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彝族人的历史是与歌谣相伴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歌,各种节日庆典和习俗仪式中都要唱歌,唱开天辟地的历史神话,唱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武定,不同村寨不同支系的彝族,就有不同的歌谣,你想知道他们的历史源流、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风土习俗等,都能从歌谣中找到清晰的答案。可以说,武定的彝族会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能跳舞。
武定的彝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大体可分为叙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酒歌等。叙事歌可以演唱有关创世造物、民族历史的内容,可以用于祭龙、祭山等礼仪活动,有较强的叙事性,结构短小、音域不宽,旋律变化不大。比如有两首祭龙歌谣,其中一首是祭龙求雨歌谣:“今天来祭龙,祭品已备好。人们需要水,庄稼需要水,树木需要水,花草需要水,望你发慈悲,降下雨和水,龙水快快出,蛇水快快喷。”而另一首是久雨成灾之后,送龙水到别处去的歌谣:“黑龙呀黑龙,这里不是你在的地方,大黑山上有龙潭,阿则问山有龙潭,那地方最好在,才是你在的地方;你去看一看,就看着庄稼去,看着树林去,看着花草去,顺着放羊路去。”这两首歌谣,与汉文献《礼记·郊特牲》中的“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极其相似,表达出一种企图以自己的意志和语言命令和支配自然的力量。
武定彝族的山歌,大都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跳荡,曲体结构相对复杂。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和一唱众和等,甚至在同一首山歌中,多种演唱形式兼而有之。山歌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彝族青年男女的对唱,劳作之余或进山放牧的彝族男女青年们见到山头盛开的马缨花,便唱上一支山歌,艰苦的劳动变成愉快的歌声:“高高山头马缨开,马缨花开一遍红,山头阿妹似朵花,阿哥一见醉心头。”彝家阿妹们会躲在马缨花树下对上一支山歌:“高高山头马缨红,山头野林花儿多,花山花树花成海,不知阿哥见哪朵?”
武定彝族的情歌也很多。情歌是彝族男女青年们的桥,歌是他们的路,歌是他们的心。情歌中除了表现爱情,也有一些是专用于男女青年社交的场合。在这种场合里,成对的男女青年可以尽情对答酬唱。通常以对唱为主,对唱告一段落,再接以齐唱或集体应和。用于这种场合的情歌都以小嗓轻声吟唱,旋律委婉动听,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也有成套传统唱词,朴素自由,形象生动。
舞蹈歌是武定彝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叫作“打歌”“跌脚”“跳乐”,又因伴奏乐器不同而称为“一边一脚”“八脚穿花”等,这些歌舞大多属于载歌载舞的形式,节奏鲜明,音调明快。如男女青年们相约上山打歌时,当彝哥们的竹笛一响,彝妹们会踩着欢快的节奏舞起:“高山顶上茶花开,阿哥阿妹来打歌,阿哥笛声吹起来,阿妹舞步跳起来,阿哥笛声吹天明,阿妹舞步跳天亮。”舞蹈歌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歌词和旋律,但都是快乐的歌。
武定彝族的酒歌也很有特色。在彝家山寨,有酒的地方就会响起彝家酒歌,有酒歌的地方当然有欢乐的彝家人。特别是远方的客人来临时,酒歌唱得更响亮,热情好客的彝家儿女们,端着盛满小锅酒的羊角酒杯,笑着对你唱:“彝家米酒甜又爽,贵客请喝彝家酒;一杯米酒敬贵客,祝你安康又快乐;二杯米酒敬贵客,祝你四季顺顺顺;三杯米酒敬贵客,祝你事业发发发。”听着这样的酒歌,难免一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