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发窝乡“两室一站一中心”揭牌

日期:2023年12月27日   作者:杨杰 李蓉   来源:发窝乡人民政府    点击:[]

近日,彝历新年前一天,发窝乡举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余学光彝族民歌(彝族酒歌)工作室、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普玉珍彝族服饰工作室、发窝乡群众休息站、发窝苗绣技艺传承交流中心揭牌仪式,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妇联主席李晓萍,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赵鑫共同为“两室一站一中心”揭牌,强调要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发展,让“非遗”回归民间、扎根乡村、融入生活,充分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武定彝族酒歌是中国彝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楚雄彝族歌谣中最丰富的一种民歌。“热情好客”“彝族酒歌”更是发窝乡的代名词之一,在彝族酒歌熏陶下,各族群众勤劳质朴,勤勉上进。来自发窝乡山品村委会大永西村的余学光积极开展武定彝族酒歌传承活动,先后在多地举办武定彝族酒歌培训班20多期。为保护和传承武定彝族酒歌,发窝乡特成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余学光彝族民歌(彝族酒歌)工作室,力争将其打造成为武定彝族酒歌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强化彝族的民族自我认同、交流往来、促进社会和谐发挥重要作用。

为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不移加快民族刺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发窝乡特打造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普玉珍彝族服饰工作室、发窝苗绣技艺传承交流中心,力争将“发窝刺绣”打造为助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

发窝乡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推动彝绣苗族“绣品变产品、秀场变市场、绣片变名片”3大转变。前后举办8期刺绣技能培训班,对全乡338名绣娘进行专业和系统的培训,完成253个绣娘数据库建设,培养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骨干绣娘10余人。

目前,发窝乡共培育彝绣苗绣经营户4户,年产值均超过5万元,新增刺绣制作、销售企业主体16个,绣娘人均增收1300元,为增加群众收入提供了坚实支撑。

为方便到集镇赶集、坐车、找工的群众,发窝乡特别在发窝乡人民政府一楼设立了发窝乡群众休息站,解决来往群众“喝水难、热饭难、歇脚难”的问题。

发窝乡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真抓实干,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中率先突破,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上一条:武定县: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下一条:武定县监测对象风险消除公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