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一老一小’这两个重点”,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近年来,武定县插甸镇着力破解“一老一小”难题,推动养老托育服务保障举措更加健全、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更加多元,通过一项项暖心举措,回应群众的民生需求,做到幼有所护、老有颐养、困有所助,用实际行动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分类赋色,建立“一老一小”动态管理机制。一是动态管理,工作更有底。凝聚镇、村、驻村工作队等工作力量,通过系统筛查、逐户摸排,坚持“一月一研判”的原则,根据家庭情况、经济情况、病残情况等轻重缓急程度,建立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动态管理信息库,实时动态更新。二是分类赋色,帮扶更精准。分类赋予“一老一小”色卡。按照“红、橙、黄、绿”4个等级对“一老一小”进行分类,按照“特重、重点、次重点、一般”4个等级进行“赋色”管理,根据不同的“色卡”定期随访、电话联系、走访了解相关补助落实和身心健康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动态管理,分类施策、精准帮扶。
制度赋责,推进“一老一小”工作落地见效。一是构建微网格,服务全覆盖。插甸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老一小”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结合实际制定“一老一小”工作方案,构建“镇—村—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微网格”五级基层治理网格体系,以网格划分责任区、责任人,全覆盖织密“一老一小”工作“保障网”。二是细化包保人,服务很贴心。根据“赋色”分类情况,确定包保责任。老人由村组长或乡村公益性岗位、村五职、镇级工作队员、党员中心户和党员微网格员实行“一对一、一对几、几对一”帮扶结对机制,儿童由妇联主席、志愿者、老师等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群担任“嘉爱爸爸”“嘉爱妈妈”,定期收集、解决“一老一小”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数治”赋智,提升“一老一小”智慧服务能力。一是“码上办”实现“快响应”。通过“网格化+信息化+人员化”的“数字门牌”,建立“一户一码”的工作体系,由“一老一小”本人、家人、邻里等根据微信小程序扫码进行事项申报、事项匹配、事项受理、事项处置的服务流程,以数字化手段开启全民参与“一老一小”工程服务新模式,为“一老一小”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是“云监护”推进“零距离”。插甸镇开发数治插甸系统,率先为辖区内特殊老人、孩子配备了智能手环和电子学生证,通过内置的GPS连接器,可以随时将身体状况及位置信息发送给家人或者平台,遇到突发紧急事件时可通过手环、电子学生证、可视系统与家人、包保责任人第一时间取得联系,有效预防和防止事故发生。
资源赋效,提高“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质量。一是大整合,强化阵地建设。依托农贸市场、村级活动场所、村小学现有资源,拓展老幼关爱空间,在插甸中心小学设立1个镇级“嘉爱儿童之家”儿童关爱服务点,整合资源建立“嘉爱儿童小屋”、助餐点、“娱乐活动室”为“一老一小”提供活动场所及服务阵地。二是小托举,完善服务事项。依托网格化服务体系资源,结合“五小”工程拓展“一老一小”服务提质增效,推行“上门办、帮带办、协助办”的服务模式,帮助“一老一小”成功办理相关事项,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党建赋能,绘就“一老一小”服务幸福底色。一是党建引领,服务全覆盖。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包保+贴心服务”工作模式,实现“家内家外、校内校外”有人管。积极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76名党员中心户、822名党员微网格员担任“红色护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联系模式,全覆盖联系服务辖区“一老一小”,以“党旗红”照亮“一老一小”幸福路。二是党建守护,服务更多维。根据不同专长,组织党员中心户、包保责任人和志愿者等定期探访“一老一小”群体,化解各方面“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嘉爱儿童之家”等组织开展画画、阅读、手工等拓展活动,为化解儿童看护难题。聚焦“一老一小”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休闲娱乐学习场所,配齐桌椅、棋牌、书籍、玩具等娱乐产品,全天免费开放,定期组织开展阅读、棋牌、乐器教学等娱乐活动。
目前,插甸镇共有60岁以上老人3993人,将留守、残疾、失能重病老人及留守、困境儿童锁定为关爱服务对象后,实行“一人一档”,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提供“精准”保障,截至目前累计为“一老一小”提供就餐服务5049人次,“小药箱”服务6303人次,“小家政”服务221人次,“小代办”服务4167人次,“小热线”服务1140人,让幼有善育老有颐养,实现“小切口”撬动“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