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县情概览 >> 自然风光

COP15 | 云南武定:一座山就是一座动植物博物馆

日期:2021年09月30日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    点击:[]

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境内乌蒙山、哀牢山、百草岭“三山鼎立”,长江、红河两大水系“二水分流”,森林覆盖率达70.01%,是滇南热区和滇西北高寒地区动植物的交汇地带,物种十分丰富,境内有高等植物六千多种,脊椎动物六百八十多种,种子植物4500种,大型真菌540种。

滇中高原中北部,金沙江一级支流普渡河流域,狮子山巍然屹立于此。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狮子山保护区内,不仅拥有揭开古生物演化的“留证”,还分布有典型的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培育有126个牡丹品种,较好地保留了滇中高原地带性天然植被,是普渡河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展现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

武定狮子山

一块化石揭秘“地质史上的鱼类时代”

1972年,中科院古脊椎研究所科研人员一行来到狮子山南部山麓下,在这里挖掘出了狮子山蕴含的地质秘密——武定华南鱼化石。

温氏武定鱼化石

地处内陆的武定县,怎么会有鱼类化石呢?据介绍,前震旦纪的中上元古代时,武定县经历了地槽发展阶段,当时,武定县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到前震旦纪末,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迫使地槽回返,进入地台发展阶段,地壳上升,形成了康滇古陆。随后,灯影期开始时,地壳下降,海水发生第一次浸进,武定被海水淹没。灯影期末,地壳略有上升,发生第一次海退成陆。下寒武纪初,地壳复又下降,武定开始第二次海浸,海中生活着三叶虫、原始腕足类等生物,并发生沉积作用。中寒武纪末,地壳上升,武定发生第二次海退,再度形成了陆地。

经历了两次变迁,武定县地质结构沉积了一套滇中较为特殊的海陆交替相地层,被称之为“武定群”。下降为海时,腕足类、瓣鳃类、三叶虫等大量繁殖,上升为内陆湖盆时,武定华南鱼、温氏武定鱼、刘氏滇鱼等在湖中游动并大量繁殖。

三叶虫化石

当科研人员小心翼翼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鳞片的纹路依然清晰可见,化石上的颜色在周围黄色砂石的映衬下折射出光芒,仿佛这条来自亿年前的华南鱼依然鲜活。10余年来,在距狮子山2公里的中泥盆纪旧城组页岩中还发现了较多的温氏武定鱼以及大量以武定命名的三叶虫化石。由于沉积特殊,有大量的鱼类化石,武定群被国内外地质界、古脊椎动物界称为“地质史上的鱼类时代”,是国内外地质学家、古脊椎动物学家研究中泥盆纪鱼类演化的极好起点。

一片植被写照滇中高原植物区系

余明红每天都会在景区内留下2万步以上的足迹,他是狮子山保护区内的一名护林员,守护着狮子山一年又一年的青山绿水。“要是有一个地方巡查不到,我就不放心。”他知道,任何一个小小的隐患都能给狮子山带来巨大的灾难。“你看这棵树,已经在这里生长610多年了,我们必须要保护好它。”余明红指着正续禅寺前一棵高32.7米、胸径达2.36米的巨大柳杉说道,浓荫已将高檀广院全部覆盖。保护区内还有许多明清柳杉、明清扁柏、龙凤翠柏、云南山茶等古树名木见证着狮子山的沧海桑田。

沿着山路向上攀登,一幅生动的植物立体分布图在脚下铺开。在海拔1700米至2200米的山地箐沟路段,土层深厚,湿度大,旱冬瓜林以小片纯林出现;在海拔1900米至2340米的箐沟、陡坡处,元江栲林常年葱绿,林冠较整齐,林下阴暗潮湿,蕴藏着丰富的植物种类;在海拔1800米至2200米的狮子山以南的中坡地带,滇油杉林在肆意生长;在海拔1800米至2400米的中上部山地,云南松林层次分明,与华山松毗邻;在海拔2400米左右的狮子山顶部,华山松林将山体铺满了深绿色。狮子山保护区内,各类植物交错镶嵌、互相交融、相互过渡,物种间的相互交流加速了该区域植被的演化和更替。

