群众需求,造成部分村民私搭乱建乱养,给管理带来难题。另一方面,由于脱贫攻坚窗口期已过,畜圈建设用地审批已无绿色通道,大部分乡镇无法完成用地审批,即使用地能够审批,涉及用林需缴纳的植被恢复费资金来源也无资金解决。2024年及以前,可通过以工代赈目及易地搬迁后扶政策解决畜圈建设资金问题,但用地无法落实乡镇也未上报,2025年以工代赈政策导向发生变化,已不再支持搬迁点畜圈建设,只能通过衔接资金安排,衔接资金也在2024年基础上有所减少。建议发窝乡人民政府积极落实林地、土地等建设用地,及时开展前期工作,待前期工作完成后我们按照申报政策及程序及时上报争取衔接乡村振兴资金解决。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持续关注易地搬迁现实问题,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乡人民政府积一道极争取资金予以落实,不断提高搬迁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十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武定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6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何昕明,0878-8711203)


上一条:对武定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8号建议的答复
下一条:对武定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2号建议的答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