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坡乡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主导,依托武定县“牛七条”等相关扶持政策,在全乡范围内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形成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肉牛养殖模式,促进全乡养牛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增收效益明显,圆了一批批广大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一是脱贫户自力更生,敲开养牛“致富门”。
“家里养牛虽然累,但也是养牛圆了我的大学梦,让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东坡乡水口村委会水口村脱贫户李美珍的女儿自豪地说。
李美珍一家曾是水口村委会水口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劳动力缺乏、土地少且贫瘠,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生活十分困难。面对眼前的生活,她坚强的扛起家庭重担,任劳任怨,在党的扶贫政策和各级部门精准帮扶下,开始发展肉牛养殖,凭借着勤劳的双手,从最初的1头牛发展到5头牛。“整天和牛打交道,身上都沾满了‘牛味儿’和‘牛气’。”李美珍常常和丈夫杨学军这样开玩笑。近两年来,无论天气阴晴、刮风下雨,夫妻俩整天奔波于牛舍打扫卫生、观察牛的生活规律、长势、收割牛草......功夫不负有心人,从“门外汉”逐渐变成了行家里手,2021年出栏3头牛除去成本,净赚2万余元,初尝甜头,更增加了她后续养牛的信心,现在,她家每年通过肉牛养殖增收达3万多元。
“现在日子好了,女儿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把孩子供养出来就算是成功了,没有什么负担,养牛收入也好,我已经很知足了。”李美珍一边在给牛喂着饲草一边在诉说着由苦变甜的日子。看着妻子脸上幸福的笑容,丈夫杨学军难掩喜悦之情,他说:“养牛好,现在国家有小额贷款、金牛贷、牛保险等政策扶持,养牛和种植畜草都可以领到相应的补助,着实减轻了我们投资风险,今年,我还贷了5万元的金牛贷,准备再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二是养牛大户做示范,带领群众“奔小康”。
走进东坡村委会水田村尹加祥养牛场,映入眼帘的是排排宽敞明亮的牛圈,食槽、水管等设施一应俱全,粉碎打包好的秸秆码放整齐,圈里的60多头肉牛毛色锃亮、膘肥体壮,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和饲料。见有陌生人来,牛群会抬头发出“哞哞”的叫声,仿佛在打招呼,用它们独特的语言诉说着甘甜的生活。“一头牛每天大概要吃8-10斤秸秆,平常还搭配着玉米面、麦麸、豆粕等配料,这样既有营养又能快速给牛催肥。”尹加祥边忙着喂牛边介绍道。
尹加祥是东坡村的养牛大户,2011年他从3头牛开始养起,发展到现在存栏61头,2022年最高养殖规模达到80多头。从刚开始的100平方米场地,扩大到现在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慢慢地成为当地有名的养牛大户。在他的带领下,周边不少农户加入了养牛致富行列。
从2011年到现在,出栏肉牛累计300多头,平均年出栏近30头,年产值30多万元,年利润在10万元左右。尹加祥说,肉牛养殖不仅让他家过上了幸福生活,让子女圆了大学梦,自己还通过雇佣工人、承租土地、传授养牛技术等方式带动了村里21户脱贫户增收。牛存栏数多了,腰包鼓起来了,经验也丰富了。如今,在养牛的道路上,尹加祥有了更细致的人生规划。“目前正在流转40亩闲置土地种植玉米、皇竹草、小麦等养殖饲料,向银行贷了45万元‘金牛贷’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的乡亲看到致富的希望。”
三是众参与势头强,走出致富“牛日子”。
近几年得益于金牛贷、牛保险、小额信贷等养殖好政策,再加上风险小,收益稳定,前景广阔,许多村民对肉牛养殖信心十足,纷纷开始加入到肉牛养殖行列中。
达卧村委会罗务卡村边缘易致贫户朱子云户就是在武定县出台“牛七条”政策后开始走向肉牛养殖致富路中的一户受益者。“我家之前因为老人常年生病、劳动力缺乏,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前年,二儿子考上大学学费都还是向亲戚借的。去年,在政府养牛政策的扶持下,我家养殖了5头肉牛,今年年初卖了2头,收入22800元,孩子上学的学费有了保障,通过养牛让我找到了致富的途径,摆脱了贫困,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朱子云信心十足的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下一步,东坡乡将紧盯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发展目标,坚持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立足热带河谷地域特点,积极动员群众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为乡村振兴再添“牛力”,助力群众过上“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