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白路镇位于县境西部,北连环州乡、西邻元谋县老城乡和元马镇、南抵猫街镇、东接高桥镇。白路街(镇政府所在地)海拔2360米,距县城64千米。

【行政区划】白路镇国土面积228平方千米,辖白路、毕家、岔河、小井、中村、古黑、平地、三合、营盘、洒布柞10个村民委员会,有97个自然村106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全镇97个自然村106个村民小组3733户14465人。境内主要有汉、彝、苗、傈僳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495人(彝族6798人、傈僳族2591人、苗族2073人、白族8人、哈尼族8人、傣族6人、景颇族3人、布朗族3人、布依族2人、壮族1人、佤族1人、普米族1人)占总人口78.25%。
【基层组织】全镇有1个党委11个党总支(10个村党总支、1个两新组织党总支),总的85个党支部,8个直属机关党支部,村级77个党支部。(5个机关支部、1个卫生党支部、1个老干党支部、1个流动党支部,73个村民小组党支部、4个“两新”组织党支部)。97个党组织(外加十一个党总支一个党委)共有党员815名。
【经济综述】2024年,完成农业生产总值3.27亿元,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1.7358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33亿元,向上争资131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0.7%。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为7413.17万元、7267.23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91元,增长7.1%。
【农业产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耕地保护责任,全镇耕地保护面积50185.82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7997.66亩,粮食种植面积23992.03亩,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抓实支柱产业,巩固种植业。种植烤烟14630亩,收购烟叶198万公斤,完成产值6490万元;种植青豌豆、甘蓝、鲜食菜豆、番茄等高山绿色蔬菜2.69万亩,产值达1.34亿元;核桃产业持续壮大,优质核桃种植面积5.5万亩,实现产值1560.82万元;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镇大牲畜存栏5925头(其中牛存栏4884头),出栏2098头;生猪存栏13157头,出栏19025头;羊存栏26223只,出栏23924只;家禽存栏76971羽,出栏223583羽。



