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定县以乌东德水电站建设金沙社区移民集中安置点为改革试点,围绕“安业、安心、安居”民生领域小切口回应群众关切,推动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过上好日子。
安业为先,发展特色产业,破解稳定就业难题。探索实施“手工作坊+企业+居民”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开辟基础性农产品加工岗位320个,促进就业2664人(次)。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居民”“合作社+基地+居民”模式,引进农业科技公司盘活1190亩土地,建成包装厂房4000平方米,开辟就业岗位200多个,务工人员人均每天收入120元以上。合作社牵头连片种植百亩向日葵、万寿菊等,成为县城周边百亩花海网红打卡地,拉动了餐饮业、手工业等消费促群众增收。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业可创的移民群体,围绕就业“幸福里社区”建设目标,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举办彝绣、美发、叉车驾驶等5个专业技能培训班,创建就业帮扶车间2个,转移劳动力370人(次),促进充分就业。
安心为要,探索搬迁治理,构建文明社区环境。探索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即到即办工作机制,细化街长、路长、巷长“三长”责任区,推动实现多网合一,组建治安巡逻队,处置紧急救助事项。截至目前,及时处置移民搬迁群众矛盾纠纷5000余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4100余件。成立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开展“社区讲坛”“大手拉小手”活动,增强群众认同感和归属感,组织开展社区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过评选文明户、卫生户、健康户、美丽庭院等方式,引导群众向善向好。组建业余文艺队,常态化开展文艺展演,让“各民族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
安居为本,关注社会民生,提升安居乐业指数。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在金沙社区建立爱心餐厅,让困难群体尝到“幸福味”、吃上“暖心饭”。推行“民政+社工服务平台+困境老幼优质陪伴”模式,为辖区留守儿童及青少年开展作业辅导和陪护、心理疏导,解决托管陪伴难题,受益青少年达1260人(次)。推行帮代办、上门办、掌上办等便民服务,建立金沙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民政、社保线上线下“一站式”办理。以创建和美社区为载体,以睦邻文化建设为抓手,组建“邻里帮帮团”志愿服务队,为困难群众提供个性化关爱,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浓厚和谐氛围。截至目前,先后提供养老助残、义工服务2000余人(次),极大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