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手。今年以来,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脱贫劳动力“稳岗有支持、回流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目标,以精准化服务、多元化举措、常态化跟踪为着力点,全力推动5.12万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针对已外出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源头建账、动态跟踪、精准服务”工作机制,从“输出端”到“就业地”全链条做好稳岗支持,最大限度减少非必要返乡回流。一方面,依托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对全县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开展“拉网式”排查,详细登记务工人员姓名、务工地点、从事行业、联系方式及用工企业信息,建立“一人一档”就业台账,实现就业状态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务工人员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人社部门及用工企业,推动落实交通补贴、生活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截至目前,为4331名符合条件的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433.1万元,帮助务工人员平均月增收1000元,稳岗留工效果显著。同时,组建由人社干部、劳务经纪人、村(社区)就业信息员组成的稳岗服务小队,通过电话回访、微信联系、实地走访等方式,每月对务工人员开展不少于1次跟踪服务,重点了解薪资发放、生活保障、权益维护等情况。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跟踪服务1.3万人次,协调解决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拖欠、住宿保障等问题45个。
针对因企业裁员、行业波动等原因返乡回流的脱贫劳动力,县人社部门坚持“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以“监测+帮扶”双轮驱动,通过以工代赈、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多元渠道,确保回流人员“返乡即有岗、就业有保障”。一方面,依托乡村振兴部门防返贫监测系统,建立返乡回流人员“日监测、周汇总、月调度”机制,对全县136个村(社区)的返乡人员进行实时摸排,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群体。另一方面,发挥兜底岗位作用,整合以工代赈项目、乡村公益性岗位资源,优先安置就业困难的返乡回流人员。在村(社区)开发保洁、保绿、协管等公益性岗位4659个,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回流人员45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围绕本地特色产业,扶持壮大就业帮扶车间,引导车间开发适合返乡人员的就业岗位。目前,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40个,新增“就业帮扶车间”7家,重点吸纳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可提供就业岗位2510个,已带动3000余人实现就地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为持续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质量,就业中心以“政策送上门、岗位送到家、服务送到人”为目标,通过政策宣讲、劳务对接、招工招聘等系列活动,为脱贫劳动力搭建就业桥梁,推动就业帮扶从“有岗”向“优岗”升级。一方面,组建政策宣讲团,深入全县11个乡镇集中开展就业政策宣讲,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答疑、案例讲解等方式,重点解读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累计开展政策宣讲超800场次,覆盖群众3.2万余人次;另一方面,结合市场需求和脱贫劳动力就业意愿,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先后开设家政服务、电工、焊工、电子商务等培训专业,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34人次,实现“一技在手,就业不愁”。
下一步,武定县人社部门将继续聚焦脱贫劳动力就业需求,进一步优化稳岗服务、扩大岗位供给、提升服务效能,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推动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就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