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项“沉睡”的专利、商标,正通过创新的质押融资模式转变为真金白银。武定县探索“质押+”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智”输血液,破解“轻资产、缺担保”融资困境。
今年以来,武定县市场监管局通过“政银企”协同发力,深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截至上半年,已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金额140万元;下半年计划再完成融资230万元。
精准对接:让“知产”真正成为“资产”。面对中小企业缺乏传统抵押物、融资渠道受限的普遍难题,武定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思路,将企业手中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作为融资突破口。1是县市场监管局联合五家金融机构,对辖区内拥有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企业进行梳理,建立融资需求清单。2是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组织银行上门走访等方式,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沟通平台,精准匹配企业质押融资需求与银行特色金融产品。精准的“政银企”对接模式,有效助力企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资金优势,让“知产”真正变成了“资产”。
优化服务:打通质押融资“快车道”。为了减少企业跑动次数、提高融资效率,武定县市场监管局竭力优化服务流程,打通知识产权质押服务“直通车”。1是线下设立“绿色通道”,配备专人提供“一对一”帮办服务。通过实施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政务公开制三项制度,推行引导服务、跟踪服务、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四项举措,针对材料瑕疵实行“容缺受理+一次性告知”,极大提升了服务效能。2是制作标准化办事指南、二维码、便利贴等,通过政务大厅、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确保政策红利直达经营主体,让企业“一看就懂、一办就成”。
赋能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为其创新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一家通过专利获得质押贷款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笔资金及时解决了我们研发投入短缺的问题,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武定县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化“质押+”服务模式,扩大政策覆盖面,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有力度、有温度、有速度”的融资支持,助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图文:李学俊
编辑:陈晓兰
审核:吴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