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笔者来到武定县狮山镇金沙社区,阵阵欢声笑语引人驻足。寻声而行,在社区花卉大棚里,工人穿梭不息,种植、浇水、平地垄墒,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今年50多岁了,搬到这里以后,到城里很难找到工作。即便是找到了工作,工资低,上班时间固定,不能接送孙子,很不方便。现在好了,我到基地上务工,每小时10元,也不固定时间,一点也不影响接送孙子,收入也不错。”社区居民李大妈笑着说道。

金沙社区是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淹没区线下移民集中搬迁安置点,共有居民904户3129人。为破解搬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难题,金沙社区党总支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法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社区1900多亩土地流转给企业,发展种植观赏向日葵和洋甘菊等鲜切花。合作社与企业方在土地、用工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并将社区居民吸收为合作社成员,构建起经营主体、合作社与群众的利益联结,精心打造花卉品牌。土地流转后,社区居民不仅每年能够从承租方拿到每亩1300元的地租,还能到基地上务工,又多了一条增收渠道渠道,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

“我们每天都吸纳社区60人左右到基地务工,争取在‘七夕’将第一批花卉上市。务工时间以小时计算,从进场开始计时,方便老百姓安排自己的时间。” 基地管理人员毕师傅说。
至4月10日,金沙社区居民在基地就地就近务工2000余人次,人均日收入70-80元,不但填补了金沙社区成立两年以来的产业、就业岗位空白,而且有效促进辖区居民创收、增收,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