“这是土连翘,那个是滇石栎……”余明红在巡护狮子山的日子里,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业余植物学家”。“边走边学,走得多了,自然也就略知一二了,不过山里的植物种类太多了,我只能认出一部分。”狮子山保护区属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古热带区系与东亚植物区系在这里得到完美结合。同时,狮子山保护区还位于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成分交汇线西缘及滇西北新特有中心和滇东南古特有中心的中间,因此生物多样性具有东西交汇、南北相通的特点。

依据《中国植被》《云南植被》《云南森林》等重要植被专著中采用的分类系统,狮子山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共有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0个群系,所记录群落共有14个,形成了典型的滇中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狮子山植物区系起源古老、联系广泛,拥有大量古老、特有、孑遗植物类群,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种、食用植物20多种、药用植物300种以上,该植物区系也成了滇中高原植物区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定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县工作的突出位置。在《武定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16—2025)》的指导下,全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任务和优先领域逐渐清晰,分年度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监督、检查、评估和考核工作,切实加大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与此同时,武定县还建立了狮子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健全植被、植物、动物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设提供依据。

如今,武定县197株古树名木的挂牌保护也已全部完成,并录入“全国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古树名木的动态管理。同时,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把管护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山头地块。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建立管护所(点)15个、瞭望台4座、木材检查站2处,管护人员增至542人,建立健全了天然保护林网络体系。

除了丰富的植物资源,狮子山保护区内还生活着175种野生动物(陆栖脊椎动物),其中树鼩、豹猫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中国特有物种有川西白腹鼠、大耳姬鼠、大绒鼠、滇绒鼠、西南兔5种,国家Ⅱ级保护物种有楔尾绿鸠、白腹锦鸡、红隼、普通鵟、松雀鹰、鸢、雕鸮7种。

同时,狮子山保护区内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为各种真菌的生长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真菌资源。狮子山保护区现已发现大型真菌21种,其中食用菌有18种。

狮子山的花卉

穿梭在绿意盎然的林间,余明红说,“狮子山里有数不清的植物和动物,这是我们的家园,也是它们的家园,我们要为大家守好家。”

一朵牡丹盛放冠盖西南

一月天积肥、修剪枯死枝,二月天除草、施肥,三四五月牡丹进入盛放期,六七八月排水、防治病虫害……根据牡丹花栽培管理工作月历,来自牡丹之乡洛阳的王建每和他的15名花苗“保育员”,一年四季在狮子山牡丹花种苗培育基地里耕种“芳香”事业。

狮子山牡丹园

作为培育基地的负责人,从事了花苗培育29年的王建每被大家称为男版“花仙子”。“我2017年刚来到基地的时候,只有80多个牡丹品种,现在我们一共引进和培育了126个牡丹品种,极大丰富了观赏性和研究性。”

“狮子山海拔高,冬季的低温时间能达到20天左右,给牡丹花提供了一个最佳休眠期,这也使得狮子山的牡丹花苞好、颜色亮。”2017年至今,王建每带领基地工作人员在原有基础上,又培育出了4个特色牡丹品种。这些新品种都是经过了三四年观察和扦插繁殖后,花形、花色仍然稳定才能够被命名。在上万平方米的培育基地里,每年要培育出盆栽牡丹4千多株、菊花3万多株、各类草花4万多株,以供狮子山景区游客观赏,同时丰富物种资源。

狮子山牡丹花

目前,狮子山景区内已建成占地102亩的3个牡丹园,种植牡丹4万多株。先后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安徽铜陵、四川彭州和云南丽江等地引进了众多品种,同时利用本地品种与外地品种进行多年杂交选育,培育出惠帝紫、罗婺献瑞等数十个特色品种,逐步形成9大色系、126个牡丹品种,包括二乔、姚黄、豆绿、胡红、赵粉、青龙卧墨池等珍稀牡丹品种。

狮子山牡丹有生长海拔高、花冠大、花期长、开花早、花色艳等特点。春意渐暖时,狮子山牡丹园内的上万株牡丹竞相绽放,风姿绰约,五彩缤纷。其中,“狮山黄冠”花朵直径可达28厘米,花瓣240多枚;“紫重楼”叶片宽大,花瓣多达400枚。

“洛阳建成了牡丹花基因库,我也想建立一个狮子山牡丹花的基因库,培育出更多花期长、花色亮的牡丹花。”关于牡丹花培育工作,王建每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上一条:COP15·遇见楚雄| 武定:多彩罗婺 灵动世界
下一条:楚报记者基层行|武定县五座公园“点亮”城市烟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