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武定县文化和旅游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搭文台、展艺台、办实事、暖民心,文艺进村热了山乡暖了民。
“一盘棋”文化惠民化春雨。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该局认真筹备并参与县级高规格、高质量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和《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组织并依托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送戏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引领和推动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创作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文艺作品送到全县基层群众身边,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截至目前,送戏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100余场次,观众达26000多人次。
“零距离”文艺辅导润心田。文化兴则乡村兴,该局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群众性文化工作的需要,选派专业老师下沉一线,分别到猫街、插甸、东坡等乡镇巡回开展“沾土气、接地气文艺培训下基层”活动,对乡村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100多人进行了专业性、针对性的“乡村戏剧(小品)表演、舞蹈编导、广场舞、摄影技巧与采风”实地培训,让学员获取灵感、汲取养分,进一步提升了乡村业余文艺团队的业务素质和表演水平。
“沾土气”非遗文化暖民心。该局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延伸到村组,向村民发放非遗宣传材料180余份,制作酒歌光碟1200碟,播放非遗专题片6场次。组织非遗传承人李盛成,郭春柔等参加全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到村组各寨收集“民间酒歌”160首,组织彝族酒歌代表性传承人到白路镇开展彝族民歌(彝族酒歌)研讨会,举办彝族酒歌培训班和“非物质文化与乡村振兴”专题讲座,录制国家级传承人余学光、普玉珍非遗线上慕课6个。
乡村文化“艺”连台,接地气、沾土气的文艺下乡扩大了群众受益面,走深了脚步,走活了文艺,热闹了乡村。文化惠民如春雨,滋润着罗婺大地27万人民群众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