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2月1日进入防火期以来,全县严防死守,截至2025年6月15日防火期结束,全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实现“零”热点、“零”火情、“零”火警、“零”火灾,首次实现年度森林草原火灾零位数,创历史最好成绩。
层层“抓”,上下联动责任落实到位。划分“林长制+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网格,由11名县级林长“一对一”包保乡镇督导防灭火工作,落实乡镇级总林长22人、林长96人,村级林长134人,形成“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格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和研究防灭火工作,县财政投入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经费333.26万元。狠抓“三线、四个责任人、五个关键人”制度,召开县乡动员会、乡村部署会、村组安排会、林农户长会累计622场次,组织培训106场次,分别与23个县级成员单位和11个乡镇签订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状,发放防火令、企业函、户长通知书等15万余份,落实监护人责任2693人次,确保全过程、各领域、全方位压紧压实森林草原防灭火的责任。
严密“防”,天地巡护火源管控到位。打造“高空瞭望+定点监测+地面巡护”立体监测网,4个瞭望台、22个野外视频监控、2666名护林员加大瞭望、监控、检查巡护密度频次,49个防火检查站及临时卡点运用“楚雄州防火码”加强进山入林人员信息登记,坚决把火源火种堵在山下林外地里。累计开展无人机巡护6次,护林员巡护35万人次,入山人员扫码登记10万余人次,车辆1.6万辆次,收缴火种8161件,派出防火督查组946支3859人次,反馈意见建议244条,查处野外违规用火95起,教育处罚95人,罚款0.99万元,下发整改通知书62份,督查整改机制形成闭环。
精心“谋”,一线建强基础夯实到位。实施总投资4899.41万元的武定县增发国债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项目,建设森林草原防火应急道路30条109.52公里,并向上申报2026年集体林防火通道项目288.705公里。配备11个乡镇消防水车、高压水泵、消防水带、转换接口等以水灭火装备,增强“以水灭火”能力。在重点区域、重要入山路口建设森林草原防火太阳能语音宣传杆73套、森林防火检查站16座。正在申报森林草原防灭火天眼监控系统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监控全覆盖。
刻苦“练”,创新机制应急准备到位。组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1支60人,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11支180人,村级义务扑火队133支6000多人。林草、应急、消防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做好应急值守,加强形势研判,联合开展灭火演练和“以水灭火”能力建设,时刻保持迎战状态。
广泛“宣”,强化教育引导认识覆盖到位。充分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动漫、专题片等开展宣传,发送森林防火提示短信40多万条,朋友圈推送森林防火信息30多万次。全县565个应急广播在高火险期内的午饭和晚饭时段集中插播森林防火“十严禁”“十不准”等内容。各乡镇护林员充分利用车载音响、“小蜜蜂”等设备,在路口、林间、地头播放护林防火要求,筑牢宣传教育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