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大黑山深处的 “绣花针”功夫!发窝派出所用精准治理绣出民族山区平安图景

日期:2025年11月06日   作者:武定县公安局   来源:武定县公安局    点击:[]

在巍峨的大黑山高寒山区,发窝乡作为连接周边的交通枢纽,车流不息的干线与多元民族构成交织,曾因部分群众法律意识薄弱,无证驾驶的违法现象频发,给辖区治安与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发窝派出所始终锚定 “以人民为中心” 的核心,用 “绣花针” 般的精细功夫,因地制宜探索民族山区社会治理新路径,在普法宣传、交通整治、民生服务、科技管控中精准发力,逐步绣出 “路畅人安、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的平安画卷。

精准普法:

用 “双语 + 指尖” 打破认知壁垒,

让法治意识扎根民族村寨

深知辖区民族多元、群众文化水平有限的实际,发窝派出所摒弃传统 “大水漫灌” 式宣传,转而以 “精准滴灌” 浸润人心,让法治知识真正走进群众生活。“双语宣讲” 让法律 “听得懂”。派出所组建由熟悉当地民族语言与风俗的民警、辅警及 “法律明白人” 构成的宣传队,将道路交通安全、治安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翻译成接地气的民族语言与方言。乡村大喇叭里,民俗节庆的热闹场景中,这些 “土味” 法律解读声声入耳,把生硬的法条变成群众能理解的家常话,让法治宣传真正接了 “地气”、暖了 “人心”。

“指尖课堂” 让普法 “随时学”。针对山区信息传递不便的问题,派出所搭建覆盖所有村寨的微信群矩阵,定期推送交通安全常识、法律法规解读、驾驶证办理指南等实用内容,还在线实时解答群众疑问。从 “线下跑” 到 “线上聊”,这一举措不仅打通了普法宣传的 “最后一公里”,更让群众逐渐从 “被动听” 变为 “主动学”,对无证驾驶危害的认知显著提升,主动办证、守法出行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疏堵结合:

以 “严管 + 便民” 破解无证驾驶顽疾,

从源头化解安全隐患

面对无证驾驶这一治理 “硬骨头”,发窝派出所没有简单地 “一罚了之”,而是坚持 “整治与服务并行、管控与疏导结合”,用刚柔并济的举措破解难题。严管不松劲,筑牢安全防线。派出所科学调配警力,在交通要道、事故易发路段、乡村道路进出口等关键区域,开展常态化路检路查,将无证驾驶、酒驾醉驾、超员超载等严重违法行为作为查处重点。对查获的无证驾驶行为,严格依法处置,以 “零容忍” 态度形成强大震慑,让 “违法必受惩” 的观念深入人心。

便民有温度,拓宽服务渠道。深入走访中,派出所发现 “考证难、成本高、程序繁” 是群众无证驾驶的重要原因。为此,他们主动对接交警车管部门与驾校,推出 “送考下乡”“集中办理” 的便民服务:在派出所或就近村委会设临时服务点,集中受理驾驶证报名与资料初审;协调安排专属考试专场,还为偏远村寨群众提供往返接送、降低培训费用等贴心服务。从 “让群众跑腿” 到 “为群众办事”,这一系列举措从源头减少了无证驾驶存量,也让群众感受到了治理的温度。

民生为本:

以 “排查 + 服务” 解民忧,

用贴心服务温暖民心

群众的 “急难愁盼”,就是派出所工作的 “着力点”。发窝派出所始终把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放在首位,主动下沉村寨排查纠纷,简化证件办理流程,用 “面对面” 的贴心服务,打通联系群众的 “最后一米”,让民族团结的暖流在每一件实事中传递。

“主动排查 + 联合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针对山区村寨分散、矛盾纠纷易 “藏于角落” 的特点,民警常态化开展 “敲门行动”,逐户走访倾听群众诉求,重点排查邻里宅基地纠纷、家庭矛盾、生产经营摩擦等潜在问题。每到一个村寨,民警既是 “倾听者”,也是 “调解员”—— 对发现的小矛盾、小纠纷,当场联合村干部、寨老耐心疏导,用群众听得懂的道理化解分歧;对复杂纠纷,及时记录并联动司法、民政等部门制定调解方案,避免 “小矛盾演变成大问题”。

“简化流程 + 贴心办证”,让群众少跑腿少费心。考虑到山区群众往返集镇不便,派出所针对身份证补办、户口迁移、居住证办理等高频业务,推出 “预约办、集中办、上门办” 服务:在各村寨设立 “证件办理联络点”,由村干部收集群众办证需求,民警定期上门采集信息;对材料齐全的业务,承诺 “当日受理、限时办结”,办好后再由民警或村干部送证上门;对材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需补充的内容,避免群众 “跑冤枉路”。

科技赋能:

以 “监控 + 共治” 守护交通要道,

用智慧手段提升 “主防” 效能

作为交通枢纽,发窝乡车流量大、安全管理压力重。派出所依托科技手段强化 “主防” 思维,构建起 “智慧管控 + 联动共治” 的安全防线,保障道路畅通与群众安全。

完善监控网络,实现 “实时掌控”。在主要路口、事故多发点、复杂路段增建高清监控探头,不仅提升了对路面情况的实时掌控能力,更增强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非现场查处能力,让违法违规行为 “无处遁形”。

强化数据分析,精准部署警力。定期对交通流量、事故类型、违法高发时段与路段等数据进行研判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调整路面勤务部署,实现 “警力跟着警情走”,让勤务安排更精准、管控效能更高效。深化联动共治,织密安全网络。与公路养护、交通运输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在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下快速开展交通应急管理,及时排查整治道路安全隐患;同时在沿线村庄发展交通安全信息员,鼓励群众举报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构建起 “派出所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 的群防群治格局,让交通安全防线越织越密。

从双语普法到送考下乡,从贴心服务到科技管控交通,发窝派出所的每一项举措,都紧扣民族山区的实际需求,都饱含 “以人民为中心” 的治理温度。这份 “绣花针” 功夫,不仅破解了辖区的治理难题,更让平安的底色愈发鲜明、民族团结的氛围愈发浓厚。未来,发窝派出所将继续巩固治理成果,完善长效机制,以更精细、更贴心、更智慧的治理,为民族山区的长治久安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上一条:武定县地震局联合县科协多形式开展2025年全省防震减灾日宣传活动
下一条:武定公安以平安护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安全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