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安置点作为乌东德水电站建设移民搬迁安置一个特大型农村居民集中安置点,规划安置905户3034人,签订建房协议901户3024人,移民人口3160人。县委、县政府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建房、教育培训、劳动力转移、产业培植、综合治理等方面下功夫,成为乌东德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示范点。
一是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征占安置点建设用地396.6亩,完成场平工程,移民建房总面积182590.82㎡,房屋总造价约2.6亿元,新建社区办公楼、农贸市场、警务室、卫生室、文化综合楼各1栋,完成5个小广场建设,完成2个篮球场建设,硬化主干路、支路、巷路48条;水电网络入户,绿化面积3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331盏。
二是着力抓好教育培训。组织每户一个移民政策明白人培训,组织开展移民生活技能、感恩教育、法律法规、社会治安、信访维稳、村规民约、交通行为等教育培训3轮19场3000余人次。组织开展保安、家政服务、烹饪、装载机械、电工等9个工种36个班次近1620人次技能培训,培训总获证率达到95%以上,实现移民劳动力就业1961人,占劳动力总2425人的80.1%。
三是着力抓好民生保障。发放1年每人每月437元的过渡期生产生活补助,一次性发放人均1万元建房期奖励补助、户均1万元移民搬迁安置保障措施费。移民后期扶持补助每年人均补助600元,连续补助20年。移民按人均0.3亩耕地+1.2亩逐年补偿配置进行复合安置,在人均1亩耕地年产值逐年补偿资金2846元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每亩再提高11.4元,并逐年提高,可继承,与电站共存亡。
四是着力抓好组织建设。完成了移民户口迁移、党员信息核实等工作。成立金沙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下设11个居民小组和党支部,共有党员124名。人员配齐,经费、办公场所保障落实到位,群团组织、治安联防组织建立,相关职能机构正常开展工作,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卓有成效。
五是着力抓好产业培植。调剂生产用地共1190亩,移民生产安置人口人均0.3亩的生产用地分配到户,集中流转土地给企业进行集中经营,种植花卉。拨付16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实行“公司+合作社+移民”利益分配机制。
六是着力抓好综合治理。重点清理整治私搭乱建、私挖乱种、改变外观风貌等问题,引导移民户绿化带内不能种菜,屋外一律不得摆放私人物品,路面保持整洁干净。投入18万元积极打造“创国卫”精品点位。拨付金沙社区一年的卫生清运费、垃圾处理费40万元,用于金沙社区卫生保洁,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7个专项行动”提供经费保障。聘请移民30人作为金沙社区治安巡逻员,每人每月支付工资1000元,确保安置区社会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