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生活藏在乡村小院中,灰墙红瓦肆意生长,颜色、形状各异地和谐存在,勒出乡村慵懒、包容、闲散的生活气息。通过镇党委、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插甸辖区内逐渐形成以水城村为核心的“农家乐”集聚群,成功培育一批庭院经济示范户和致富能手,庭院经济集聚规模显现。
打好基础,产业发展有奔头。插甸系彝语,义为产稻坝。这里有风光旖旎,群山逶迤,独具丹霞地貌特色的水城村,是距昆明最近的丹霞地貌群。水城村作为云南省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子,为打好庭院经济这张致富牌,水城村党总支调研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协调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细化并落实产业发展措施,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实现道路硬化、农村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造;注重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综治维稳等工作,设置农村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同时推广“支部+理事会”的村民自治模式。理事会由7人组成,理事长由村民小组长担任,6名委员全部由群众民主选出,分别负责环境卫生、道路交通、民俗民风管理、消防安全等。每个委员作为一个微网格长,联系5-10户群众,组织发到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文化赋能,引客入甸有看头。坐拥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插甸在积极助推“庭院”变“商院”的同时,尤为注重“文化院落”的保护与开发,发展庭院特色休闲旅游。一方面积极引导支持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民俗和楚雄地区风物为载体的彝族“农家乐”,聚焦一桌特色宴席几首武定彝族酒歌,做强乡村宴席品牌。另一方面逐步挖掘康养、徒步体验等文旅资源,不断探索以少数民族文化引领,村庄田园空间承载的近郊田园休闲产业和旅游接待产业发展。
创岗增收,农民致富有盼头。随着庭院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宅院变成农民增收的“致富院”,不仅给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拉动了周边乡邻的“地摊经济”,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在自家院挣钱,在家门口务工”。全村85%以上的农户从庭院经济获益。水城村37家“农家乐”月接待人数接近一万人以上,创造长期和临时工作岗位200余个;出售野生菌、苹果、蔬菜等各类农特产品100余种;出租庭院10余户,农户增收方式多种多样。
近年来,插甸镇持续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美乡村建设,一村一品打造,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逐步满足群众对乡村旅游有景可看、有味可品、有物可购、有情可寄的需要,让庭院经济成为新的乡村旅游经济增长“引爆点”。
下一步,插甸镇将以水城村为重点,持续打造长冲苹果—稻香渔湾—安德记忆—芸岭一坝—古普漫步—康照薯光—水城丹霞等产业及观光集群。大力发展“节庆经济”,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