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定县,文化惠民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近年来,武定县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宗旨,大力投入,高起点建设文化惠民设施。从县到乡再到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150个设施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个文化站、活动室经过提升改造焕然一新,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新家园”。

走进武定县图书馆,这里不仅藏书丰富,拥有18万余册各类文献,还设有视障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多个服务窗口,真正做到了全民共享文化成果。2024年,“两馆一站”的免费开放,更是让28.7万群众受益匪浅。

武定县图书馆一角。高玉明 摄
2024年,从全民阅读到“戏曲进乡村”,从乡村“村晚”到文化志愿服务,每一场活动都凝聚着武定县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深切关怀。33期全民阅读、35场戏曲演出、41场群众文化系列活动……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张笑脸和一颗颗被文化滋养的心。

武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亲子阅读活动。余佳 摄
2022年以来,武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投入使用,为全县的文化惠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及1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武定县的城市和农村。3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270支各级志愿服务队,4.1万余名志愿者,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活动。余佳 摄
武定县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彝绣文化产业相结合,打造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企业+彝绣协会+绣娘”的融合发展模式。11个彝绣车间、42个绣坊不仅传承了彝族文化,更为绣娘们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武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彝绣培训。郭晓文 摄
与此同时,武定县还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族节日庆祝活动。从赏年画、写春联到“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从“正月十五赶猫街”到“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文艺演出,每一场活动都让群众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正月十五赶猫街”。徐俊 摄

2024年武定县猫街镇糯左宽村冬季“村晚”文艺演出。李佳鑫 摄

“云南民歌大家唱”楚雄专场。徐俊 摄
全国冬季“村晚”猫街示范展示点活动、“云南民歌大家唱”楚雄专场活动……这些国家级、省级的文化盛宴,更是在武定县这片热土上绽放出了绚丽的光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