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武定县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 始终坚守着罗婺大地各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日期:2023年11月13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武定县始终坚守民族团结“生命线”,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在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行动,提升民族文化惠民广度深度,推动民族文化深度交流互鉴、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方面抓落实,坚守文化领域安全底线,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一是以实施民族文化项目为抓手,推进罗婺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武定县及时制定印发《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将责任及时分解到各有关部门。2023年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项目2个,其中:白路镇白路村委会张家村实施民族文化项目1个,投入建设资金20万元;编撰出版《千年罗婺武定》1000册。在环州乡环州村委会环州大村、东坡乡水口村委会水口村各实施一个民族特色旅游提升示范村项目,每个项目投入资金10万元。目前,4个项目都已完工,均达到绩效目标要求。同时,充分发挥4个民族文化研究学会在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在县融媒体中心设置“民族语言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用彝语、苗语、傣语解读播报党的二十大精神20期。出版了一批《罗婺故土-武定》《罗婺彝韵》《武定苗族探源》《罗婺彝族婚俗撷萃》《武定勐傣》等作品,加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设和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力度,全县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2人。二是树立和突出罗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建成武定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州级第一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教育实践基地5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现场教学点2个。建成以中华文化符号为主要元素的主题广场3个、主题公园3个、“石榴红”主题街区等一批突出中华文化符号的实物载体。三是民族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117个,有农民文化素质网络培训学校11个,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及农家书屋544个,组建民族民间文艺队296支,广播及电视覆盖率达到99.7%,基本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主题教育基地的作用,着力提升民族文化惠民深度广度,持续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四是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惠民方式举办牡丹文化旅游节、泼水节、火把节、彝族年等民族传统节日和一乡一节民族文化节庆等文化惠民活动,让各族群众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扶持发展彝绣产业个体工商户或企业65家,投入帮扶资金460万元。通过各级各类文化馆、体育场、节庆活动等平台载体,大力开展各类民族文化展、文化交流、文化推广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团结互助、交流互鉴、共同进步。五是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升华。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和“石榴红”工程,积极开展景区、商会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三大联盟”创建,与禄劝县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协作,与富民等县市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联盟行动,积极参与川滇两省十县(市)金沙江旅游产业发展联盟、金沙江中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在红土田、金沙等社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嵌入机制,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等联谊活动,组织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5场次865人参加研学及交流,开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13场次38.3万人次参加活动,开展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3场次涉及3.1万人次,“武定民族团结+”多元融合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增进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美美与共、和谐共融。充分发挥1个国家级、33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和1个省级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点的引领作用,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推动各民族文化在创建中交流、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升华。

上一条:武定县以党建引领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下一条:武定县抓实统一战线“五支队伍”培训 提升统战工作凝聚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