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定县中北部的发窝乡,地处高寒山区,地域广阔,森林覆盖率高达68.09%,生态环境优渥,但人烟稀少,全乡仅有1.4万余人,称得上是“国土大乡、人口小乡”。受山高、坡陡、箐深、天寒等因素制约,发窝产业发展长期呈“小、散、弱”的态势,长期被称为“生态强乡、产业弱乡”。
近年来,发窝乡紧盯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发展目标,立足自身地域特点、资源禀赋和畜牧养殖传统优势,将山地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主抓手,紧紧围绕武定县“一大一小”和发窝乡“14322111”产业发展思路,编制《发窝乡山地牧业中长期规划》,将肉牛、黑山羊、生猪、武定鸡发展放在首位,全面推进山地牧业养殖基地建设,山地牧业“畜”势勃发,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初显成效,成为群众增收不可缺少的部分。
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强基础、高起点、适度规模谋划特色山地牧业,扶持引进两手同抓,以示范带动全盘,以亮点推动提升。积极落实国家、省、州、县的各项优惠政策,累计投入各类产业资金2000余万元,多点发力培育壮大发窝村老书多养猪场、分多村清宏润武定鸡养殖合作社、大西邑发乐宝肉牛养殖合作社、中村翊晨黑山羊养殖合作社等一批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小石桥、黑虎山肉牛养殖示范村,全乡山地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势头强劲。年存栏鸡3.6余万羽、出栏25万余羽;通过县级龙头企业带动全乡牛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增收,畜牧业实现收入1.2亿元,出栏大牲畜2259头,实现肉类总产量2826吨。
充分用好科技特派团帮扶武定力量,结合科技特派团科技科研优势,深度衔接补齐发窝山地牧业技术人才项目等短板,先后邀请科技特派团深入发窝开展调研指导5次,深入山地一线,进一步摸清制约产业发展问题短板和科技服务需求,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以实地考察、科学谋划、技术传授、交流经验等方式,给农户精准指导服务,建成肉牛、黑山羊生态养殖示范基地5个。通过山地养牛,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余元,带动群众增产增收2000万元。
中村村委会新晋黑山羊养殖能手李琴彪,往年凭着自己的传统养殖经验养殖本地黑山羊80余头,年出栏仅30头左右。科技特派团专家组多次入户调研后,为他家科学谋划制定养殖方案,从养殖规模、养殖周期、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量身定制。李琴彪户规模养殖本地黑山羊300只以上,年出栏达80余只,单只售价超1600元,年纯收入达8万元以上,实现了通过山地养羊增收致富的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层层落实防疫责任,全乡春秋两防畜禽免疫密度均达100%。建立乡畜牧科技人员挂钩联系村组及养殖大户工作机制,通过科技培训、技术服务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每年邀请州县专家指导3次以上,组织外出学习交流2次以上。全面开展品种改良、养殖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推广,进一步提高山地牧业科技含量。推广肉牛冻精改良2500头,肉羊杂交改良16000胎,生猪人工授精4000胎,推广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青贮饲料加工100吨,举办养殖技术培训4期、培训600人次。全乡初步形成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科技示范、规模发展、农户参与、市场联动的猪牛羊鸡山地牧业发展格局,群众日子越来越甜蜜,产业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截至2024一季度末,发展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肉牛10头以上28户,黑山羊100只以上45户,生猪500头以上2户,武定鸡500羽以上3户。
向绿而行的路上,发窝从未止步。接下来,发窝乡将持续擦亮“国家生态乡镇”名片,深入挖掘山地发展潜能,借助天然的生态优势,加快打造生态养殖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真真正正地将绿色生态转化为绿色经济,有效带动当地百姓实现共同富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