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发窝乡:提升绿水青山“颜值” 做大金山银山“价值”

日期:2023年05月09日   作者:莫开国   来源:发窝乡人民政府    点击:[]

发窝乡位于武定县中北部,共有森林资源面积3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4.8%,是国家级生态乡镇。近年来,发窝乡把森林资源作为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持续在“管绿、增绿、护绿、用绿、活绿”上下功夫,有效促进乡村增绿、农民增收、林业增效,逐渐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处处绿水青山彰显生态底色美意度

久久为功治山理水,让望见山、看见水、记住乡愁成为最可感的现实。一是显山露水筑牢“本底”。围绕全域美丽,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河库“清四乱”专项行动,描绘高颜值、高品质、有归属感的生态空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描山绘水稳固“本钱”。以生态防护林、特色经济林及绿美村庄建设为抓手,通过全民植树、查缺补漏、见缝植绿、广泛宣传等措施,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工程,完成金沙江流域生态修复项目9050亩,完成阿庆争管道线华山松、旱冬瓜树木栽种30000余株。三是眷山恋水练就“本领”。建立“林长+森林警长”工作机制,成立发窝乡林政稽查中队,选聘33名天保护林员、252名生态护林员,加强对全乡320116亩林地的管护。一张卡片宣传全覆盖、一套迷彩入林区、一个袖套醒人目、一组广播传万家、一套旗帜进林区、多组飞机巡山林、一组机制管巡防、全员机动管森防、惩防并举保安全形成齐抓共管森林防火新局面,全乡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情。

家家金山银山激发产业发展加速度

坚持“生态为民”,聚焦林业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将“注意力”转化为“生产力”,将“风景”变成“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加码。一是实施森林资源培育工程。大力调整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加大森林资源培育,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果,累计实施退耕还林8615.7亩,补助资金1363万元。全乡种植花椒9150亩,石榴2000亩,核桃6000亩,林果业年收入达近千万元。二是实施林下特色养殖工程。以适应性最广泛、农户都能发展的林下养鸡和林下养蜂为主攻方向,年存栏鸡3.6余万羽、出栏25万余羽,养殖胡蜂3000余群;以牛羊为重点,壮大林下养畜产业,通过县级龙头企业带动全乡猪、牛、羊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增收,新增肉牛养殖1000余头,畜牧业实现收入1.2亿元,出栏大牲畜2259头,实现肉类总产量2826吨。三是实施林下特色种植工程。以食用菌、中药材为主,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农户每年检菌子、采松包、采集中药材收入达上万元;持续深化与新世纪药业的合作,扩大重楼、白芨、黄精、滇红花、云南参、万寿菊等种植面积,有效促进了更多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人人脸上有笑融汇生活空间幸福度

推动集镇建设品位和功能形象持续提升,百姓脸上有笑容、眼里有光芒、心中有力量,打造有时代特征、有个性魅力的生态宜居之乡。一是坚持精心规划。持续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覆盖率达100%。全面统筹集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有序活化农村要素,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全乡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二是坚持精致建设。开展村庄绿化、道路绿化、面山绿化,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绿色家庭、绿色村庄等创建活动,自期、中村被命名为省级森林乡村,全乡共建成1个国家森林乡村,7个省级森林乡村,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三是坚持精细管理。党员群众齐参与,动手根治农村环境脏乱差,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小花园”“小菜园”“小景观”深受群众喜爱。村规民约普遍形成,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阿过咪村委会入选楚雄州美丽宜居示范村,发窝村委会养马场村、左中梁子村入选楚雄州美丽宜居示范村庄,10个自然村入选楚雄州绿美村庄,12个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点实现有“颜值”更有“气质”。

上一条:田心乡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下一条:普法强基补短板 打好耕地保护持久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