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狮山镇禄金村委会解家营村的柒拾叁漆器工作室,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整洁的工作台上,身穿工作服的李俊锋沉浸在漆器的艺术世界里,手中的漆刷灵活地游走,为漆器刷上一件“新衣”。
一次邂逅恋上大漆
祖父刷漆的场景一直在李俊锋的童年记忆里挥之不去。2012年,李俊锋偶然间被一件漆器深深吸引,便独自踏上了漆器技艺的钻研之路。
“没有任何参考,也没有师傅,是学习大漆最困难之处。”做漆艺的第一材料就是天然大漆,过敏是每个做漆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用行话说是被漆“咬”了。李俊锋说:“我一直痒了8个月,皮肤红肿难耐,但奇怪的是,那次好了以后我的皮肤竟然没有留疤,反而变得更好了,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我和漆的缘分吧。”
“漆者并非一日之功也。一道道工序打磨出的态度,坚韧、恒久而绚丽。”一点点尝试、一步步摸索,反复试验、不停改进,李俊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每一个事物都有着它独一无二的美妙肌理,随时空万千变化,大漆可将这种美妙复制、定格、永恒。李俊锋在国内首创自然胎体反脱胎漆器工艺,从最初的胎体到成型,一件漆器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打磨,制作工期6至8个月。一片树叶、一只莲蓬、一个葫芦,经过李俊锋的巧手雕琢,都能成为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
一座漆园承载梦想
“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和双脚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李俊锋认为,很多手工艺都是从乡村萌发并成长,乡村是创作的最佳土壤。2018年,李俊锋在昆明成立云南柒拾叁漆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年,他返乡创业,在解家营村成立柒拾叁漆器工作室,自建漆园。
院门别致,花草繁茂,恬静幽雅,乡愁满满,这便是李俊锋的漆园。雅香扑鼻,精美的大漆作品整齐陈列,茶具、摆件、挂件等漆器工艺品琳琅满目。
“如果只是做一个价值百万的艺术品,那么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活在当下,让设计出的产品能够与当代审美相融合,美化我们的日常使用空间,最好能在手与手之间进行传递,这才是对文化的传承创新。”为了让古老的漆器工艺在现代焕发新的生机和光彩,李俊锋与时俱进,探寻漆器的更多可能。他认为循规蹈矩很难做到创新,便将现代元素和理念融入作品中,让漆器和银、锡、钛等金属及玻璃、皮革等材质产生碰撞,形成新工艺、新亮点,进一步丰富漆艺的表现形式,开发了一系列符合消费者审美和需求的工艺品。
一个产业留住乡愁
多年来,李俊锋精心培养了一支设计一流、技术过硬的团队,还招募了许多当地村民作为技术成员。
在漆园,每天都有一批工艺师和工人在车间里加工不同的工艺品。从事漆器工作两年多的杨丽梅在工作台上熟练地操作着,和漆园的大部分人一样,就近获得收入、照顾家人,还有对漆器的喜爱。“制作漆器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当漆器从自己手上一点一点做出来时,我心里满是成就感,为自己感到自豪。”对杨丽梅来说,漆器创作已然成为自己的事业。
在李俊锋的努力下,公司从第一批300件加工订单到如今每年加工量突破万件,为当地村民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2023年销售额过千万元,公司发展成为云南省内唯一能够批量化生产纯手工漆器的企业,漆园化身为禄金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收藏家慕名而来。
留住乡愁,让美好如“漆”而至。当前,李俊锋正探索在禄金村建设非遗·大漆乡村艺术馆。“希望通过乡村艺术馆这个平台,让大漆这一传统艺术焕发新生,带动更多青年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李俊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