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发窝乡:织密“微网格” 托起“大民生”

日期:2025年07月22日   作者:陈强丽   来源:武定县发窝乡    点击:[]

近年来,发窝乡探索微网格工作新模式,通过科学划分微网格、多元融合服务、智慧赋能管理、创新工作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织密“微网格” 托起“大民生”,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科学划分,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发窝乡打破传统的治理格局,充分考虑发窝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健全完善“村党总支+党小组+党员”网格管理体系,将全乡科学划分为12个村级网格,128个网格长,399个网格员,由村组干部担任网格员,党员占79%,随时就地收集村情民意,形成“全域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网格员将安全生产、乡村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一网网尽”,努力实现上级政策一贯到底、村组情况耳聪目明、服务群众便捷高效。建立“乡—村—微网格”三级管理架构,明确各级职责,形成层层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真正实现治理触角的全覆盖和精细化,为微网格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基层治理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

二、机制创新,激发网格工作“内生力”

为保障微网格工作的高效运行,发窝乡创新建立一系列工作机制。在考核激励机制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网格员考核办法,从信息采集、问题处理、群众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对网格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补贴、评先评优等挂钩,充分调动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网格员培训机制,定期组织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内容涵盖政策法规、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方面,不断提升网格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乡开展网格员培训13场次。积极探索“网格+自治”模式,鼓励群众参与微网格治理。通过村民议事会自治组织,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工作中,出动调解矛盾纠纷35次,调解成功31件次,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多元融合,构建服务群众“连心桥”

聚焦网格员能力提升,推动基层治理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政策解读、业务实操等专题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推动网格员高效履行“巡、采、宣、办”核心职责。在政策宣传领域,网格员通过政策上门、入户宣讲、召开“火塘会”“院坝会”等形式,积极开展法律、政策、信息、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将法律知识、惠民政策、农业科技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乡土语言”,确保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民情收集方面,网格员以“5—10户责任区为阵地”,化身“网格活地图”,动态掌握群众家庭信息、生产生活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民情台账,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应”。安全守护中,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入户巡查,深入排查用电用火、道路交通等安全隐患,通过面对面讲解、案例警示等方式,引导群众强化安全意识。一旦发现隐患,立即现场劝阻并同步上报村级平台,形成“排查—上报—整改—反馈”闭环管理,为群众筑牢安全防线,切实将微网格打造成基层治理的坚实堡垒和服务群众的暖心桥梁。

下一步,发窝乡将持续深化微网格工作体系,重点聚焦组织架构优化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通过细化网格单元划分、强化网格员培训、完善事件处置闭环机制等举措,推动微网格从“物理覆盖”向“效能提升”转变;同时,依托微网格平台整合党建、综治、民生等多方资源,探索“网格+产业”“网格+服务”“网格+文化”等融合模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矛盾化解和文明建设,切实以“微网格”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层根基。


下一条:第二十四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白路火把节拉开帷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