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春耕农忙与祭扫活动叠加,野外用火风险骤增。为防范森林火灾、倡导文明新风,高桥镇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宣教引导+严格管控+应急保障”的全链条防控,筑牢清明防火屏障,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链条。成立森林防火专项领导小组,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明确包保责任制,划分防火责任区,确保山头地块“有人管、管到位”。通过“网格化”措施,将防火任务细化到村、组、户,并组建由党员干部、护林员和村民组成的应急扑火队,确保24小时待命。同时,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镇村两级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响应,确保火情信息畅通、处置及时。
创新宣传方式,倡导文明祭扫。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度宣传,引导群众摒弃传统祭祀陋习。线上利用村群推送《文明祭扫倡议书》及播放警示案例,线下组织村组长、护林员入户宣传,发放防火手册,并通过宣传车、广播、横幅等方式普及防火知识。同时开展“预约上坟”,“鲜花代纸钱”活动,推广植树纪念、网络祭扫等低碳方式,减少焚烧纸钱等隐患。此外,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防火教育活动,通过学生带动家庭践行文明祭祀。
严格火源管控,织密防火网络。设卡检查与巡查结合:在进山路口、坟山集中区等重点区域设立防火检查站,对入山人员登记并收缴火种,严禁携带易燃物品进入林区。部分村组采取“守路口、站山头、蹲坟头”方式,全天候巡查。对林缘地带、寺庙周边、农田交界处等重点隐患区域开展可燃物清理,通过计划烧除、隔离带设置降低火灾风险。对痴、呆、聋、傻等特殊人群落实监护人责任,防止其野外用火。
完善应急机制,提升处置能力。各村提前制定防火应急预案,储备灭火器材、防护装备等物资,并组织扑火队伍开展实战演练。组建镇级应急扑火队15人、村级队伍20人,明确“打早、打小、打了”原则,确保火情第一时间响应。同时,建立跨村联防机制,邻近村组协同支援,形成扑救合力。
党员干部带头,树立文明新风。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签订防火承诺书,带头采用鲜花祭祀、家庭追思等方式,并主动劝导亲友遵守防火规定。要求公职人员以身作则,推动“破旧俗、树新风”,形成示范效应。
依法严惩违规,筑牢法治防线。对违规用火行为“零容忍”,依法查处焚烧秸秆、燃放鞭炮等行为,通过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慑。实施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下一步,高桥镇将继续探索长效机制,加强清明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镇居民的安全意识,为镇域的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守护绿水青山,共建平安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