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武定县“指下生花 国色芳华”彝绣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示暨T台秀在武定县狮子山举行。活动以“传承千年彝绣,创新文化表达”为主题,通过动态展演与静态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在牡丹与彝绣交相辉映中,共同演绎“非遗+赏花”的文旅融合新场景,向游客呈现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视觉盛宴。


以绿水青山为背景,以牡丹花园为舞台,身着汉服、旗袍、彝族服饰的模特们依次上场,以动态演绎展示国风之美,裙摆飞扬、春山荡漾,在山林间看千年非遗与国色天香碰撞。武定花彝裳民族文化产业坊彝族服饰原创设计师李蕊吟创作的《金蛇献瑞、福禄生花》系列产品在现场展示,包含车挂饰、衣襟挂坠、胸针等5个作品,以葫芦造型为原型,搭配精湛彝绣工艺,金线勾勒的如意纹,寓意着吉祥如意,平安顺遂。


武定花彝裳民族文化产业坊彝族服饰原创设计师 李蕊吟:牡丹和彝绣都是我们的骄傲,能通过设计让两者对话,是我最大的荣幸。我的作品以牡丹花为灵感,将彝族传统图腾与时尚剪裁融合,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彝绣的无限可能。

作为武定县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彝绣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和艺术价值,千百年来,一根针、一团线、一块布,通过彝族妇女的巧手,就让彩色绣线与布块发生色彩的碰撞,汇聚成绚丽多姿的绣花衣、绣花帽、绣花鞋、手工艺品等,千丝万缕均蕴含着彝家女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舞台周围,在一百多位绣娘飞针走线间,一朵朵牡丹跃然布上,不仅让游客现场观赏到牡丹之艳,也领略了彝绣之美。

宜良游客 徐丽琼:我第一次来到武定狮子山来看牡丹,还看到了民族服装展示、刺绣,非常的震撼,不虚此行。

在写生区,武定县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家们以狮子山和牡丹花为主题现场泼墨,为游客绘画、书写,他们用笔画尽满园春色,用笔赞誉国色天香,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赏。

武定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杨永才:我们武定的牡丹有四万多株,是我们绘画很好的素材,我们来这个地方画牡丹,让游客可以把牡丹带走,让更多的人了解牡丹。


武定狮子山是全国牡丹开花最早的地方,素有“南国牡丹园”之称,这里的牡丹因低纬度、高海拔而开花早、花期长、花冠大,独具特色。每年春季,狮子山牡丹园内四万余株牡丹迎春绽放,九大色系、120多个品种争奇斗艳,为游客带来一场色彩斑斓的视觉盛宴。


武定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晓萍:通过“非遗+旅游”的模式,将狮子山牡丹与彝绣等非遗文化结合,既提升游客体验,也为绣娘和文创企业搭建展示平台,将推动彝绣主题研学游,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力。

自1992年举办首届牡丹文化旅游节以来,武定牡丹节已连续举办了34届,成为展示武定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的重要窗口。今年的牡丹文化旅游季于3月17日正式启动,并将持续至5月15日。活动期间,游客可登狮子山、赏牡丹、观云海、品壮鸡、游乡村,尽享“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惬意生活。

随着“旅居武定”品牌的持续推广,武定县文旅产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4年,全县接待国内游客394.46万人次,同比增长6.56%,实现旅游消费40.84亿元,充分展现了“以花为媒、以节会友”的文旅融合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