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窝乡立足乡情实际,打破传统的治理格局,充分考虑发窝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树牢“党建+治理+服务”理念,全面赋能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村颜值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党建引领,筑牢整治“主心骨”。发窝乡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红色引擎”,构建“党委统筹、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的三级治理体系。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制定“一村一策”整治方案,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主题党日”活动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村内沟渠、拆除乱搭乱建、规整房前屋后杂物。健全完善“村党总支+党小组+党员”网格管理体系,每名党员负责包联10—15户群众,形成“全域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定期上门宣传环境整治政策、协助解决整治难题,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 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红黑榜”考核机制,在“绿美发窝”公众号发布各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通报5期,对表现突出的村党支部和群众给予表扬,对整治不力的进行约谈督促,以严格的考核倒逼责任落实,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激发内力,点燃群众“新热情”。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从 “要我整治” 转变为 “我要整治”。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利用公众号、乡村大喇叭、微信群、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典型案例,组织志愿者入户讲解政策 300 余次,让整治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创新群众参与机制,探索推动 “五争五好”等模式,定期召开群众会议,发动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积极参与讨论整治重点、制定村规民约,通过规定 “房前屋后物品摆放整齐”“生活垃圾定点投放”等内容,让群众自己说了算、自己来监督,鼓励村民参与清理卫生、植树绿化、监督劝导等活动,开展 “最美庭院”“最美家庭” 评选活动,评选先进典型20余户,通过挂牌表扬、宣传展示,营造 “比学赶超” 的浓厚氛围,让群众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主动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凝聚合力,绘就宜居“新画卷”。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工作合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从“单兵作战”向“协同攻坚”转变,取得显著成效。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推动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的实施,新建和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铺设污水管网,解决污水横流问题;同步实施 “厕所革命”,组建3支13人污水治理项目工作专班,深入52个村组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统一规划村民房前屋后的绿化区域,种植冬樱花、三角梅、松柏等乡土花卉苗木,打造 “四季有花、四季常绿” 的宜居环境,今年来,全乡12个村委会动员群众1000余人,种植樱花、香樟等树苗共10000余棵;结合发窝山区特色,重点开展 “清杂物、疏沟渠、美庭院” 行动,组织村民清理山间小道的枯枝落叶、房前屋后的闲置杂物,利用竹木等资源搭建生态篱笆,打造 “一户一景、一步一趣” 的山区庭院。

下一步,发窝乡将继续深化“党建+ 治理+服务”模式,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不断探索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让乡村环境更优美、群众生活更幸福,努力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供稿:杨 杰
一审:杨 杰
二审:杨 杰
三审:董如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