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省委组织部驻插甸镇哪吐村工作队:引进“智力资源”让大学生和“老农民”做朋友

日期:2018年12月25日   作者:张跃进   来源:插甸    点击:[]

 

针对插甸镇哪吐村群众素质不高,观念保守,缺乏致富技能,以及等靠要思想严重的实际,省委组织部驻插甸镇哪吐村工作队积极引入和开发智力资源,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分析研究的高校教学实验。6月,工作队邀请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七所高校调研组16人到两个村住村调研,与驻村队员、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座谈交流,帮助分析农村贫困原因、农村治理现状,共同研究脱贫攻坚发展路径。

---“校村共建+智力结对”。8月,工作队与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共同探索开展“校村共建+智力结对”模式,共建党建研究基地,对学生党员开展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依托该院的智力资源对两个村及插甸镇党员群众开展免费培训,并对基层党建、民族宗教、基层治理等专题开展研究,协调学院研究生到两所村小学开展支教活动,由每名学生党员结对1名小学生。9月23日,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及下属13个支部40名师生党员到老木坝村、哪吐村开展党性教育、劳动体验。

---农民夜校实现农村成人教育零的突破经过精心谋划,周密筹备,省委组织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在2018年1月组织首批云南大学研究生、本村大学生帮助群众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开办插甸地区首期“农民夜校”,正式启动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农村党员群众再教育工程。以入村调研的研究生和放假回乡的本地大学生为班底,让正值青葱岁月,满怀激情的学生和农民子弟走上讲台,组建起一支农村文化教育和政策宣传的生力军。1月8日起,在各村组开展巡回授课活动,学生们结合所学专业和当地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实际推出一系列生动的农民夜校课程,涉及社会管理、农业科技、政治思想、政策法规等方面,同时加入手把手教写名字、歌唱献礼党和国家等丰富的互动环节,课堂气氛积极融洽,短短一周时间,夜校共完成教学45个学时,培训党员群众685人次,5所农民夜校在老木坝、哪吐村5个村级活动场所正式挂牌,真正让村级活动场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农民夜校为冬日的老木坝和哪吐村带来青春的活力,更送来宝贵的知识,群众反响热烈,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参训的党员群众也提出了热切期望,希望以后还有更多这样的课程,让群众长长见识,学学本领,群众在夜校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民已经在成长路上。在夜校课堂上,我们特意开设了村容村貌整治的群众讨论环节,积极倡导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的群众参与,通过交流,产生了很多很有意义的建设性意见和办法,如农户周边卫生维护责任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卫生整治专题活动日等意见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同。我们希望这样的交流能真正燃起群众自发的建设和改造新农村面貌的热情,形成我爱我村,携手共建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在先期老木坝、哪吐村农民夜校试点的基础上,我们也在积极筹划全镇范围内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当地党委政府筹建的插甸镇“党员群众教育实践基地”已于2017年10月破土动工,主教学楼计划2018年初竣工,其他附属工程正加紧改善中,目前到位资金达260万元。实践基地建成后将成为插甸镇开展农民农村教育的中心,同时辐射十二个村,实现农民夜校的系统扩容,形成立体化的农业农村教育实践工作机制,结合党的十九大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将把农民夜校集群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线阵地。在哪吐一、二、三组党支部的农民夜校课堂上,寒假回乡的云南大学学生李霞走上讲台,和村民谈起了他求学的经历和几年来村里的变化,她感谢她的父母,感谢村委会,感谢省委组织部,同时希望村里更多的孩子走出去,到更多的高等学府去追求梦想。言谈间,李霞几度哽咽饱含热泪,情真意切,一言一语都真挚动人,台下的学员,李霞的老父亲李振德脸上泛着幸福的微笑,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我们这群旁听的工作队员心中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更看到了村子未来的希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智”励图“扶志”,省委组织部着眼于插甸的长远发展,深入细致地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受到了插甸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同,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党员群众学习进步的氛围逐步成型,脱贫奔小康的信心不断增强,最终将作用于地区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前路漫漫,但插甸人民坚信知识会改变命运,我们现在的每一分努力都会被时间印证。

上一条:插甸镇:建成“小基地” 助推“大脱贫”
下一条:省委组织部驻插甸镇哪吐村工作队:强化“政企联动”做好贫困学子的坚强后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