【基础设施】全镇共实施政府投资项目37个,总投资2179.1万元,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中争取资金646.92万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白路村委会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等11个重点项目,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投入347.372万元实施大窝塘提水工程、平地水库补水工程等9个项目,有效解决716户2816人及3600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累计投入743.28万元,完成糯谷搬迁安置点肉牛肉羊养殖示范村、木安刀肉牛养殖示范村、平地冷库提升改造等5个产业发展项目,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累计投入413.71万元,实施旧馆驿村综合性活动场所、白路镇健康步道建设项目、大平地村健康栈道建设项目、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等项目,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累计投资1035.32万元,在毕家、岔河、小井、中村、古黑5个村委会建设高标准农田4600亩,为高原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乡村振兴】脱贫成效持续巩固。2024年前三季度,全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364.3元,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2885元;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3171.11元,超出全县平均水平1750元,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县首位,脱贫成果得到有力巩固。就业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增收。强化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108人次,精准推荐就业岗位452个;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公益性岗位24个,动员外出务工5714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413人;创新就业模式,成立村集体经济强村公司,联动2个就业帮扶车间和180家个体户,打造2个“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提供就近就业岗位104个,有效弥补农闲期收入。通过系列举措,实现有就业意愿的返乡回流未就业农村劳动力、有劳动力的易地搬迁零就业家庭“两个动态清零”。帮扶措施持续优化。强化产业帮扶,实施2023年增发国债农地力提升项目,发放豌豆籽种1.24万公斤、有机肥346吨,覆盖土地4339亩,惠及农户1075户,有力助推高原绿色蔬菜产业发展;争取云天化集团、省农科院等单位帮扶捐赠发放各类化肥216吨、豌豆种35吨、玉米种10吨、种公羊24只等物资,惠及1595户群众,户均节省生产成本1000元以上。强化政策帮扶,广泛宣传脱贫劳动力县外务工交通补助政策,帮助868名脱贫人口申领交通、生活补贴61.78万元;落实“雨露计划”218人次,发放补助44.15万元。强化金融帮扶,持续落实脱贫人口信贷政策,累计发放贷款690笔5299.8万元,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生态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水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创新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方案,镇、村两级河长累计巡河264次,组织河道清理6轮340余人次。加强水源地保护,在三岔河水源点和平地水库分别修建86米、260米防护围栏,开展水质监测3次,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森林资源管护全面加强。深化林长制改革,构建“一长三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巡林16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森林防火基础不断夯实。严格林地用途管制,查处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案件12起,依法审批征占用林地2宗,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农村环境治理扎实推进。投资433.2万元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完成56个村1444户治理任务,10个村委会污水治理比例均超60%,实现行政村污水治理全覆盖。人居环境持续优化。高标准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成功打造白路村委会基丁普村、张家村和小井村委会大梁子村、平阳村4个示范村,完成305座户厕改造,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0.52%。统筹推进绿美村庄建设,规划创建10个州级、22个县级绿美村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民生补贴1130.12万元,其中:发放低保金、临时救助金、残疾人补贴及高龄补贴464.77万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草原生态平衡奖补445.15万元;兑付退耕还林和公益林补偿金220.19万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264人45.94万元。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建成5个“家庭式”老年幸福食堂,常态化为36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实现持续稳定运营,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全年医疗保险报销7796人次1115万元,大病报销69人次240.57万元。投入70万元实施白路镇卫生院招银妇产科建设项目,年服务孕产妇300余人、儿童700余人,妇幼保健能力显著提升。健全居民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健康档案10927人,完成适龄儿童预防接种961剂次,实现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9437人,完成HIV检测5522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发放学生补助98.21万元,投资10.94万元改造学校食堂,争取30万元完善校园广播和球场照明系统,办学条件持续改善。2024年中考高中上线率达45%,超额完成县教育局留优目标。
【文化事业】擦亮“文化白路 酒歌之乡”品牌,在武定县“走进武定 想唱就唱”酒歌比赛中荣获最佳传承奖。成功举办第23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白路火把节等文化活动,惠及群众2万余人。开展惠民演出5场、文艺培训3期141人次、民族文化展览3场370人次。白路镇综合文化站获评云南省特级文化站,木高古党史党性教育基地成功创建州级廉洁文化阵地,白路硝盐羊肉汤锅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安全生产】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组织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活动2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12次,发放冬春救助资金76.85万元,惠及943户3857人。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认真落实校园陪餐等制度,全面宣传散装白酒、乌头碱类中草药、野生菌等中毒防控知识,全镇未发生食品、药品中毒重症和死亡病例,牢牢守住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平安建设成效显著。

【信访维稳】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全年登记办理信访件12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领导干部接访下访31次,及时解决群众诉求,群众满意率100%。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2.85%,实现“零到昆进京上访”,成功创建州级信访“三无”乡镇,信访工作走在全州前列。
【法治建设】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组织4轮专题普法活动,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83件,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选派53名干部职工担任法治副村长,推行“十户一体”微网格工作法,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大力推进实施基层治理“微网格”,全覆盖培训397个微网格397名网格员,实现了“多格合一”“多元一体”,全镇辖区连续9年无命案。
【木高古红色文化建设】木高古村于1981年9月23日被州政府列为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7月,木高古村民小组被省政府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11月被住建部、文化部等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10月,木高古村民小组被州委纳入全州党史党性教育基地;2022年2月被县委规范命名为武定县党史党性现场教学点,投资858.23万元建成木高古红色彝寨,核心区设施包括红军长征纪念馆、农耕文化馆、红砂石铺设红歌广场、背景及浮雕墙以及游客接待中心及公厕并开辟出长约3.7千米的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2023年,投资144.5万元完成木高古传统村落整村77户村民农房功能提升改造项目,圆满完成州委常委班子到木高古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24年,木高古党史党性教育基地成功创建州级廉洁文化阵地。木高古红军长征纪念馆于2021年5月31日开馆正式运营,投入使用以来,累计接待各级党组织观摩学习454批次27400余人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