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信用赋能 容缺提速—武定县税务局拓展纳税信用应用场景 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日期:2025年10月15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解决纳税人在办理涉税事项时因资料不全而导致的办税不便问题,武定县税务局积极探索拓展纳税服务模式,推行“信用+容缺办理”机制,深化信用等级应用场景,推动信用“变现”,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一、“清单化”精准梳理容缺办理事项

对各类涉税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依据业务的重要性和资料的关键性,确定可容缺的资料。清单涵盖了纳税申报、税务登记变更、税收优惠备案等20余项常见业务,明确了每项业务可容缺的具体资料,确保政策执行有章可循。

二、“体系化”科学构建信用评估机制

充分利用税收征管系统、纳税申报数据以及第三方信用信息,建立多维度的纳税信用评估体系。除了传统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情况外,还将发票使用规范、税收违法行为记录等纳入评估指标,根据信用等级划分不同的容缺权限。A级纳税人可容缺90%以上非关键资料;B级纳税人容缺比例为70%;新办企业在初始阶段,若法定代表人信用记录良好,也可享受部分基础业务的容缺办理,如税务登记信息补录等。纳税信用与办税服务紧密结合,不断激励纳税人重视纳税信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规范纳税行为,加强财务管理,积极修复和提升纳税信用等级。

三、“流程化”持续规范容缺办理程序

设置容缺办理专窗,纳税人提出容缺办理申请后,专窗人员3分钟内完成信用查询和资料初审。符合条件的,现场指导纳税人填写税务事项容缺办理承诺书,明确承诺补齐资料的时间(一般为7个工作日)。办理完成后,将相关信息录入容缺办理管理台账,详细记录业务类型、容缺资料、承诺期限等,便于后续跟踪管理。可容缺办理后,办税平均时长缩短,办税环节精简,纳税人等待时间、往返次数显著减少。

四、“制度化”完善事后监管闭环

建立“提醒-督促-惩戒”的闭环监管机制。在承诺期限前3天,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纳税人;到期未补齐资料的,电话沟通了解情况,督促其尽快补齐;对于无正当理由逾期或虚假承诺的,将其列入失信名单,暂停其容缺办理资格6个月,并在纳税信用评价中扣除相应分值。

截至目前,累计办理容缺业务112项,涉税事项平均办理时间有效缩短,纳税人往返次数大幅减少,纳税信用A级、B级企业占比同比不断增长,实现了“服务提质、效率提速、信用提级”的良性循环。接下来,武定县税务局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深化“信用+容缺办理”机制创新,为优化县域税收营商环境注入新动力。

上一条:武定法治在线:武定税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收普法宣传活动
下一条:武定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组织召开2025年消防安全标准化推进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