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白路镇,一项充满温情与关爱的民生工程——“家庭式”幸福食堂,正悄然改变着当地老年人的生活面貌,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每当用餐时间临近,白路镇古黑村委会沙咪拉村的老年幸福食堂内,一股温馨而和谐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就餐的老人们纷纷从家中带来各式各样的食材,有新鲜的红豆、香醇的腊肉、清脆的莲花白,还有嫩绿的四季豆……他们乐此不疲地将这些爱心菜肴交给炊事员,有的还主动帮忙备菜,整个厨房里洋溢着互帮互助的温情与欢声笑语。
“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食材,更是一份心意和温暖。”一位老奶奶笑着说。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喜悦与满足。
食堂的炊事员张明秀见证了这一切的变化。她感慨地说:“自从村里办了这个老年幸福食堂,真是解决了许多留守老人的吃饭难题。我每天都能在这里为大家煮煮饭,看着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饭后还一起收拾打扫,聊聊天、拉拉家常,这种氛围让我感觉特别好。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工作,更是在做一份事业。”
近年来,白路镇聚焦农村空巢、留守、失能失智、残疾、高龄老年人等群体的生活难题,深入调研,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最终促成了“五小暖心工程”的落地实施,其中“家庭式”幸福食堂作为重要一环,为老年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关爱。
走进白路镇毕家村委会上枳旧村的“家庭式”幸福食堂,一股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早上9点,老人们带着笑容和简单的工具,如约而至。他们一边剥着核桃,一边聊着家常,等待着美味的饭菜上桌。自食堂开业以来,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成为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80岁的李桂英老人告诉记者,她在黑箐老年食堂就餐已经半年多了,“以前我一个人在家做饭都是凑合着吃,冷一顿热一顿呢,现在这里每个月娃娃只用交100多块钱,每天我就可以吃上热乎的饭菜,生活扎实好过喽。”
据了解,白路镇“家庭式”幸福食堂的运营采取了多元化筹资模式,政府补贴、村集体出资、乡贤捐赠、个人承担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确保了食堂的持续运营和饭菜的质优价廉。每餐三菜一汤,每餐费用只要2.5元,让老年人吃得既实惠又满意。同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食堂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确保他们也能享受到这份温暖与关怀。
“家庭式”幸福食堂在提供助餐服务的基础上,持续丰富其服务体系,创新性地将“小家政”服务融入其中。这一举措由驻村工作队伍、在白路镇挂职的干部、本村村干部等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负责实施。他们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了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的理发、健康义诊、物品代购、费用代缴、办事代跑,家电维修与保养,室内线路安全检查,以及家庭环境卫生整理等一系列贴心服务,旨在让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全面而便捷的生活照料,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此外,为了更加细致地关怀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家庭式”幸福食堂还建立了健康档案卡制度。每位在食堂就餐或接受服务的老年人都会拥有一份专属的健康档案,由食堂负责人担任健康观测员的角色,定期或根据需要进行健康监测。一旦发现老年人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联系医疗机构并通知家属,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与关怀。
“家庭式”幸福食堂的建立,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更在无形中搭建起了一座座连心桥。老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同时,这一举措也有效缓解了农村养老难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积极力量。
在白路镇,“家庭式”幸福食堂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的重要载体。未来,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推进和实施,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幸福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